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臨終者的五大遺憾,這篇文章中最常見的:就是人生不曾「忠於自我」,只活在別人的期待裡
這種文章之所以吸引人,是因為切中人在意的核心-人生該怎麼過?人在臨終時往往都有類似的反思,卻極少有人懂得直接應用在自己的人生
我在幾年前讀到這篇文章時,被裡面的論點深深打動,曾經的我,認為想做的事情,等到退休的時候再來做就好,但實際和長輩聊天時,卻發現年輕時的凌雲壯志,到後來只是成為一個個遺憾,我對於這種想法,一直覺得很可惜,但也沒有想到解法,但在看這本書時,我看到一個觀念:為什麼不把一般長達二十到三十年的退休,重新分配到整個人生,不要全部留到最後呢?
於是我開始列了人生清單,一步一步完成每個目標,我在上半年學了吉他,下半年報名了玉山的登山團及馬拉松的半馬,這一路的學習及挑戰,都讓我更認識自己,也讓人生活得更加充實。
二、事情會在意想不到的時候發生
史坦貝克「一定要放下原本計畫的人生,才能迎接真正等著我們的人生」,再加一句:「好事是跑不掉的,只要你創造出讓它發生的空間就好」
我在人生的旅途上,發現有些認識的人,其實都曾經一起參加過相同的活動,雖然當下沒有互動,但後續因緣際會下,還是有相遇,讓我發現只要你朝向人生的目標前進,你會認識很多必然會認識的人,但前提是你必須有所行動。
三、賽門.薩里斯:「這世界的祕密就是可塑性非常強,一定要讓大家都知道這一點,而且永遠要記住「一定是先做而後學」這個順序。只有先行動,才能學習;只有學習,才能發現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我在回顧人生時,過去的價值觀是三思而後行,但這個價值觀卻導致我很多事情都沒有嘗試過,在一次的因緣際會下,我聽到電扶梯走左邊的jacky講到他的價值觀時,他說他是三行而後思,先行動再來思考及調整,我發現這種方式才是適合我的價值觀,才不會把自己困在各種未知,人生並沒有這麼多的時間可以浪費,隨著年紀增長,熱情消散了,但人生也沒有重來的選項,如果能回到十年前告訴自己一段話,我會告訴自己:「有想法就先行動,顧慮太多反而會讓自己寸步難行。」
四、最後作者整理十點,幫助我們走向屬於你的「無路之路」
1.質疑預設:人生不會只有一種選項。
2.反省深思:藉由反省及思考,你會逐漸修正成你想走的人生。
3.釐清你可以貢獻什麼:可以藉由和親密的朋友詢問:「你什麼時候見過我最好的樣子?」,從別人的角度,可以更看清楚自己的出眾之處。
4.停下腳步,與工作脫鉤:藉由一個假日的沉澱,走訪大自然,留意自己的感受,看這些感受告訴你什麼訊息。
5.去交朋友:踏出生活圈,與有趣的人聯繫,一個起點就能帶起一連串的火花。
6.創作:做各種想嘗試的或與世界分享的事情,例如:義工活動、寫日記...之類的,越早開始,就越快找出自己想做一輩子的事情。
7.慷慨贈與:在「無路之路」上給予是一種超能力,讓你不再感到孤立,跟身邊的人建立更深的連結。
8.勇於實驗:實驗各種不同的生活方式,目標不是變得有錢,而是更認識自己。
9.堅持投入:「人生」真正的工作就是尋找堅持投入並讓人生有意義的事情。
10.要有耐心:這條路不是一條捷徑,但會讓你的心中的小石子,一點一點的搬開,找到屬於你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