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釀電影】「金馬 ╳ 威秀聯名影廳」|A24 作品選專題

更新 發佈閱讀 8 分鐘
《夢想集中營》電影劇照/劇照來源:MyVideo 影音

《夢想集中營》電影劇照/劇照來源:MyVideo 影音

「金馬 ╳ 威秀聯名影廳」於 9、10 月以「A24 作品選」重映近年曾於台灣上映,且深受影迷喜愛的 A24 系列電影,其中有《媽的多重宇宙》、《天黑請斃命》、《們》、《日麗》、《我的鯨魚老爸》、《寶可噩夢》、《之前的我們》、《鬼手鬼手 請開口》、《貓王與我》、《夢行者保羅》、《夢想集中營》、《帝國浩劫:美國內戰》、《異教詭屋》、《辛辛監獄劇團》、《QUEER》、《粗獷派建築師》、《乖女孩》、《滿血復活》共 18 部影片。

在此,釀電影編輯室也重新整理作者們曾經發表的文章,無論是關注 A24 招牌的正宗邪點電影,又或是以肉體恐怖借喻異色社會、深刻看見國族/家庭/個體創傷經驗的藝術電影,皆獨具個人的寫作風格與關注焦點──在骨肉皮之間,那一道攸關生的縫隙──或許重造骨血的靈光就在這裡。

《粗獷派主義建築師》電影劇照/劇照提供:環球影業

《粗獷派主義建築師》電影劇照/劇照提供:環球影業

《粗獷派主義建築師》電影劇照/劇照提供:環球影業

《粗獷派主義建築師》電影劇照/劇照提供:環球影業

《粗獷派建築師》:美學的政治競技

撰文/黃郁書

▍導演布萊迪.寇貝特耗費七年製作此片,但《粗獷派建築師》在 2024、2025 年上映格外有意義。2025 年一月,唐納.川普在二度就任美國總統的第一天簽署了多項行政命令,其中之一便是「推動建立美麗的聯邦公共建築」,而所謂「美麗」專指傳統、古典風格的建築。

其實,早在川普上一任期間,他就曾提出要倡導新古典主義、禁止粗獷主義和解構主義式的建築,與他的反移民、「讓美國再次偉大」形成一致主張。美學從不僅是關於美感和品味,建築造就的地景和空間感也尤其對人心有直接而強烈的影響。回看序曲中,橫亙在拉斯洛視野的顛倒自由女神,傾倒的或許不只是自由、和平、解放。

紀念美國獨立一百周年的自由女神像,是一座新古典主義的巨大象徵,而大量移民/難民的到來,從此顛覆了美國的地景,以粗獷主義建築那般充滿張力、令人無法忽視的姿態。只是他們似乎忘了,每個人最初都是移民。


《QUEER》電影劇照/劇照提供:采昌國際多媒體

《QUEER》電影劇照/劇照提供:采昌國際多媒體

手槍與銜尾蛇──《QUEER》的反酷兒認同

撰文/讀者投稿(Chantal Hsu)

▍走出戲院,我開始想像這部電影在歐美酷兒圈可能獲得的評價:很美,但也陽剛、刻板、過時、抑鬱、負面。

《QUEER》無疑是一部技術層面卓越、形式風格鮮明的作品。然而從性別意識與政治動能的角度來看,電影整體仍較為保守。這樣的選擇未必全然無效,卻也讓人遺憾地感受到──即使以《QUEER》為名,它終究與這個詞在當代文化中所承載的顛覆與解放意涵,有著淡漠的距離。

我認為本片的視/聽覺美學相當讓人激賞;但若抽掉絕妙的配樂選曲和詩意的場面調度,跟導演格達戈尼諾(Luca Guadagnino)的前作相比,《QUEER》(2024)的意識形態一點都不進步:壯年多金男子跟年輕俊朗青年的短暫戀曲,中產白人跑到異國風情的小鎮度假,最終年邁男同志因無法找到伴侶、而被讚頌愛情和年齡歧視的主流社會懲罰,抱憾孤獨離世。


《我的鯨魚老爸》電影劇照/劇照提供:車庫娛樂

《我的鯨魚老爸》電影劇照/劇照提供:車庫娛樂

《我的鯨魚老爸》:當我生命中唯一一件美好的事

撰文/Lizzy

▍然而,人是否真能被另一人拯救呢?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命戰役要打、有自己的結要解,他人恐怕無法幫上忙,或許身為旁人,能做的只有盡力去愛、盡力去在乎而已。《我的鯨魚老爸》裡的各個角色,不論自認是信仰者(例如艾倫與湯瑪斯)還是無信仰者(例如查理與莉茲),他們最終都相信些什麼,並且願意為了那個信念無悔付出,至於一切是否徒勞,已經不是重點。

《我的鯨魚老爸》是個好悲傷的故事,就如導演的《噩夢輓歌》、《黑天鵝》與《母親!》那樣令人難過,但電影最後那道刺眼過頭的陽光,讓觀眾相信,查理終於解脫了。我知道,這救贖有點廉價、那道光好俗氣,但我也知道,導演只是想將我們從查理的悲傷故事中拯救出來、暫時抽離,如同艾莉的文字先前如何一次次將父親從深淵中拉起。


《乖女孩》/劇照來源:IMDb

《乖女孩》/劇照來源:IMDb

《乖女孩》與倫理的逾越:慾望、身體與親密的異質性

撰文/讀者投稿(周志山)

▍在《乖女孩》的電影敘事架構中,性被去功能化,轉而變成對倫理的試煉。這種設定與主流電影「以性作為愛與關係的表達」形成對比,在此,性不僅不具有傳統的親密功能,甚至是個體超越道德、進入另一種生存狀態的方式。這與喬治・巴塔耶(Georges Bataille)對慾望的理解相呼應:慾望不是一種可被滿足的對象,而是一段持續逾越、抵達極限的動態過程。

透過電影視覺語言,身體被呈現為必須現身(in-visible)的倫理實踐。這與傅柯(Michel Foucault)對於身體作為權力機制與話語建構的場域之詮釋相呼應。在傅柯的論述中,性與身體並非個人內在的自然狀態,而是權力運作下的產物,《乖女孩》則進一步揭示──當身體被迫現身時,它將帶來什麼樣的倫理後果?


《貓王與我》/劇照提供:車庫娛樂

《貓王與我》/劇照提供:車庫娛樂

《貓王與我》:以時尚賦權打倒父權神話

撰文/涵柳

▍這不是一段愛情故事,而是一個女人如何甘心成為男性凝視下的慾望客體,成全一段虛假的童話泡泡。普莉西拉和貓王的婚戀關係,橫跨了 1950 年代末期到 1970 年代之初,這十多年間的時尚演變從強調纖細腰身的新女性線條,轉向搖擺英倫,再到鄉村嬉皮風格。

史黛西.巴塔特巧妙利用時尚風氣的轉變,讓普莉西拉在邁入 1970 年代後也開始擁抱新潮流,變回原本的棕長髮,敢於在貓王面前穿上喇叭褲、收斂起妝容。褲裝也賦予了普莉西拉更多的動能,讓她向外與人建立社交連結、第一次有意識地反抗丈夫對自己身體的予取予求、最後轉身走出監禁窒息的雅園,向 1960 年代的自己告別,擺脫艾維斯的束縛,並重新找到與這個世界溝通的模式。

普莉西拉用時尚革命,走出有毒的情感關係,演繹出屬於她自己的時代風華。我們應該為她喝采,讚嘆她斷開情愛糾纏、迎向新生的勇氣。在貓王於 1977 年猝逝後,普莉西拉繼續用女性的柔韌堅強,譜寫她精彩的人生篇章,直到今天。


《滿血復活》電影劇照/劇照提供:索尼影業

《滿血復活》電影劇照/劇照提供:索尼影業

《抱歉,娛樂與內涵我都要──從 A24 看 Z 世代的新恐怖片時代襲來》

撰文/Mion 麥恩

▍抱歉,娛樂性與內涵我都要——如同對 YouTube 影片要好笑又有料的要求,在環境、性別、種族議題下長大的 Z 世代觀眾,往往也重視電影背後包裹的議題,以及對於時代的映照──單純的砍砍殺殺、裝神弄鬼已經不能滿足他們了。


《滿血復活》電影劇照/劇照提供:索尼影業

《滿血復活》電影劇照/劇照提供:索尼影業

《滿血復活》:一種貼在瞳孔前的劇痛

撰文/Mion 麥恩

▍《滿血復活》不是第一部「反懸疑」的恐怖電影,即使上映前劇情保密到家,但宣傳上早已留下許多線索,讓懂玩的影迷去抽絲剝繭。光是英文片名「Bring Her Back」、中文片名「滿血復活」及前導影片中的降靈儀式,已能百分百確定電影將以復活儀式為主軸,而莎莉・霍金斯所飾演的蘿拉就是幕後主使。

沒有謎底的恐怖片,要看什麼?看降靈儀式是否成功、看蘿拉究竟能偏執得多瘋。


《夢想集中營》電影劇照/劇照來源:MyVideo 影音

《夢想集中營》電影劇照/劇照來源:MyVideo 影音

《日麗》電影劇照/劇照提供:東昊影業

《日麗》電影劇照/劇照提供:東昊影業

《夢想集中營》系列|撰文/黃郁書、怒怒心理師、涵柳

《日麗》系列|撰文/蕭詒徽花神沒有咖啡館黃曦

《之前的我們》系列|撰文/葉芷妍彭紹宇

《媽的多重宇宙》系列|撰文/于念平、怒怒心理師、蔡曉松、彭紹宇


文字整理/黃曦
參與作者/黃郁書、讀者投稿(Chantal Hsu)、Lizzy、讀者投稿(周志山)、涵柳、Mion 麥恩、怒怒心理師、蕭詒徽、花神沒有咖啡館、黃曦、葉芷妍、彭紹宇、于念平、蔡曉松(按照編排順序)
部分劇照提供/環球影業、采昌國際多媒體、車庫娛樂、索尼影業、東昊影業
部分劇照來源/IMDb、MyVideo 影音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釀電影,啜一口電影的美好。
4.9K會員
2.1K內容數
我們知道影癡如你,要的不只是「N 分鐘看完一部電影」。《釀電影》有最精心慢釀的深度電影專題,一解你挑剔的味蕾。
2025/09/11
作為北美館「開放網絡計畫」的其中一個線下計畫,「沉默的聲音」不只運用混合實境、多人連線與混音控盤等技術,來將水下考古中知識生產中的美學原則放入前景。科學圖像作為引發科學實踐而非讓人停留玩味的媒介,呼應著「虛擬實境」介於操作執行與觀看之間的性質,叩問著傳統觀影習慣在數位科技的環伺下如何誕生出新的未來。
Thumbnail
2025/09/11
作為北美館「開放網絡計畫」的其中一個線下計畫,「沉默的聲音」不只運用混合實境、多人連線與混音控盤等技術,來將水下考古中知識生產中的美學原則放入前景。科學圖像作為引發科學實踐而非讓人停留玩味的媒介,呼應著「虛擬實境」介於操作執行與觀看之間的性質,叩問著傳統觀影習慣在數位科技的環伺下如何誕生出新的未來。
Thumbnail
2025/08/06
觀看家庭電影,經常像在看一部驚悚電影,片中角色如何成為一面鏡子,致使其形象與對白皆如手術刀般,庖丁解牛地將我們的皮肉、骨血曝曬在強光之下,血淋淋地解剖家庭中的創傷與記憶何以透過電影復魅。而我們能否透過電影,去打開那一扇通向家庭的鑰匙,在開門/鎖門之間,望見巨獸,但不成為巨獸?
Thumbnail
2025/08/06
觀看家庭電影,經常像在看一部驚悚電影,片中角色如何成為一面鏡子,致使其形象與對白皆如手術刀般,庖丁解牛地將我們的皮肉、骨血曝曬在強光之下,血淋淋地解剖家庭中的創傷與記憶何以透過電影復魅。而我們能否透過電影,去打開那一扇通向家庭的鑰匙,在開門/鎖門之間,望見巨獸,但不成為巨獸?
Thumbnail
2025/07/24
談談編輯視角下關於寫作的眉眉角角,從編輯的內心話、邀稿與被邀稿時的全方位考量、社群時代下編輯的觀察,一路聊到實戰層面的人物專訪練習法。如今,雖然兩年已經過去,這些思考依然價值不褪。在此將當初的對談內容放上來,與有志踏上書寫之路的讀者分享。
Thumbnail
2025/07/24
談談編輯視角下關於寫作的眉眉角角,從編輯的內心話、邀稿與被邀稿時的全方位考量、社群時代下編輯的觀察,一路聊到實戰層面的人物專訪練習法。如今,雖然兩年已經過去,這些思考依然價值不褪。在此將當初的對談內容放上來,與有志踏上書寫之路的讀者分享。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衝著《怪胎》原班人馬 #林柏宏 #謝欣穎,重回戲院看 #廖明毅 導演的第二部全iPhone拍攝電影作品。
Thumbnail
衝著《怪胎》原班人馬 #林柏宏 #謝欣穎,重回戲院看 #廖明毅 導演的第二部全iPhone拍攝電影作品。
Thumbnail
第96屆奧斯卡最佳國際電影代表介紹,每一部作品的介紹都提供中文片名、導演,以及香港、臺灣、澳門上映或上架串流平臺等資訊。
Thumbnail
第96屆奧斯卡最佳國際電影代表介紹,每一部作品的介紹都提供中文片名、導演,以及香港、臺灣、澳門上映或上架串流平臺等資訊。
Thumbnail
「用影相說話」的拍攝原則、「有故事的反派」的人物設定、「不要按照順序說故事」的敘事技巧,「創造反思的空間」增添作品深度與餘韻;這些好作品該有的元素,或許只要是個資深的追劇仔就有能力侃侃而談。然而,能像《亡命機劫》將這些元素完美組合的作品並不多見。
Thumbnail
「用影相說話」的拍攝原則、「有故事的反派」的人物設定、「不要按照順序說故事」的敘事技巧,「創造反思的空間」增添作品深度與餘韻;這些好作品該有的元素,或許只要是個資深的追劇仔就有能力侃侃而談。然而,能像《亡命機劫》將這些元素完美組合的作品並不多見。
Thumbnail
本週收錄院線熱映《嗜殺路人甲》、六月院線片《托芙的房間》的觀後心得。
Thumbnail
本週收錄院線熱映《嗜殺路人甲》、六月院線片《托芙的房間》的觀後心得。
Thumbnail
靈異故事的背後,更多的是愛國情懷。
Thumbnail
靈異故事的背後,更多的是愛國情懷。
Thumbnail
抱著比天高的期待點開收看,不預期被滿溢著肉香的幸福感襲擊,真是好看又好吃的一部電影
Thumbnail
抱著比天高的期待點開收看,不預期被滿溢著肉香的幸福感襲擊,真是好看又好吃的一部電影
Thumbnail
「文藝懸疑犯罪電影」真是一個既中二又吸引人(我)心的宣傳詞,令人一邊觀看、一邊心癢癢地想著哪裡有甚麼弦外之音 結果完場時我一堆黑人問號,只得回去後慢慢拼湊細節 (下有劇透)
Thumbnail
「文藝懸疑犯罪電影」真是一個既中二又吸引人(我)心的宣傳詞,令人一邊觀看、一邊心癢癢地想著哪裡有甚麼弦外之音 結果完場時我一堆黑人問號,只得回去後慢慢拼湊細節 (下有劇透)
Thumbnail
我本來就愛看電影。電影彷彿是另個世界,讓人可以隨著銀幕上的角色一同喜怒哀樂,演員、聲光、故事、剪輯、特效,都扮演了一定的角色。不同的手法、多變的題材、濃縮的故事,短短2小時的體驗,有時離開電影院後,仍舊念念不忘、甚至跟朋友討論上好幾個月。
Thumbnail
我本來就愛看電影。電影彷彿是另個世界,讓人可以隨著銀幕上的角色一同喜怒哀樂,演員、聲光、故事、剪輯、特效,都扮演了一定的角色。不同的手法、多變的題材、濃縮的故事,短短2小時的體驗,有時離開電影院後,仍舊念念不忘、甚至跟朋友討論上好幾個月。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