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鄰居已近5年,我們……不熟!
以前是遠親不如近鄰,現在是遠親更親,近鄰……我的鄰居都有誰?住附近的很多,但認識很少,住右邊的出門見到互相打招呼客氣一番,左邊兩眼朝前或下,視線不相交會,見猶未見。
我覺得這一定是我自己的問題,下班後在家看電視、滑手機,不然就是上網追劇、發呆、睡覺。平時就不常在門前曬太陽賞月光,怕曬傷躲蚊蟲,沒有走出門去與鄰居打招呼,而當我走出門左右擺頭一眼望去,也要有那機會遇見。似乎,不知從何時開始,儘管平時上班忙碌,下班飯後也會有三三兩兩的鄰居在路上溜達,散步消食,遇到也能簡單聊個幾句,到如今卻不復之前景象。如果真要找一個改變的因素,那麼大概可以溯及到新冠那時的自主管理,不出門是對自己的保護與對彼此的尊重,有些習慣一旦養成,要再回轉已是不易。
從另一個方面來看,手機通訊設備越先進便利,人與人的交流被小螢屏大程度的替代,面對面的交流已不是那麼必要,即便是電話溝通也被文字訊息大量取代,那麼外面的街道上少有四鄰間的走動,似乎也是一件正常的事。疏離感,在如今的社會環境一下越發的明顯了。
或許,在我們的內心,在離開一天的工作後,想的其實是要一個人或一個家的專屬時間,對於之外的交流,能免則免,能避就避,自由自在輕輕鬆鬆。
雖然這麼說,話裡說著彼此不熟的話,表達著現代社會鄰里間疏離的常態,但話外不無惋惜及期待能有良好互動的時候。
若鄰如友也視鄰如友,生活或可更有滋有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