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搬到關西,我才真正意識到自己在日本幾乎沒有社交圈。和關東的朋友也漸漸少了聯繫,少了可以一起外出聊天的人,卻也讓我從「刻意維持」的壓力中鬆了一口氣。久而久之,我淡出了原本的社交圈。
沒有社交圈的生活,並沒有想像中不方便。反而自在了許多:我不用再為了避免冷場而努力找話題,也不用再勉強自己聽著不感興趣的事情。但有時候,想起一起打拼過的革命情感,我還是會猶豫——是不是應該繼續維繫那段關係?
直到幾年前的生日前夕,我還在期待朋友一年一次的生日祝福。那一刻我突然明白,如果一段聯繫只剩下例行公事,那還有什麼持續下去的意義?於是,我毅然刪除了那些早已形同虛設的聯繫,也換來了久違的心靈平靜。
刪掉那些不再有意義的聯繫後,我也開始練習和自己相處。
有時候是在獨處的午後,把腦海裡的想法順手寫下來;有時候是帶著耳機在街上散步,看著四季更迭的景色。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片段,卻讓我覺得自己並沒有那麼孤單。
沒有社交圈的日子,的確偶爾會讓我覺得空白,但更多時候,我感受到一種自由。我不用再勉強自己進入不適合的關係,而是把時間留給最重要的人——家人,還有自己。我發現,當外界的聲音靜下來,反而更能聽見內心真正的聲音。或許,這就是「零社交圈」帶給我的禮物。
有時候,我會想:若人生的旅伴都是短暫陪伴的風景,那能安然地與自己相處,或許才是最持久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