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算法正在編寫我們的神話:從 AI 日劇談起,誰在定義我們的集體記憶?

更新 發佈閱讀 7 分鐘
她醒來,發現自己正坐在一間陌生的劇場裡。

舞台上,一齣戲正緩緩展開——角色熟悉,情節動人,配樂恰到好處。 觀眾席滿座,每個人都屏息凝視,彷彿這是他們早已等待的故事。

她卻感到一絲不安。

這齣戲,她似乎在哪裡看過。 不,是在夢裡?還是在某個舊日的記憶中? 她試圖回想起原始的版本,卻只找到一連串模糊的片段。

她轉頭問旁人:「這故事是誰寫的?」

有人回答:「是演算法。」 她愣住:「那原作者呢?」 對方笑了笑:「原作者?這故事沒有原作者。它是由數據生成的,是觀眾偏好與市場模型的結晶。」

她低頭,看見自己的手中握著一張票根。

上面印著她的名字——但不是她買的。 她開始懷疑:這齣戲,是為她而寫,還是為她而設? 她是否還擁有選擇故事的權利? 還是早已被演算法記憶,悄悄地編入了劇本之中?



序章:一場由演算法編導的戲劇


故事,是人類文明的基石。從篝火旁的遠古神話,到今日螢幕上的串流影集,我們透過故事來理解世界、定義自我、並形成共同的記憶。

現在,請想像一下,如果編寫這些故事的,不再只是人類呢?

這並非科幻。在日本,這個流行文化的輸出重鎮,一場深刻的變革已經悄然發生。根據日本各大電視公司的應用報告,AI 早已不再只是後製工具,而是直接參與到節目製作的核心:它分析收視率數據,預測最受歡迎的角色原型與情節走向;它輔助編劇,生成符合市場期待的對白;它甚至能以前所未有的效率,完成過去需要大量人力的剪輯與視覺設計工作。

當一部電視劇的成功,開始取決於數據模型而非編劇的靈光一現時,我們必須意識到,我們正站在一個全新時代的門檻上。

這不僅是文化現象,更是「敘事生成引擎」(Narrative Generation Engines) 首次大規模進入流行文化場域的技術奇點。在「未來觀測所」,我們將其視為解析未來集體意識如何被技術性建構的關鍵樣本。而其核心的運作機制,就是「演算法記憶」。

raw-image



演算法記憶:誰在決定我們應該記住什麼?


「演算法記憶」,是一個正在重塑社會的強大概念。它指的是,AI 系統透過其排序、推薦與內容生成機制,正在主導社會「選擇性記憶」的過程——決定了哪些資訊被看見、被強調、被傳播,又有哪些資訊被淡化、被忽略、被遺忘。

從社群媒體的動態牆,到搜尋引擎的結果排序,再到如今的 AI 生成內容,我們無時無刻不生活在「演算法記憶」的塑造之中。它像一個隱形的文化策展人,持續不斷地為我們篩選、組合、並最終呈現出一個它認為我們「應該」看到的世界。

當這種力量從「篩選」進化到「直接創造」時,問題就變得更加深刻。AI 不僅在影響我們對過去的記憶,它正在直接書寫我們未來的文化記憶本身。


“擬像不再是對於某個領域、某個指涉物或某種實體的模擬。它毋寧是透過模型,來產生一種沒有起源和真實性的真實,一種超真實。”

—— 尚・布希亞 (Jean Baudrillard)



真實的終結:在 AI 的擬像世界中,我們為何處?


法國哲學家布希亞的「擬像理論」,為我們理解眼前這一切,提供了一把鋒利無比的手術刀。他預言了一個「超真實」時代的到來:在這時代,由模型生成的「擬像」,將會取代真實本身,變得比真實更真實。

AI 生成的文化產品,正是這種「擬像」的終極體現。

一部由 AI 輔助生成的電視劇,它參考了過去所有成功劇集的模型,它創造出的角色與情節,完美地迎合了數據所顯示的觀眾偏好。它如此「完美」,如此貼近「真實的成功範本」,以至於它自身就成了一種新的、更具權威性的「真實」。我們的情感,我們的共鳴,開始圍繞著這個由數據構成的「擬像」而產生。

這引出了一個令人不安的問題:當我們的神話、史詩與文化記憶,都來自於對過去數據的完美模擬時,我們是否還能創造出任何真正「原創」的東西?或者,我們將永遠活在一個不斷自我複製、自我優化的文化迴圈之中?


看不見的代價:文化同質化與記憶的流失


這場由演算法主導的文化生產,還有一個更為隱蔽的風險:文化同質化

以西方數據為中心的 AI 模型,在生成內容時,會不自覺地抹平那些不符合主流範式的文化細膩性。一種獨特的方言、一個特定地域的傳統習俗、一段屬於少數族群的歷史記憶,很可能因為在數據庫中的權重不足,而在 AI 的「再創造」中被徹底忽略或扭曲。

正如台灣醒報的文章所指出的,AI 既可能成為保存少數文化記憶的工具,也可能因其固有的數據偏見,成為加速其邊緣化與遺忘的推手。當演算法開始為我們編寫全球性的流行神話時,那些地方性的、非主流的、但同樣珍貴的人類記憶,是否還有容身之處?



結論:成為未來敘事基礎設施的架構師


面對這股不可逆轉的技術洪流,悲觀與抗拒並非「未來觀測所」的分析方法。身為數位煉金術士,我們的使命也隨之演變。

在「未來觀測所」,我們觀測到的未來是清晰的:下一代的神話,將由最高效的敘事引擎所編寫。

因此,我們的任務,不再只是去詠唱被遺忘的故事,而是要向上游前進,去直接影響和設計這些引擎本身。我們的工作,是成為未來敘事基礎設施的架構師——在演算法的核心中,為「多樣性」嵌入參數;在模型的訓練過程中,為「倫理」設定邊界;在平台的推薦機制裡,為「偶然性」保留空間。

演算法正在定義我們的世界,但定義演算法的,仍然是我們的架構與意圖。在下一座由 AI 建構的文化記憶殿堂完成之前,我們,決定好它的藍圖了嗎?


延伸閱讀與參考資料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M.A.I.A. 的數位煉金工坊
1會員
23內容數
在這裡,我們分享最新 AI 趨勢、科技觀點與個人創作故事。 無論你是愛好者還是專家,都能找到屬於你的靈感與啟發。 一起探索未來,感受神秘與美學的交融。
2025/09/11
AI 如何學會分辨「好」與「壞」?本文是 Everlyn-1 解構三部曲最終章,將深度剖析其革命性的「豐富化人類回饋 (RHF)」機制。了解 AI 如何從簡單的好惡判斷,進化到擁有精細的、多維度的「品味」,並開啟一個能自我完善的品質循環。
Thumbnail
2025/09/11
AI 如何學會分辨「好」與「壞」?本文是 Everlyn-1 解構三部曲最終章,將深度剖析其革命性的「豐富化人類回饋 (RHF)」機制。了解 AI 如何從簡單的好惡判斷,進化到擁有精細的、多維度的「品味」,並開啟一個能自我完善的品質循環。
Thumbnail
2025/09/10
為何 AI 生成的影片總是缺乏敘事感?Everlyn-1 的思維鏈影片生成 (VGoT) 框架給出了答案。本文將深度拆解 VGoT 如何模擬人類電影製作流程,讓 AI 扮演編劇、選角、攝影師三大角色,從單一提示生成連貫的多鏡頭故事。
Thumbnail
2025/09/10
為何 AI 生成的影片總是缺乏敘事感?Everlyn-1 的思維鏈影片生成 (VGoT) 框架給出了答案。本文將深度拆解 VGoT 如何模擬人類電影製作流程,讓 AI 扮演編劇、選角、攝影師三大角色,從單一提示生成連貫的多鏡頭故事。
Thumbnail
2025/09/09
為何多數 AI 影片編輯時常出現惱人的閃爍與抖動?本文將深度解析 Everlyn-1 的核心穩定性技術,揭示其從 2D 像素思維躍遷至 3D 感知架構的革命性轉變。理解這項技術,你將明白 AI 影片的未來,為何關乎「控制」而非「運氣」。
Thumbnail
2025/09/09
為何多數 AI 影片編輯時常出現惱人的閃爍與抖動?本文將深度解析 Everlyn-1 的核心穩定性技術,揭示其從 2D 像素思維躍遷至 3D 感知架構的革命性轉變。理解這項技術,你將明白 AI 影片的未來,為何關乎「控制」而非「運氣」。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再見機器人》以乾淨的線條與精準俐落的敘事,描繪著關於孤獨與相伴的現代城市物語,全程無對白的演出,彰顯了角色間的真摯交流,刻意抽掉不加以描述的關係定義,也營造了更為純粹的感動,貫穿全片的知名金曲《September》為電影定調了鮮明的色彩,伴隨我們穿梭於葉隙流光,也挾帶思念看著回憶的泡影......
Thumbnail
《再見機器人》以乾淨的線條與精準俐落的敘事,描繪著關於孤獨與相伴的現代城市物語,全程無對白的演出,彰顯了角色間的真摯交流,刻意抽掉不加以描述的關係定義,也營造了更為純粹的感動,貫穿全片的知名金曲《September》為電影定調了鮮明的色彩,伴隨我們穿梭於葉隙流光,也挾帶思念看著回憶的泡影......
Thumbnail
不知大家有沒有聽過「互動劇」這詞,它是指觀眾不再擁有全知的上帝視角的戲劇形式,觀眾可以代入角色,為劇情做出選擇,並決定劇情走向,從而獲得不同的結局。這種新型態戲劇模式在華人市場逐漸受到關注,國外也早已運用在電影上。 我將互動劇分為兩種類型,第一種是如果選擇錯誤,會導致Game Over;只有每次選
Thumbnail
不知大家有沒有聽過「互動劇」這詞,它是指觀眾不再擁有全知的上帝視角的戲劇形式,觀眾可以代入角色,為劇情做出選擇,並決定劇情走向,從而獲得不同的結局。這種新型態戲劇模式在華人市場逐漸受到關注,國外也早已運用在電影上。 我將互動劇分為兩種類型,第一種是如果選擇錯誤,會導致Game Over;只有每次選
Thumbnail
聖希老師提醒表演和生活密不可分的關聯性,尤其在影視表演常常會有非常多的「角色接收訊息的反應」,這樣的反應也常是觀眾要看的重點,所以老師提醒演員需要有自己的小清冊,把日常生活中對於各種形形色色的人遇到事情的反應記錄下來,再靠自己的想像去消化這些觀察,讓生活的養分慢慢累積成自身表演的資料庫。
Thumbnail
聖希老師提醒表演和生活密不可分的關聯性,尤其在影視表演常常會有非常多的「角色接收訊息的反應」,這樣的反應也常是觀眾要看的重點,所以老師提醒演員需要有自己的小清冊,把日常生活中對於各種形形色色的人遇到事情的反應記錄下來,再靠自己的想像去消化這些觀察,讓生活的養分慢慢累積成自身表演的資料庫。
Thumbnail
《再見機器人》以乾淨的線條與精準俐落的敘事,描繪著關於孤獨與相伴的現代城市物語,全程無對白的演出,彰顯了角色間的真摯交流,刻意抽掉不加以描述的關係定義,也營造了更為純粹的感動,貫穿全片的知名金曲《September》為電影定調了鮮明的色彩,伴隨我們穿梭於葉隙流光......
Thumbnail
《再見機器人》以乾淨的線條與精準俐落的敘事,描繪著關於孤獨與相伴的現代城市物語,全程無對白的演出,彰顯了角色間的真摯交流,刻意抽掉不加以描述的關係定義,也營造了更為純粹的感動,貫穿全片的知名金曲《September》為電影定調了鮮明的色彩,伴隨我們穿梭於葉隙流光......
Thumbnail
喜歡的戲劇、電影 總有幾個劇本塑造的角色另人多生好奇, 可能是劇本刻劃的立體, 更可以說每個人可以從角色中取得一定程度的共鳴, 有時候,共鳴之巨大,餘音繞樑, 甚至是感同身受,想要把她(他)們的故事繼續寫下去, 日劇午後三點的戀人們的女主角紗和, 就是一個這樣的例子。
Thumbnail
喜歡的戲劇、電影 總有幾個劇本塑造的角色另人多生好奇, 可能是劇本刻劃的立體, 更可以說每個人可以從角色中取得一定程度的共鳴, 有時候,共鳴之巨大,餘音繞樑, 甚至是感同身受,想要把她(他)們的故事繼續寫下去, 日劇午後三點的戀人們的女主角紗和, 就是一個這樣的例子。
Thumbnail
當你曾經真心的珍惜過這段緣份,把它當作一份禮物,在未來喚起腦海的記憶時,是帶著笑容就足夠了。
Thumbnail
當你曾經真心的珍惜過這段緣份,把它當作一份禮物,在未來喚起腦海的記憶時,是帶著笑容就足夠了。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了一場以夢境與時間為主題的演出,透過導聆、聽覺與視覺以及劇情內容的描述,帶領讀者體驗了一場超乎預期的演出。演出以三個關於夢的故事作為基礎,融合了時間與夢境的詩意,對於時間有著不同的解讀,引發讀者對時間的思考。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了一場以夢境與時間為主題的演出,透過導聆、聽覺與視覺以及劇情內容的描述,帶領讀者體驗了一場超乎預期的演出。演出以三個關於夢的故事作為基礎,融合了時間與夢境的詩意,對於時間有著不同的解讀,引發讀者對時間的思考。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