保加利亞早前公佈派出 Milko Lazarov 嘅新作「Tarika (Стадото)」出戰第98屆(2026)奧斯卡最佳國際電影。

Milko Lazarov (下圖) 1967年生於保加利亞首都索菲亞(Sofia),國家演藝學院導演系畢業;其後喺國家電視台任職,同英國BBC合作拍攝紀錄片。2013年拍出首部劇情片「Alienation」,講述一名希臘男子越境買嬰嘅故事,獲威尼斯影展「威尼斯日」單元最佳年青導演;2019年曾於澳門影展放映嘅「雪茫尋親 (Ága)」就深入西伯利亞極北雪原拍攝,講述一對老夫婦尋找離家多年嘅女兒嘅旅程,並獲選保加利亞代表出戰第92屆奧斯卡最佳國際電影。此外佢亦曾客串參演夫妻檔導演 Kristina Grozeva同 Petar Valchanov 嘅「(港)遺失的陀飛輪/(台)榮耀蝕刻(Glory,第90屆代表)」。

「Tarika」喺上年10月BFI倫敦影展首映,其後亦成為保加利亞國家電影節「Kinomania」嘅開幕電影;並喺12月印度加爾各答電影節獲得最佳電影同影評人獎。小弟曾經搵過「雪茫尋親」嚟睇;雖然未有機會睇到新作,但觀乎各海外影展嘅評論,大抵都同導演以往嘅作品一脈相承﹕
首先係佢故事節奏比較慢同安靜,而且對比於敘事,導演更希望通過環境同親情為載體,等觀眾自行領略。睇番訪問,導演開拍「Tarika」嘅動機係探究「人性」--原文片名「群獸(The Herd)」饒有深意--尤其是近年社會排外、差別對待同壓制異己嘅行徑日益嚴重,佢希望通過作品思考事情係點樣發生,並重提過往人人願意互相幫助嘅美善。

第二就係同佢合作多年嘅攝影師 Kaloyan Bozhilov 令人屏息靜氣嘅畫面--喺「雪茫尋親」中,不論係老夫婦嘅特寫,或者最後喺雪地礦場嘅廣角航拍,都令作品提升一個層次。而喺「Tarika」都唔例外,片中有非常多涉及動物嘅場面,對導演同攝影師都係一個挑戰﹕有羊、有狼、有貓頭鷹、有各式雀鳥,而最多嘅就係經常出現嘅蝴蝶,劇組更從英國引入250隻蝴蝶,拍出主角同群蝶共舞一幕。選角方面,飾演爸爸Ali 嘅 Zahari Baharov係當地知名男星,主角Tarika就由年僅13歲嘅Vesela Valcheva演出,佢現時係一位聲樂學生。
電影2023年喺中部城市洛維奇(Lovech)附近拍攝約30天,當地有被稱為「神之眼」嘅Prohodna洞穴同Krushuna 瀑布等壯觀景緻, Bozhilov嘅鏡頭都未有放過;同時呢套亦係保加利亞史上首部應用Dolby Atmos全景聲技術嘅電影,重現在郊外被不同動物環繞嘅聲效。可惜嘅係,導演表示喺歐洲愈來愈難搵到為菲林做後製嘅地方,「Tarika」應該會佢最後一部以菲林拍攝嘅作品,嚟緊佢以寄養家庭為題材嘅新作都會以數碼攝製。

今年保加利亞代表遴選委員會由5人組成,最終6部報名電影中「Tarika」獲3票出線,另一參賽作品,Konstantin Bojanov 執導嘅「危紅禁色(The Shameless)」就獲2票。後者源於導演籌劃多年關於印度女性嘅紀錄片拍攝計劃,講述兩個被迫賣淫嘅少女喺逃亡中相識相戀嘅故事,喺上年康城「一種注目」單元中獲得最佳演出獎。

保加利亞至今派出過35部電影參賽,當中憑 Stephan Komandarev 喺2009年(第82屆)嘅「在世界轉角遇見愛 (The World Is Big and Salvation Lurks Around the Corner)」入圍Shortlist一次;佢2023年嘅「(港)騙騙選中我/(台)我不是教你詐 (Blaga's Lessons)」亦曾喺香港國際電影節放映。 上年保加利亞就派出 Kristina Grozeva同 Petar Valchanov 聯同「波叔2」「飛黃騰達(The Apprentice)」 Maria Bakalova 嘅黑色喜劇「Triumph」出戰,可惜成績未如理想。
Stephan Komandarev 亦係今年遴選委員會成員之一,而佢嘅新作「Made in EU」就入選咗今年威尼斯影展,睇個勢將會係明年代表大熱。

雖然「Tarika」香港睇到嘅機會唔大,但「危紅禁色」就入選咗今年香港同志影展,仲有飛賣,有興趣可以到以下網頁﹕
https://www.cinema.com.hk/tc/movie/details/174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