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結束育嬰假的我,回到職場已經第二週,目前正處於待機狀態。業務很積極地幫我尋找新的專案,但遺憾的是,許多案主無法接受我提出的縮時工作與遠距辦公需求。有些公司也對「我是外國人」這件事感到猶豫。
其中一次業務簡單提到:「她會說日語,溝通沒問題。」對方聽了之後的反應是:「那應該是嫁給日本人吧?」我聽到這段轉述的當下其實非常震驚。原來,當一個外國女性可以用日語溝通,社會第一個聯想不是她努力學習、不斷適應職場環境,而是她應該是因為結婚,才留在這裡。
幸運的是,我之前待過的專案公司在聽說我回歸之後,主動表示歡迎,並答應配合我的需求,讓我縮時工作,也允許我每週一至兩天遠距辦公。
我感謝過去的自己。剛進專案現場時,曾因為適應不良短暫休息,但公司願意協調,調整我的工作方式,讓我可以遠距辦公。也正因為這樣,我才能專心工作,慢慢找到自己的步調。
看到這裡的你,也許會覺得我很脆弱,但正是因為我適時示弱,才能走得更長久。我沒有把對方的退讓視為理所當然,反而更積極地投入工作,以回報他們的信任。這次的回歸不是偶然,而是過去累積起來的信任,讓對方能安心與我再次合作。這一連串過程讓我更深刻地感受到:職業媽媽重返職場,本身就已經不容易。若再加上一層外國人的身份,挑戰就更加複雜了。
如果你也是像我一樣的外國人媽媽,面對這些挑戰,我想告訴你:你並不孤單。
異國生活,同時兼顧家庭與育兒,本來就不是一條容易走的路。回歸職場的路或許漫長,但我相信,有實力的你一定會找到一個既適合你,也能理解和支持你的職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