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克影視學院 (ČFTA) 公佈將派出由 Klára Tasovská 執導嘅紀錄片「I'm Not Everything I Want to Be (Ještě nejsem, kým chci být)」出戰第98屆(2026)奧斯卡最佳國際電影;本片曾入選上年(第48屆) 香港國際電影節火鳥大獎紀錄片競賽,上映時片名為 「儘管我未盡如我願」 (我錯過咗,希望睇過嘅朋友可以留言分享下)。
本文亦會提及今屆喺當地發生嘅遴選爭議。

喺西方世界 Jarcovjáková 經常被人同另一位同期嘅女攝影師,「所有的美麗與血淚(All the Beauty and the Bloodshed)」嘅主角 Nan Goldin 相提並論。
1990年代捷克民主化後,Jarcovjáková 回國教授攝影,但佢嘅作品就要到2000年代後期先開始有機會展出,2016年先有第一本作品結集問世,讓人見到佢前衛而又有如日記一般嘅風格。2019年,Jarcovjáková嘅作品首次喺國外(法國阿爾勒 Arles)展出,捷克國營電視台乘機打算製作關於佢一生傳奇嘅節目,成為導演 Klára Tasovská 開拍本片嘅契機。

Libuše Jarcovjáková。
Klára Tasovská 1980年生於捷克南部城鎮特熱比奇(Třebíč),畢業於布拉格表演藝術學院電影電視學院(FAMU)新媒體系。佢同拍檔 Lukáš Kokeš 合作執導過多部紀錄片,包括佢地嘅首部長片,紀錄未被承認國家「德左(Transnistria)」嘅「堡壘(Fortress,2012年)」;以及以一班對前路感到徬徨嘅青少年為主角嘅「不復從前(Nothing Like Before,2017年)」等。
「儘管我未盡如我願」則係 Klára 獨自執導嘅長片作品,緣起就係來自捷克國營電視台上述嘅製作邀約,正好 Klára 亦對Jarcovjáková 嘅創作同人生感到興趣;其後發現材料實在太豐富,於是有延伸成長片嘅打算。

Klára Tasovská
電影從 Jarcovjáková 超過7萬張相片之中挑選出3000張以1968至1989年為主嘅作品,配合佢本人嘅日記內容加上聲效,帶領觀眾一同經磋歷佢多年嚟追尋自我嘅歷程。
關於選材嘅部份,導演曾經考慮過將 Jarcovjáková 嘅人生完整呈現,但發覺會有失焦嘅情況,最終選擇貼近片名,以佢探索身份嘅經歷為主;最開初導演就希望以相片講故事,雖然有諗過到日本同德國補拍外景,但後來因為逆晴作罷,更令佢有時間去進一步鑽研素材。導演同剪接師Alexander Kashcheev花咗兩年時間將相片剪輯,參考Jarcovjáková 嘅展覽同結集去機構敘事骨幹。
「儘管我未盡如我願」喺2024年柏林影展首映,除香港外,亦曾於蒙特利爾、卡爾維瓦利等多個影展放映;捷克國內就喺上年10月3日公映,並獲得捷克電影金像獎(Lion Awards)最佳紀錄片同最佳剪接兩項。

「儘管我未盡如我願」劇照
本片亦將會係捷克首次以紀錄片參與奧斯卡最佳國際電影嘅角逐;不過結果背後卻顯出今年嘅遴選過程充滿爭議。
過往捷克係直接從報名嘅作品之中選出參賽代表;今年捷克影視學院改制,先由7人主席團從8部報名電影中揀出3部候選作品,然後交由合資格嘅影視學院會員投票。除咗「儘管我未盡如我願」,另外兩部候選作品分別係﹕

Caravan (Karavan,Zuzana Kirchnerová-Špidlová 導演)﹕單親媽媽帶同患有唐氏綜合症嘅仔到意大利旅行嘅公路電影。捷克近30年嚟首部入選康城「一種注目」單元之作,啟發自導演嘅親身經驗。

Broken Voices (Sbormistr,Ondřej Provazník 導演)﹕取材自知名兒童合唱團「布拉格之子(Bambini di Praga)」喺2004年爆出嘅醜聞,第二代團長Bohumil Kulínský Jr.被揭發自1977年起性侵接近50位未成年女團員,事件導致合唱團於2011年解散。為本年度卡爾維瓦利影展競賽電影。
改革投票制度本無不可,但事前同業界缺乏溝通;影視學院喺發信邀請會員投票時候,更引用學院附例嘅賦權「#推薦」「Broken Voices」,宣稱電影有力衝撃獎項,更提前截票日期,「以便代表作品可以有更多時間同資源準備宣傳」咁話。
此信一出,馬上引起業界公憤,認為影視學院濫用權力,操控選舉,更有成員公開呼籲擺投。值得一提,「Broken Voices」嘅製片Jiří Konečný亦係主席團成員之一。

Jiří Konečný
一波未平,喺8月初,另一位捷克監製 Radovan Síbrt 發公開信指控「Broken Voices」有違道德操守--雖然片方將所有當事人同團體嘅名隱去,又稱有將世界各地嘅同類案件作參考,但 Radovan 指出不論角色造型,定係合唱團嘅活動片段,電影明顯令人聯想起「布拉格之子」。
更甚嘅係,Radovan嘅妹妹Karolina正係性侵案受害者同吹哨人,片方喺前期階段曾經聯絡Karolina希望獲得協助但已婉拒;偏偏片中女主角就係叫「Karolina」,整件事對佢妹妹以及其他受害人帶嚟二次傷害。
面對指控,「Broken Voices」嘅導演表示一切純屬巧合,個個合唱團啲活動都係差唔多;至於「Karolina」只係一個普遍嘅女仔名,佢冇意影射任何人。至於捷克影視學院就表示票都投完,佢地亦唔係一個有資格做道德判斷嘅機構喎。誰是誰非難定奪,但肯定嘅係約400位合資格選民當中,有194人投左票。

「Broken Voices」導演 Ondřej Provazník。
自1993年「天鵝絨分手」後,捷克至今派出過31部電影參賽,並喺1996年(第69屆)憑「給我一個爸/游子(Kolya)」獲獎。此外捷克亦分別有「分道不揚鑣(Divided We Fall,2000,第73屆)」及「意外情人(Želary,2003,第76屆)」入圍最後5強;近年成績亦不俗,最近6屆都有3部作品入選Shortlist,包括上年代表,重現「布拉格之春」同其後蘇聯入侵嘅「布拉格自由之音/自由浪潮(Waves)」。
講番「儘管我未盡如我願」,導演現正籌備緊一部以 Jarcovjáková 喺布拉格性小眾社群生活為背景嘅劇情長片,希望好快就會見到佢嘅新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