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家有一個兔子女兒,今年八歲了,是一隻老兔子了。但她仍然老當益壯——前兩天,我爸才因為好心幫她打掃房間,被她狠狠咬了一口。
我只好拍拍他的肩,淡定地安慰他說:「沒事啦,阿嬤(也就是我媽媽)當年可是被咬掉一塊肉的,你這不算什麼。」爸爸一邊碎念一邊離開,但我心裡還是覺得——雖然她這麼兇,我還是很愛她。
🧳 我第一次離家工作時,遇見了她。
八年前,那是我第一次離開家鄉外出工作。我和另一位主管被外派到外地宿舍生活,她是早班主管,我則負責晚班和大夜。雖然我和胡是室友,但我們的生活幾乎不重疊。我白天睡覺、她晚上休息,交班時間短短幾分鐘,生活裡只有交集,沒有交流。
那段日子裡,我其實過得滿自由的。但那種自由的背後,也常常有種說不出的孤單。

🐾 在寂寞的城市裡,我遇見了她。
某天心情鬱鬱的我,決定去附近的寵物店晃晃——只是想用眼睛吸一下毛茸茸的可愛能量,療癒自己。
然後,我遇見了她。
她是一隻體型很小很小、花色像熊貓一樣的兔子。當我靠近櫥窗,她馬上撲上玻璃貼著我不放,就算我走遠,她也一圈圈地在玻璃後追著我走,眼神黏得緊緊的。
那一刻我真的被她萌到心臟被狙擊。
但我沒有帶她回家,因為我很清楚:「認養代替購買」的理念對我來說一直很重要。
我知道寵物店販售活體動物背後,往往是非法繁殖場與殘酷環境。我也曾跟別人說過:「不要衝動購買,要對生命負責。」
所以那天我離開了,但她的身影卻留在了我心裡。
🧭 理念與真心的衝突,讓我陷入一場拉扯
接下來幾天,我上網搜尋認養資訊、翻遍社團,甚至開始問自己:
「我真的適合養寵物嗎?我住在外地,不是獨居,會不會影響到室友?這會不會是太自私的行為?」
那時候的我,一方面堅持理念,一方面又無法忘記她扒著玻璃的眼神。我不斷在腦中推演著如果、可是、萬一——內心像打結一樣。
後來室友胡說她也想逛寵物店,我們一起再去了一次。結果她還在那裡,還是一樣看到我就衝上來,像是早就認定了我。
那一瞬間,我的理智線斷了。我掏出錢,帶她回家了。
🪞 我以為我背叛了理念,後來才明白我只是誠實。
我曾經相信「認養代替購買」是絕對的選擇標準。
那是一個充滿善意的理念,我也真心支持——直到我遇見了她。不是因為一時的衝動,而是那份看見彼此的眼神,讓我知道:我真的想照顧她,也願意為這個選擇負責到底。
我開始反問自己:
「如果理念的出發點是善意與責任,那我現在真心想愛、願意照顧,是不是也在延續這個理念的核心?」
那時我學會了一件事:理念固然重要,但我們選擇愛與承擔的方式,也值得被溫柔看待。
💭 她沒有教我什麼,但我還是學會了很多。
如果你問我:「這隻兔子教會了你什麼?」
我可能會說:「她沒有教我什麼。」她不會說話、不會開導我、不會幫我分析人生方向。
但她會在我落淚時坐在角落不動聲色,會在我焦慮時突然靠近,提醒我把注意力拉回當下。她兇巴巴,有脾氣,有態度,還很翻臉無情。(小點心比媽媽重要😭)
可是我在她身上,慢慢學會了:
陪伴不一定要說話
被需要是責任,也是一種深刻的連結
某些選擇,只要你願意承擔就是值得的
🐇 後記:我不是她的主人,我是她的家人。
她不是一個寵物,也不是「被我養」的東西。她是我兔子女兒,是我的某段人生,靜靜地在一旁陪著我走過。
她不曾教我什麼,但她讓我變得不一樣。這就是我與猛兔的故事——第一章。
💬 你也有自己的毛孩子嗎?
他們是不是也用某種方式,默默地陪著你、改變你?
如果你願意,我想聽聽你們的故事。歡迎在留言和我分享:你和你的毛孩,是怎麼認識的?又有什麼特別的回憶,一直放在你心裡?
或許他們從來沒有開口說話,但那份陪伴,你我都懂 🐾💕
🌟廣告時間|如果你想留下些什麼
這篇文章陪你走到這裡,謝謝你願意停下來閱讀,也許我們在文字裡短暫相遇了。
如果你想再更靠近一點,這裡有幾種方式,可以支持我繼續創作下去:
🧸【支持 Elyes 創作:訂閱 / 贊助】
如果你喜歡我寫的字、分享的感受,想給我一點點力量繼續寫下去:
📬 訂閱方格子專欄(收到每週最新塔羅與日常札記)☕ 請我喝一杯茶(贊助創作計劃,讓我有更多靜下來的時間)
💬 或者,留言告訴我:你看到哪裡、最有感的是什麼,我都會非常珍惜
🔮【免費塔羅公開占卜】
每週我會分享一則塔羅個案故事,若你願意讓自己的問題在匿名保密前提下成為一篇公開分享(會移除所有個資與細節),歡迎留言或來信報名,我會不定期抽選。
💌【私密一對一占卜】
如果你希望有一場深度、一對一的塔羅對談,也歡迎私訊或來信洽詢
📧 聯絡信箱:e1010709@gmail.com
——————
宇宙總會以不同的方式靠近你,也許正是透過這篇文章。
願這股力量,也在你心中留下溫柔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