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兩次世界大戰,兩度破產、數度身無分文;也曾憑藉驚人的判斷力與膽識,富甲一方,登上日本首富的寶座。他的一生跌宕起伏,卻始終秉持「誠」與「愛」的信念,勇往直前。他就是被譽為「最後的投機家」、叱吒日本股壇六十年的傳奇人物──是川銀藏。
1897年7月28日,是川銀藏出生於兵庫縣赤穗一個貧困的漁民家庭,家中排行老七。因家境困頓,他僅讀到小學四年級便外出謀生。14歲時到神戶貿易商館當學徒,學習珠算與會計技能。
16歲時,他跟隨日軍進入山東半島,試圖做軍需生意卻遭拒之門外。途中歷經顛沛流離、險遭野犬吞噬,甚至因飢餓與痢疾幾近死亡。幸運得被日軍救起,他依靠僅有的會計本領逐漸獲取當時軍方的信任。因此契機而創立「小山洋行」,且生意興隆。
然而是川卻因行賄與遭人告發,年僅17歲的他便被憲兵拘捕,幸因未成年獲釋。這成為他人生的第一個重大轉折 : 從此立志不再靠歪門邪道謀利。重獲自由後,他將財產悉數送人,打算重新開始。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他靠提煉銅鋅獲得第一桶金,卻因投資革命軍失敗而再度破產。19歲時,他連續遭遇金屬價格暴跌,欠下巨債,甚至一度想要自殺。債主們驚訝於他的年輕與坦誠,選擇放過他並鼓勵他東山再起。
一番思熟慮後,是川決定返回日本。他於當地經營鐵工廠,開始積累初始資本。
1923年關東大地震,他敏銳判斷東京重建急需馬口鐵板,大膽押注,結果一如他所料大賺一筆。但因心懷不安,他將一半利潤捐出,如此慷慨大度的他也於當時贏得了社會大眾的尊敬。
1927年金融恐慌爆發,銀行接連倒閉,他再次破產。此後他潛心讀書三年,鑽研經濟理論與市場變化。這段學習,成為他未來叱吒股市的知識基礎。
1931年,34歲的他以妻子籌來的70日圓進入股市,一舉獲得百倍利潤。自此,他的名字在大阪北濱的股市迅速傳開。他強調:炒股不能心存一夜暴富之夢,而應以冷靜、穩健的心態面對市場。
1933年,他創立「是川經濟研究所」,並靠對美國放棄金本位制的精準預測震驚市場。雖因政策干預失去暴富良機,但他的名聲在股票市場已然赫赫有名。
二戰期間,他分析出日美衝突難以避免,轉赴朝鮮開發鐵礦並平等對待朝鮮員工。戰敗後,他的企業被沒收,本人也遭慘遭監禁。最終,因員工的集體作保,他才因此脫離險境。
爾後,戰後的日本百廢待興。他憑低價回收馬口鐵板修補再售,大獲成功。此後,他又投身農業研究,成功推動水稻「一年兩熟」,使糧食產量倍增,破解了麥克阿瑟「限制人口」的構想。這一貢獻不僅改變了日本農業,也鞏固了他的民族情懷。
1960年,日本經濟進入高速增長期。他籌得300萬日元重返股市,精準判斷土地與工業的潛力,大舉投資獲得數億日元資本。
1977年,他押注水泥股。在谷底大舉買進,隨後賺得三十億日元。1979年又重倉銅礦股,雖錯過最佳出貨時機,仍顯示其膽識。1981年,他憑對菱刈金礦的判斷,買入住友金屬礦山,隨後果斷出手。實現200億日元獲利,登上日本首富寶座,成就「股市之神」的傳奇。
然而,鉅富也帶來了沉重稅務壓力。因漏報所得,他在晚年被國稅局追稅,甚至連版稅收入也被扣押。94歲高齡時,他再度陷入財務困境。這一幕,仍讓不少世人一陣唏噓。
是川銀藏將一生起伏凝練為幾條投資原則:
- 烏龜三原則 : 挑選具潛力卻未被市場看見的股票,耐心持有。每日關注市場,親自研究,不依賴傳言。 不可過度樂觀,務必以自有資金操作。
- 選股五原則 : 不聽信推薦,必須自己研究。能預測未來一至兩年的經濟趨勢。 切忌追高,每檔股票都有合理價位。 股價最終由業績決定,炒作股不能碰。 投資永遠有風險,須心懷警覺。
- 八分飽原則 :「賣出比買進更難」。應該在人氣最旺之時,懂得適時收手,避免因貪婪錯失良機。
是川銀藏一生經歷數次破產,數次重生;他既是冒險家,也是分析師。他的成功並非僅靠膽識,而是建立在對經濟的深入研究與對人性的洞察上。
投資並非單靠運氣,而是結合知識、膽識與紀律。
一如他所示範的 :「嚴謹的分析,配合大膽的出手,才是立於股市不敗的真正祕訣。」
資料參考 : Wiki、iqvalue、《波亂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