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悲 龍德上師開示:布施行善的心態要正確

更新 發佈閱讀 2 分鐘

為什麼有些人明明很有能力、很有成就,卻總是心懷不滿、與人爭鬥?佛教中的「阿修羅」給了我們最深刻的答案。這個天龍八部中的神族,擁有接近天人的福報,卻因為缺乏德行而永遠活在痛苦與戰爭中。

問題的根源要追溯到阿修羅過去世修行時的心態。雖然祂們也行善布施,也做了許多好事,但在行善的過程中,內心卻充滿了:

三種毒害心態

  • 瞋恨心:對不順心的事物心生憤怒
  • 我慢心:自以為高人一等,心高氣傲
  • 偏執心:認為自己永遠都對,別人永遠都錯

這就像在甘甜的蜂蜜中摻入了毒藥一樣,善行雖然帶來了福報,但毒害的心態也同時種下了痛苦的種子。

得理不饒人的習氣

阿修羅在因地修行時,最大的特徵就是**「得理不饒人」**。即使自己有道理,也要以傲慢、憤怒的態度對待他人,完全沒有慈悲寬容的德行。真正的成就不只是擁有福報,更要具備相應的德行。

🎧 前往恭聽▸ https://youtube.com/shorts/aLHLPRPfXCI
▎慈悲 龍德上師開示:布施行善的心態要正確

🔮為往生者登記「觀音山超渡祈福的法會」
https://s.fazang.org/events
恭立「超薦蓮位」及善行功德祈福迴向。

raw-image

更多請見「觀音山 全球資訊網」

https://www.fazang.org/info/events.php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觀音山吉祥洲的沙龍
39會員
4.0K內容數
慈悲 龍德上師開示:「學佛修行的人,要懂得把握機會來修福修慧。因為學佛的慧命並不一定長長久久,有時候是很短暫,這與每個人結的佛緣有關。不管過去生結的緣如何,今生有幸接觸佛法,就要用心地深結佛緣。」修行主要是修福和修慧二類:孝順父母、布施供養、做利益他人等,屬於修福;念佛、拜懺、打坐、聽開示、讀佛經,減少煩惱,屬於修慧。
2025/09/18
你是否想過,為什麼有些父母會經歷子女早逝的痛苦?為什麼有些人的傷痛會如此劇烈而持久?《佛說鬼問目連經》中一段對話,揭示了業報輪迴的深層奧秘,讓我們看見因果法則的精準與可畏。經典中記載,有一鬼魂向目連尊者哭訴:「我一生已來多有兒子,皆端正可喜而皆早死,念之斷絕,痛不可言。何罪所致?」
Thumbnail
2025/09/18
你是否想過,為什麼有些父母會經歷子女早逝的痛苦?為什麼有些人的傷痛會如此劇烈而持久?《佛說鬼問目連經》中一段對話,揭示了業報輪迴的深層奧秘,讓我們看見因果法則的精準與可畏。經典中記載,有一鬼魂向目連尊者哭訴:「我一生已來多有兒子,皆端正可喜而皆早死,念之斷絕,痛不可言。何罪所致?」
Thumbnail
2025/09/17
2025年9月13日、14日,觀音山 中華大悲法藏佛教會承襲往年自利利他的步伐,再度於臺中健行國小舉辦盛大的中元普度‧盂蘭盆法會,兼容並蓄民間普度文化與佛教盂蘭盆供佛齋僧的功德,結合捐贈民生物資的公益慈善,真實冥陽兩利,為這個動盪不安的世界注入善的暖流。
Thumbnail
2025/09/17
2025年9月13日、14日,觀音山 中華大悲法藏佛教會承襲往年自利利他的步伐,再度於臺中健行國小舉辦盛大的中元普度‧盂蘭盆法會,兼容並蓄民間普度文化與佛教盂蘭盆供佛齋僧的功德,結合捐贈民生物資的公益慈善,真實冥陽兩利,為這個動盪不安的世界注入善的暖流。
Thumbnail
2025/09/17
佛陀不僅度化人類,連天神、龍族這些超自然眾生也要接受祂的教導。其中有一個關於「尋香神」的故事,揭示了一個深刻的修行真理:為什麼我慢心會成為學佛最大的障礙?天龍八部是佛教中護持正法的八類神眾,其中最為人熟知的包括:天神與龍族、飛空護法神。堪千 阿貝仁波切曾開示過一個記載在《涅槃經》故事:
Thumbnail
2025/09/17
佛陀不僅度化人類,連天神、龍族這些超自然眾生也要接受祂的教導。其中有一個關於「尋香神」的故事,揭示了一個深刻的修行真理:為什麼我慢心會成為學佛最大的障礙?天龍八部是佛教中護持正法的八類神眾,其中最為人熟知的包括:天神與龍族、飛空護法神。堪千 阿貝仁波切曾開示過一個記載在《涅槃經》故事: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阿毘達磨》論藏中所載:龍族非常富裕,資食豐足,倘能令彼歡悅,則可令人財福具足、人丁旺盛、風調雨順、瘟疫不起,否則將會導致常遇逆障惡緣。供養龍族之功德利益:財富資財得顯著增長,具足權貴,人所敬愛。風調雨順,五穀豐收。國家安泰,免受疾病、瘟疫,怪病等侵害。事業順利。
Thumbnail
《阿毘達磨》論藏中所載:龍族非常富裕,資食豐足,倘能令彼歡悅,則可令人財福具足、人丁旺盛、風調雨順、瘟疫不起,否則將會導致常遇逆障惡緣。供養龍族之功德利益:財富資財得顯著增長,具足權貴,人所敬愛。風調雨順,五穀豐收。國家安泰,免受疾病、瘟疫,怪病等侵害。事業順利。
Thumbnail
《阿毘達磨》論藏中所載:龍族非常富裕,資食豐足,倘能令彼歡悅,則可令人財福具足、人丁旺盛、風調雨順、瘟疫不起,否則將會導致常遇逆障惡緣。供養龍族之功德利益:財富資財得顯著增長,具足權貴,人所敬愛。風調雨順,五穀豐收。國家安泰,免受疾病、瘟疫,怪病等侵害。事業順利。
Thumbnail
《阿毘達磨》論藏中所載:龍族非常富裕,資食豐足,倘能令彼歡悅,則可令人財福具足、人丁旺盛、風調雨順、瘟疫不起,否則將會導致常遇逆障惡緣。供養龍族之功德利益:財富資財得顯著增長,具足權貴,人所敬愛。風調雨順,五穀豐收。國家安泰,免受疾病、瘟疫,怪病等侵害。事業順利。
Thumbnail
人的心本初的面貌就跟 普賢王如來一樣,跟佛一樣。今天一念的分別執著,一錯再錯,錯不知返,把自己的心性弄到憂鬱症,這中間得經過多少造罪造孽的過程,你想過嗎?起心動念都是自私自利,都是損人,有的時候還不利己,要歷經多少,才把自己弄成憂鬱症。或者去傷害過多少人讓人家痛苦,那種痛苦的 「業」作用回來
Thumbnail
人的心本初的面貌就跟 普賢王如來一樣,跟佛一樣。今天一念的分別執著,一錯再錯,錯不知返,把自己的心性弄到憂鬱症,這中間得經過多少造罪造孽的過程,你想過嗎?起心動念都是自私自利,都是損人,有的時候還不利己,要歷經多少,才把自己弄成憂鬱症。或者去傷害過多少人讓人家痛苦,那種痛苦的 「業」作用回來
Thumbnail
慈悲 龍德上師曾開示:「龍王乃為一切權勢之王,掌握一切財富,具足大神通、大福報,能滿眾生所求善願。」護法龍王曾在佛前發下大誓願,要護持佛法及修行佛法的人。具有廣大的神威力「龍王」,為佛教天龍八部護法之一。歡迎十方善信法友為現世親友、公司行號、閤家、個人登記「祛病除障祿位」。
Thumbnail
慈悲 龍德上師曾開示:「龍王乃為一切權勢之王,掌握一切財富,具足大神通、大福報,能滿眾生所求善願。」護法龍王曾在佛前發下大誓願,要護持佛法及修行佛法的人。具有廣大的神威力「龍王」,為佛教天龍八部護法之一。歡迎十方善信法友為現世親友、公司行號、閤家、個人登記「祛病除障祿位」。
Thumbnail
修無上的佛道、修菩薩道有五種相。根據《莊嚴經論》舉出菩薩的五種相:第一、「憐憫相」菩薩以慈悲菩提之心,憫念一切的眾生,廣行方便,饒益攝受。學佛修行要以慈悲心的動機,常念眾生的痛苦,發心願消除眾生的痛苦,甚至願代眾生受苦。第二、「愛語相」菩薩能於一切佛法巧妙宣說這一切的佛法或深
Thumbnail
修無上的佛道、修菩薩道有五種相。根據《莊嚴經論》舉出菩薩的五種相:第一、「憐憫相」菩薩以慈悲菩提之心,憫念一切的眾生,廣行方便,饒益攝受。學佛修行要以慈悲心的動機,常念眾生的痛苦,發心願消除眾生的痛苦,甚至願代眾生受苦。第二、「愛語相」菩薩能於一切佛法巧妙宣說這一切的佛法或深
Thumbnail
學佛無論在家、出家都有安住 「慈忍」。「心」,安住在「慈心」,慈心就是利他心;安住在「忍辱」,常常修慈和忍辱而且可以安住,不是現在還好,緣境一來就不一樣。所以,有的人常常感慨修行很難修,脾氣很差、煩惱很重,沒有辦法保持輕安多久時間,一定現顛倒、發怒、起很多的妄想,發作的時候利他心就歸零
Thumbnail
學佛無論在家、出家都有安住 「慈忍」。「心」,安住在「慈心」,慈心就是利他心;安住在「忍辱」,常常修慈和忍辱而且可以安住,不是現在還好,緣境一來就不一樣。所以,有的人常常感慨修行很難修,脾氣很差、煩惱很重,沒有辦法保持輕安多久時間,一定現顛倒、發怒、起很多的妄想,發作的時候利他心就歸零
Thumbnail
修菩薩道要自利利他,這些德能你不具,就是你很欠缺。有的人說:「我這人講話就是這麼大聲、就是很直接,認識我的人就知道了!他們都不會見怪。」不要再講這種傻話了!為什麼大家都要認識你?為什麼大家都要習慣你、包容你?為什麼大家都要承受你的直接?菩薩善巧、軟言愛語,還有無礙辯才,你都不修了?
Thumbnail
修菩薩道要自利利他,這些德能你不具,就是你很欠缺。有的人說:「我這人講話就是這麼大聲、就是很直接,認識我的人就知道了!他們都不會見怪。」不要再講這種傻話了!為什麼大家都要認識你?為什麼大家都要習慣你、包容你?為什麼大家都要承受你的直接?菩薩善巧、軟言愛語,還有無礙辯才,你都不修了?
Thumbnail
若不幸你依止一位沒有智慧、具有私心的上師,以貪瞋來毀壞佛教,僅僅聽聞一些佛法的皮毛便自認為是大修行人或宗派法教之持有者,而生驕慢心。遇事便說:「我已經觀察過,這個合理、這個不合理......」很多他可能有上師、仁波切的法銜,可能他的學術地位是比較高的,讀過很多書,或者等等的很優勢的條件,他就傲慢了。
Thumbnail
若不幸你依止一位沒有智慧、具有私心的上師,以貪瞋來毀壞佛教,僅僅聽聞一些佛法的皮毛便自認為是大修行人或宗派法教之持有者,而生驕慢心。遇事便說:「我已經觀察過,這個合理、這個不合理......」很多他可能有上師、仁波切的法銜,可能他的學術地位是比較高的,讀過很多書,或者等等的很優勢的條件,他就傲慢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