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聽書是別人閱讀後,選取書中某些觀點為你解讀。但要想知道這本書的精華與樂趣,你一定要自己閱讀
閱讀對我來說是一個享受,從這之中可以看到作者的價值觀,但心得終究是以人為的角度來解析,並無法展現出全貌,所以看到感興趣的書評,就不要吝嗇去看看這本書,你會從中發現不同的體悟。
2.讀書之初,人們通常都是讀自己喜歡的書,這是人之本性。但是,在你慢慢養成閱讀習慣後,要嘗試跳出舒適圈,讀你不想讀的。這將幫你打開未知的世界。
一個習慣的養成,會從最容易做到的開始,持續下去才能培養出更深層的能力,培養完成後藉由習慣堆疊,慢慢提升習慣的強度,我從上次12週一年時養成了每天閱讀30分鐘的習慣,現在幾乎能做到每週讀完一本書,但後來發現讀完書後,很多概念沒有複習會忘記,所以這次我嘗試開始寫讀書心得,分享才會知道你是否真的了解了,藉由這種行為,才能夠得到更多的回饋。
3.不要把書當成神聖不可侵犯,不留任何痕跡,只會記不住任何東西
我以前讀書都只是把書看過去,書籍到最後整本幾乎是新書,但也沒有任何的心得,在分享心得與感想時,沒有詞彙可以描述,這是很大的敗筆,代表你沒有深入理解這方面的專業,就像吃一道美食,只能形容很好吃,對於做工,味道無法進一步描述時,你就會知道你缺乏這方面的鍛鍊。
4.看到書籍重點時,寫上踐行清單
以前都會聽到書中自有黃金屋,我到現在的體悟是:學習書中學到的知識,並加以實踐,執行下去人生會慢慢地改變,也會藉由這種方式,獲得你預期之外的新事物,我在讀提升思考解析度這本書的時候,裡面有一個觀點我很喜歡,定期去嘗試不同的事物,你會獲得完全不同的觀點與視野,我在昨日參加了荒野的志工活動,我發現待在一群充滿善心的人環境,你也會感染到他們的正能量,也會觀察到原來我們台灣有這麼多原生的植物,以前爬山時都只顧著爬向山頂,但向上爬的過程處處充滿驚喜,原來辛苦過後,吃得食物是多麼美味,做完工作後成就感是多麼美好,這種感覺真的很棒,有機會我還會多參加
5.30分鐘閱讀法
1.鎖定感興趣的章節當目標,並直接重點閱讀
2.從書評或心得來查漏補缺
這是一個快速看完書籍的方式,適合當你不知道要不要看完這本書,或是當你在一本書上花太多時間,能從中提取精華的方式,可以加快閱讀的速度(這是寫給過去一本書看太久的自己,也希望有面臨同樣問題的人,能完成閱讀的方法)
6.第二次閱讀時疏理邏輯的方法:
1.只讀畫重點的地方
2.對打動內心的地方:
2-1.用便簽紙寫下關鍵字
2-2用標籤貼在書中文字
3.把所有關鍵字便簽紙集中,並挑出三個最打動自己的便簽紙,確認有內在邏輯後重新排序
4.理出邏輯後,進行輸出
這是一個梳理書籍的方式,避免讀完後,沒有任何對於書本的反饋,本篇文章就是用這種方式來進行梳理,推薦給想嘗試寫書籍心得或摘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