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金缺口
阿星 學姐,我們現在知道退休金第一及二層保障的內容和請領金額了,但知道這些之後,到底要怎麼運用呢?
小真 講到這裡,我們先來做個總結。以大華為例,他退休時可以領公保一次養老給付 189 萬元,還有退撫月退休金 52,746 元,單看這些數字,退休生活好像還不錯。但每個人的情況不同,有人覺得夠用,有人覺得不夠,沒有標準答案。
不過,有一點必須提醒:112 年 7 月 1 日以後的新進公務員,已經適用「個人專戶制」。這代表退撫基金只剩下我們這些人在繳費,未來繳錢的人會越來越少,領錢的人卻越來越多。根據 114 年 6 月的第9次退撫基金精算評估報告書,退撫基金預估在134 年可能面臨破產。距離現在還有將近 20 年,我們還有足夠的時間可以準備。
所以,你期望中的退休生活是什麼樣子?不同水準的生活,需要的財務準備當然不一樣。
阿星 退休後,我當然想要過上財務充裕、無憂無慮,能夠到處遊山玩水的生活。最好能維持退休前的生活水準,甚至過得更好,這樣退休才有意思啊!
小真 如果想要維持退休前的生活水準,最簡單的指標就是,「退休後的被動收入」最好能高於「退休前的生活支出」,甚至不低於「退休前的工作收入」。這正是達到財務自由的境界。換句話說,退休前每年賺多少錢,退休後依然每年賺多少錢,自然就能維持理想的生活水準,財務也能保有餘裕。
阿星 以大華的條件,要怎麼做才算達到財務自由?
小真 大華退休前的年薪約是104 萬元。
- 月薪:本俸 44,970 元 + 專業加給 26,830 元 = 71,800 元。
- 年薪:71,800 元 × 14.5 個月 ≈ 104 萬元。
如果他想維持這個收入水平,退休後的被動收入也需要達到 104 萬,我稱它為「所得替代率100%」法。
- 退撫月退休金提供的收入:52,746 元 × 12 個月 = 63.3 萬元。
- 收入缺口:104 萬 - 63.3 萬 =40.7 萬元。
要補足這個缺口,如果投資在一個平均年報酬率 6% 的標的上,他需要準備約680 萬元的投資規模。(40.7 萬元 ÷ 6% ≈ 680 萬元)
這 680 萬元有兩種準備方式:
- 自行準備 491 萬元,加上公保一次養老給付 189 萬元,湊足 680 萬元。
- 自己準備完整的 680 萬元。公保一次養老給付 189 萬元當作緊急預備金,另外存起來。
實際操作時,你可以先設定一個目標,例如先以 500 萬元為第一階段目標,達標後再挑戰 680 萬元,依此類推。
全部職等的試算金額
阿星 大華的案例是薦任第7職等的數據,有沒有其他職等的資料可以參考?
小真 我有準備一張第1職等到第14職等的年薪、公保養老給付、退撫月退休金、資金缺口和自己準備金額的試算表。因為每個人的年資、退休前15年平均俸額不一樣,所以這裡的月退休金是用最高年資40年的上限金額計算。
從這張表可以知道,自己準備的金額大約是350萬元至480萬元不等,先用500 萬元當做目標,可以滿足所有職等的需求。

投資ETF
阿星 學姐,妳剛剛有提到第三層會選股票投資,而且長期投資勝率比較高。那麼,有哪些標的有年報酬率 6% 的能力呢?
小真 現在是 ETF 時代,我們就直接談股票 ETF,它主要分為兩大類:
市值型 ETF
- 特色:平均年報酬率約 8%~10%,主要來自股價長期成長,配息較少,甚至不配息。股價波動性相對較大。
- 適合對象:追求資產長期成長,能承受較大短期波動,且意志堅定、心理素質強大的人。
高股息型 ETF
- 特色:平均年報酬率約 6%~8%,主要來自股息收入,股價波動性相對較小。在退休前,需要將股息再投入,創造複利成長。
- 適合對象:追求穩定現金流,不喜歡股價劇烈波動,且有一定投資紀律的人。
兩者的共通點:都適合長期投資累積、不輕言賣出,並且需要獨立思考、不盲目跟風。
我自己因為接近退休,對「退休現金流」的需求比較大,所以選擇高股息型 ETF 當主力。代價是資產成長性不如市值型,這是我個人的選擇。
你離退休還很遠,有幾種方案可以考慮:
- 單一種類投資到底:從頭到尾只投資市值型或高股息型。
- 階段性轉換:先投資市值型追求成長,等到接近退休時,再轉換到高股息型追求現金流。
- 資產配置:同時配置兩種 ETF,魚與熊掌兼得。
- 自由發揮:探索其他適合自己的方案。
至於我具體怎麼規劃高股息 ETF,以及我的投資心得,就留到下次再跟你分享了。
阿星 謝謝學姐,今天跟我分享這麼多退休金規劃的事,晚餐就看我的了!
(兩人開心地討論晚餐要去哪一家餐廳品嚐美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