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考完 TOEIC 之後,心裡都會冒出一個想法:「我都七百多分了,應該能開始讀哈利波特原著吧?」

於是滿懷期待地買了第一集,翻開書本的那一刻,卻馬上被澆了一盆冷水。單字看得懂一半,句子卻繞來繞去,連主幹都找不到。讀到第三行腦袋就開始飄,讀到第二頁眼睛已經累了,最後書還是安安靜靜地躺回書櫃。那一刻的挫敗感會讓人懷疑:難道 TOEIC 725分還是太弱?還是我根本沒有語言天賦?
其實,問題並不是「分數不夠」,而是「方法不對」。TOEIC 考試側重的是商務場景的詞彙和聽力,很多時候考你的是公告、會議、廣告、報表。但哈利波特是一個完全不同的語言世界:有魔法咒語、有描寫氛圍的長句子、有孩子之間的對話。即使你在 TOEIC 上表現不錯,也不代表你的大腦已經習慣「用英文理解故事」。所以真正的瓶頸,不在於單字量,而在於「如何把語言從考試工具,轉化成理解故事的媒介」。
那麼,一個 TOEIC 710 的人,怎麼樣才能真正啃下哈利波特呢?答案其實不是死背單字,而是「分層輸入」。想像一下,如果你要爬一座山,最笨的方法是硬衝;更聰明的做法,是先找到山路,再一步步向上。讀哈利波特也是如此。第一步,你需要給自己一個「地圖」。在開始英文原著之前,先用中文版本快速了解故事,或者聽一遍有聲書,知道主要人物和劇情走向。這樣做不是作弊,而是替你的大腦搭建上下文的支架。當你之後再看到英文的時候,不需要在黑暗裡摸索,而是能迅速抓住大意。
第二步,進入「分層輸入」的階段。千萬不要強迫自己從頭到尾逐字讀完第一章,因為那通常是最難的地方。很多人就卡在開頭的「德思禮夫婦」和「無聊的日常描寫」上,結果信心全失。更好的方式,是挑選對話多、動作明顯的章節,先讀起來。比如哈利第一次遇見海格,或者進入霍格華茲的場景。這些章節更容易產生閱讀的快感,你的大腦會因為「我居然看懂了!」而釋放獎勵。慢慢地,你就能讀越來越多頁,而不是只讀幾行就放棄。
第三步,當閱讀開始順暢,就可以建立一個「輸入飛輪」。每天給自己一個很小的任務,比如只讀兩頁,或只花十分鐘。遇到生詞時,不需要全部查,只挑那些反覆出現、和劇情密切相關的單字記錄下來。隨著頁數的累積,你會驚訝地發現,大腦開始自動「推理」單字的意思,甚至不需要查字典。這種「靠上下文理解」的能力,才是真正的語言飛躍點。
我認識的一個朋友就是這樣做的。他 TOEIC 725,起初也以為哈利波特高不可攀。但他給自己定了一個小規則:每天只讀兩頁,不管懂不懂都要堅持。第一週,他常常一頁要讀二十分鐘,還要反覆看中文翻譯才能安心。第二週,他開始敢跳過一些不懂的細節,只抓劇情主線。到了第三週,他邊聽英文有聲書邊看小說,語感慢慢養起來。兩個月之後,他已經能流暢地讀完一整章,即使有生詞,也能憑上下文猜出八成意思。這時候他回頭再看最初覺得困難的開頭章節,居然能一路讀下去,完全不再覺得卡頓。
所以,TOEIC 725分並不是你的天花板,而是你的起點。挑戰哈利波特,不是等到「英文很厲害」再開始,而是透過這個過程,讓你的英文真正突破考試的框架。語言不是背單字的比賽,而是一場沉浸的冒險。哈利波特的世界,不只是魔法與奇幻的世界,也可以是你進入英文世界的第一扇門。當你真的打開這扇門,就會發現:學英文,從來不是為了考試,而是為了用另一種語言,去體驗一個更大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