場景:小劇場拍攝現場,休息時間。
阿星 學姐,退休真的只要自己準備 500 萬元就夠嗎?會不會太少?我聽別人都在喊 3 千萬、5 千萬、甚至 1 億元耶!
小真 500 萬元很容易嗎?如果你每個月投資 2.5 萬元在年報酬率 6%~8% 的標的,要持續 11~12 年,差不多才會有 500 多萬;持續 20 年以上,才可能有 1,100 萬到 1,300 萬。我反問你,一個公務員工作 40 年,不吃不喝的總收入有多少?
阿星 如果從考上高考開始算,40 年不吃不喝的總收入大概有 3,500 萬到 4,000 萬,但扣掉日常支出後,就不知道剩多少了。這麼看來,要訂下 3 千萬、5 千萬甚至 1 億元的目標,對一般公務員來說真的很難,必須從一開始工作就持續投資 40 年才有可能。
小真 沒錯。所以我抓一個 500 萬元的「下限目標」,這是為了讓那些早期沒有投資,到中年剩下 10 年、20 年才開始準備的人,有一個比較貼近現實、有機會達成的目標。
如果能更早開始投資,或是報酬率更好,當然不會只滿足於 500 萬元,可以再設定第二階段、第三階段的目標。
阿星 除了學姐說的「所得替代率 100%」估算方式,我比較常聽到 FIRE 運動使用的「4% 法則」:退休金 = 生活支出 × 25。
但生活支出到底是多少,通常要記帳才會知道。如果沒有記帳習慣,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打開你的銀行 App,或是拿出存摺,把過去一年的總支出算出來,扣掉轉帳到其他戶頭的錢,剩下的就是去年的生活支出。同樣方法往前推算,統計出 3 年的平均數,再用 4% 法則計算,例如生活支出 60 萬元 × 25 = 1,500 萬元。
這表示你準備好 1,500 萬元的投資資產,每年提領4%為 60 萬元來使用,很有機會撐到 30 年都不會用完。這個方法通常用在退休金全部自己準備,不依靠退撫、公保的情形。
小真 每種估算退休金的方法都是一種工具,沒有哪個方法才對。重要的是理解它的運算邏輯,配合自己的條件,舉一反三,彈性運用,最終決定自己要準備多少錢。
(此時轉頭看向鏡頭)親愛的觀眾,接下來的劇情,將會延續「自行投資」這個主題,我會以高股息 ETF 為主,為大家介紹我做退休金規劃的步驟與心得感想,還有一些不一樣的看法。其他例如 ETF 選股邏輯、績效表現等等通用的基本功課,網路上已經有很多影片和文章分享,劇情需要才會帶一下,不會細說從頭。
因為我相信你是位有資歷的公務員,具備運用查閱舊案、區分輕重緩急和獨立思考等等能力。請拿出這些能力與態度,來面對你自己人生中最重要的專案任務之一:退休金規劃。
你有自己的本事,只是需要參考他人的經驗(就像參考舊案)。請相信自己,你可以獨立完成這個專案任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