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會迷路
很多人寫小說時,最常遇到的挫折不是「寫不下去」,而是「寫到某一半突然覺得故事空了」。人物還在講話,事件也還在發生,但作者心裡卻已經失去耐性。這種狀況常見到一半就卡關,最後稿子束之高閣。
原因可能不是「沒靈感」,而是你從一開始就沒有想清楚故事的主旨。
什麼是「主旨」?
很多人一聽到「主旨」,腦子裡浮現的就是小學作文:「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聽起來死板,只是為了交代給老師而已。但等等喔,小說裡的主旨不是口號,不是總結用的那一句大道理。它更像是——作者想要和讀者一起追問的那個問題。
例如:
- 《悲慘世界》的主旨,是探討「人能否因愛與寬恕而被拯救」。
- 《哈姆雷特》的主旨,是「在復仇與自毀之間,人到底能不能選擇」。
- 就算是輕小說或愛情小品,它們的主旨也清楚:
「什麼是勇氣?」、「什麼是愛?」、「什麼是歸屬?」
主旨不是把答案塞給讀者,而是丟出一個問題,陪他們走過一段旅程。
為什麼缺乏主旨,小說就會空洞?
想像一趟旅行。你有背包、有車票、有時間,甚至還想去很多景點。但如果你完全不知道「要去哪裡」,最後走到哪裡都是隨便亂走。
小說也是這樣:
- 沒有主旨,人物行為看似合理,卻缺乏重量。
- 沒有主旨,事件再多,讀者看完只覺得「熱鬧過場」。
- 沒有主旨,小說的結尾常常草草收場,因為作者自己也不知道該怎麼收。
所以主旨是什麼?它就是小說地圖裡的北極星。
如何找到主旨?三個方向
- 從自己在意的矛盾出發
每個作家心裡都有一個反覆糾結的問題。可能是「家人之間的愛與傷害能共存嗎?」、可能是「人在命運面前有沒有選擇?」。找到那個讓你心頭發癢的矛盾,它就是最天然的主旨。 - 從角色的選擇找答案
把角色丟進衝突裡,看他們如何掙扎。當角色必須「選擇」的時候,故事的主旨就會浮現。比如說:角色寧願犧牲愛情也要守住自尊,那背後的主旨就是「人性裡的驕傲與孤獨」。 - 從讀者的感受回推
問自己一句:讀完這部小說後,你希望讀者帶走什麼?如果答案是「理解」、「勇氣」、「痛苦但值得」,那其實就是主旨的雛形。
那麼,主旨如何在小說裡運作呢?
1. 在角色身上
主旨不是作者掛在嘴邊的標語,而是藏在角色命運裡。阿Q若不是活在主旨「小人物的悲哀與自我安慰」,就只是一個怪人。悲劇角色之所以讓人揪心,是因為他們背後承載著主旨。
2. 在情節設計中
情節像一連串的考題,每一題都在逼角色回答同一個問題。若主旨是「人能否逆命」,那每一次事件都要與「命運」對撞,而不是無關緊要的小插曲。
3. 在結尾的餘韻
小說結束後,讀者心裡若還在想:「原來愛可以是這樣的」、「原來家就是這麼矛盾卻真實的東西」,那才是主旨真正落地的時刻。
反例:沒有主旨的小說
有些小說看似「熱鬧非凡」,卻像煙火一樣,結束後什麼都留不下來。因為它只是在堆砌事件。
角色死了一個又一個,但讀者只覺得「又死一個」;
愛情來來去去,卻感覺不到重量;
情節大轉折,但只是「啊原來如此」,心裡沒有被觸動。
這不是技巧不夠,而是作者沒有先想清楚:我要讓讀者跟我一起追問什麼?
小提醒:主旨不是牢籠
當然,主旨不是要你寫小說時死板地套模板。寫作最有趣的部分,就是讓角色和事件「帶著你走」。只是走到哪裡,都還是會被那顆隱形的北極星牽引著。
所以,不必一開始就給自己下死規定。你可以先自由寫,等到第一稿完成,再回頭問自己:這整個故事,其實在談什麼?然後用這個答案,去修正人物與事件。
你的小說要去哪裡?
小說寫作就像旅行,主旨就是方向。沒有方向的旅行,可能看似浪漫,卻很容易半途迷路。找到主旨,就算繞了路、遇到暴風雨,最後也會走到一個有意義的終點。
那麼,如果今天你要寫一部屬於自己的小說,你會把哪一句話,當作主旨呢?
加油,你一定會找到的。
我正在進行「小說陪寫助教」計畫,陪你一起練習、完成屬於你的故事。如果你想跟上這趟旅程,可以追蹤,就不會錯過每一步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