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深度學習》56/100 多頭注意力(Multi-Head Attention)🎯 看得廣又細,才能全面理解!

更新 發佈閱讀 9 分鐘

AI時代系列(2) 機器學習三部曲: 🔹 第二部:《深度學習 —— 神經網路的革命》

56/100 第六週:📌 轉換器架構與注意力機制(Transformers & Attention)🔍

56.多頭注意力(Multi-Head Attention)🎯 看得廣又細,才能全面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單元導讀:

你可能已了解 Self-Attention 是 Transformer 的核心,但當只用一組 Q/K/V,模型只能從一個角度看資料。

這樣可能會錯過語意的其他面向。

因此,Transformer 引入了更強大的架構:

多頭注意力(Multi-Head Attention),讓模型可以從多種語意空間同時觀察資訊關係。

這不只是數學上的拆分,而是語言理解上的革命突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一、為什麼要多頭?

單頭的問題:

無法同時捕捉「語法結構」與「語意指涉」

在不同語境中可能失去彈性

容易對長序列關聯反應遲鈍

多頭的解法:

將注意力拆成多個「平行世界」,每個頭觀察不同的角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Multi-Head Attention 結構圖解

輸入 X

→ 多組 Q/K/V 線性映射(h 頭)

┌───── 注意力 Head₁ ─────┐

├───── 注意力 Head₂ ─────┤ ← 每頭學習不同語意/語法關聯

│ ... │

└───── 注意力 Headₕ ─────┘

→ Concatenate 拼接

→ 線性層整合投影(Wᵒ)

Multi-Head Attention 的運作過程中,輸入向量 X 首先會被分別投影成多組 Q、K、V(共 h 個頭),每一個注意力頭(Head₁、Head₂、…)會在不同子空間中學習詞與詞之間的關聯性,如語法依賴、語意相似或上下文照應。這些頭的輸出會被**拼接(Concatenate)**起來,再透過一個共同的線性層(Wᵒ)整合成最終的注意力輸出。這種架構允許模型同時從多個角度捕捉資訊,大幅提升對語境的理解能力與表現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三、運作步驟

🧠 Multi-Head Attention 是怎麼運作的?

假設你有一句話,經過編碼後每個詞都變成了一個向量,這些向量組成了輸入 XXX。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步驟一:變成 Q、K、V 三份資料

我們先把每個詞的向量複製三份,分別叫做:

Query(Q):我要去問別人誰跟我有關

Key(K):我提供給別人來判斷是否和我有關

Value(V):如果有人覺得我重要,就把我的資訊傳給他

這三個是從輸入資料透過不同的「轉換公式」算出來的,像是乘上一組不同的參數矩陣(可以想成是三種濾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步驟二:每個詞都「去問其他詞重要嗎?」

每個詞會拿自己的 Q 去跟所有詞的 K 做比較,算出一個分數(數學上是內積再除以一個根號),

然後用 softmax 把這些分數轉成「注意力權重」(誰重要、誰不重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步驟三:根據注意力權重,去平均其他詞的 V

分數越高,表示你越關注那個詞,那你就多拿一點它的 Value 向量來加進自己的資訊裡。

這樣每個詞都會變成一個包含上下文的新向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步驟四:一次做很多頭(多頭注意力)

為了讓模型從不同角度來理解句子,我們不只做一次注意力,

而是做好幾次(例如 8 個頭),每個頭有不同的 Q/K/V「濾鏡」參數,觀察不同特徵(像語意、語法、位置等等)。

做完後把所有頭的輸出合併在一起,再透過一個線性轉換,變成最終輸出結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為什麼這樣做很強大?

因為它讓模型:

每個詞都可以同時關注整句話的其他詞

不同的注意力頭可以學習不同的關聯

不依賴詞的位置,也能理解「誰影響誰」

這就是 Multi-Head Attention 的精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四、多頭注意力的視覺化價值

以 GPT 或 BERT 分析一句話:

"The animal didn't cross the street because it was too tired."

不同注意力頭可能會:

一頭關注語法主詞(it → animal)

一頭關注否定語氣(didn't → cross)

一頭關注因果邏輯(because → tired)

這就如同多位讀者從不同角度解讀同一句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五、多頭注意力的好處與設計原則

優點 說明

🧠 多角度捕捉語意 模型可從語法、結構、語義、位置等多重視角理解

📈 增加模型容量 將表示學習分散至不同空間,提升表示能力

🔄 並行運算效率高 各頭可平行計算,兼具效率與表現

⚠ 注意:

頭數(h)設太多會導致過擬合、效能下降

常見設置:h = 8、d_model = 512,每頭 d_k = 6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六、小結與啟示

✅ 多頭注意力讓 Transformer 不僅「看到整體」,還能多角度、多層次理解序列資訊

✅ 是大型語言模型(如 BERT、GPT)生成與理解能力強大的來源之一

✅ 頭與頭之間互為補充,使模型在語言、圖像、音訊皆能表現出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問題挑戰:

1️⃣ 多頭注意力是否越多越好?頭數和參數量有何關聯?

ANS:

多頭注意力可以讓模型從不同角度學習語意關聯,但不是越多越好。因為每個注意力頭都會佔用參數與運算資源,而且太多頭可能會學到重複或無效的資訊,反而造成浪費。

從參數的角度看:如果模型維度固定(例如 512 維),頭數變多,每個頭的維度會變小(例如 8 頭 → 每頭 64 維),這可能會限制每個頭能學到的特徵。因此,頭數需要根據任務複雜度與計算資源做平衡。

2️⃣ 如果某些頭學到的是「類似的關聯」,你會怎麼處理?

ANS:

這表示模型內部出現「注意力重疊」或資源浪費。解決方式可以有以下幾種:

✅ 剪枝(Pruning):移除效果重複或貢獻低的頭,減少模型複雜度

✅ 引入正則化:例如使用 Head Diversity Loss,強迫不同頭學習不同類型的關聯

✅ 改用 Sparse Attention 或 Routing 機制,只保留必要的注意力連結

這樣可以讓每個頭「專責一部分」,提升效率與表示能力。

3️⃣ 除了語言,你認為哪個領域也可以用「多頭」方式進行關聯捕捉?

ANS:

除了語言,多頭注意力也非常適合圖像、音訊與生物資訊等領域。

📷 圖像(Vision Transformer):每個注意力頭可以關注不同區域(邊緣、輪廓、顏色)

🔊 音訊:可分別捕捉低頻/高頻、短時/長時的聲音特徵

🧬 基因與蛋白質序列:每個頭可觀察不同生物結構區塊或長距離相互作用

這種「多頭分工」的設計,讓模型更能理解多維度、複雜結構的資料。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Hansen W的沙龍
8會員
166內容數
AIHANS沙龍是一個結合AI技術實戰、產業策略與自我成長的知識平台,主題涵蓋機器學習、生成式AI、創業經驗、財務規劃及哲學思辨。這裡不只提供系統化學習資源與實作案例,更強調理性思維與行動力的結合。無論你是AI初學者、創業者,還是追求人生升維的行者,都能在這裡找到前進的方向與志同道合的夥伴。
Hansen W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9/19
Transformer 以 Encoder-Decoder 架構結合多頭注意力、前饋層、殘差與 LayerNorm,實現並行高效訓練。Encoder 提取語意,Decoder 加入跨注意力並遮罩未來詞,支援翻譯、生成等任務,是 BERT、GPT、ViT 的核心骨幹。
2025/09/19
Transformer 以 Encoder-Decoder 架構結合多頭注意力、前饋層、殘差與 LayerNorm,實現並行高效訓練。Encoder 提取語意,Decoder 加入跨注意力並遮罩未來詞,支援翻譯、生成等任務,是 BERT、GPT、ViT 的核心骨幹。
2025/09/19
Transformer 沒有內建順序感,因此需加入位置編碼。Sinusoidal 編碼以數學函數表示位置,具泛化能力;Learnable 編碼透過訓練獲取,靈活但受限長度。位置編碼能讓模型理解語序與結構,是自然語言、圖像與音訊任務成功的關鍵。
2025/09/19
Transformer 沒有內建順序感,因此需加入位置編碼。Sinusoidal 編碼以數學函數表示位置,具泛化能力;Learnable 編碼透過訓練獲取,靈活但受限長度。位置編碼能讓模型理解語序與結構,是自然語言、圖像與音訊任務成功的關鍵。
2025/09/19
Self-Attention 讓句中每個詞同時擔任 Q、K、V,根據上下文動態調整語意表示,能捕捉長距依賴並並行計算。應用於翻譯、對話、圖像字幕生成,提升語境理解與生成品質,是取代 RNN 的核心技術。
2025/09/19
Self-Attention 讓句中每個詞同時擔任 Q、K、V,根據上下文動態調整語意表示,能捕捉長距依賴並並行計算。應用於翻譯、對話、圖像字幕生成,提升語境理解與生成品質,是取代 RNN 的核心技術。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我想要一天分享一點「LLM從底層堆疊的技術」,並且每篇文章長度控制在三分鐘以內,讓大家不會壓力太大,但是又能夠每天成長一點。 仔細看 AI說書 - 從0開始 - 66 中,Decoder 的 Multi-Head Attention 框框,會發現有一條線空接,其實它是有意義的,之所以空接,是因
Thumbnail
我想要一天分享一點「LLM從底層堆疊的技術」,並且每篇文章長度控制在三分鐘以內,讓大家不會壓力太大,但是又能夠每天成長一點。 仔細看 AI說書 - 從0開始 - 66 中,Decoder 的 Multi-Head Attention 框框,會發現有一條線空接,其實它是有意義的,之所以空接,是因
Thumbnail
我想要一天分享一點「LLM從底層堆疊的技術」,並且每篇文章長度控制在三分鐘以內,讓大家不會壓力太大,但是又能夠每天成長一點。 到 AI說書 - 從0開始 - 63 為止,我們已經介紹完 Multi-Head Attention ,接著我們來談 Add & Norm 兩元件的功能: Add
Thumbnail
我想要一天分享一點「LLM從底層堆疊的技術」,並且每篇文章長度控制在三分鐘以內,讓大家不會壓力太大,但是又能夠每天成長一點。 到 AI說書 - 從0開始 - 63 為止,我們已經介紹完 Multi-Head Attention ,接著我們來談 Add & Norm 兩元件的功能: Add
Thumbnail
我想要一天分享一點「LLM從底層堆疊的技術」,並且每篇文章長度控制在三分鐘以內,讓大家不會壓力太大,但是又能夠每天成長一點。 目前我們已經完成: Single-Head Attention 數學說明:AI說書 - 從0開始 - 52 Multi-Head Attention 數學說明:
Thumbnail
我想要一天分享一點「LLM從底層堆疊的技術」,並且每篇文章長度控制在三分鐘以內,讓大家不會壓力太大,但是又能夠每天成長一點。 目前我們已經完成: Single-Head Attention 數學說明:AI說書 - 從0開始 - 52 Multi-Head Attention 數學說明:
Thumbnail
我想要一天分享一點「LLM從底層堆疊的技術」,並且每篇文章長度控制在三分鐘以內,讓大家不會壓力太大,但是又能夠每天成長一點。 目前我們已經完成: Single-Head Attention 數學說明:AI說書 - 從0開始 - 52 Multi-Head Attention 數學說明:AI
Thumbnail
我想要一天分享一點「LLM從底層堆疊的技術」,並且每篇文章長度控制在三分鐘以內,讓大家不會壓力太大,但是又能夠每天成長一點。 目前我們已經完成: Single-Head Attention 數學說明:AI說書 - 從0開始 - 52 Multi-Head Attention 數學說明:AI
Thumbnail
我想要一天分享一點「LLM從底層堆疊的技術」,並且每篇文章長度控制在三分鐘以內,讓大家不會壓力太大,但是又能夠每天成長一點。 目前我們已經完成: Single-Head Attention 數學說明:AI說書 - 從0開始 - 52 Multi-Head Attention 數學說明:AI
Thumbnail
我想要一天分享一點「LLM從底層堆疊的技術」,並且每篇文章長度控制在三分鐘以內,讓大家不會壓力太大,但是又能夠每天成長一點。 目前我們已經完成: Single-Head Attention 數學說明:AI說書 - 從0開始 - 52 Multi-Head Attention 數學說明:AI
Thumbnail
我想要一天分享一點「LLM從底層堆疊的技術」,並且每篇文章長度控制在三分鐘以內,讓大家不會壓力太大,但是又能夠每天成長一點。 目前我們已經完成: Single-Head Attention 數學說明:AI說書 - 從0開始 - 52 Multi-Head Attention 數學說明:AI
Thumbnail
我想要一天分享一點「LLM從底層堆疊的技術」,並且每篇文章長度控制在三分鐘以內,讓大家不會壓力太大,但是又能夠每天成長一點。 目前我們已經完成: Single-Head Attention 數學說明:AI說書 - 從0開始 - 52 Multi-Head Attention 數學說明:AI
Thumbnail
我想要一天分享一點「LLM從底層堆疊的技術」,並且每篇文章長度控制在三分鐘以內,讓大家不會壓力太大,但是又能夠每天成長一點。 在 AI說書 - 從0開始 - 52 中,我們已經解析完 Attention 機制如何運作的,以下延伸至 Multi-Head Attention: Head 1
Thumbnail
我想要一天分享一點「LLM從底層堆疊的技術」,並且每篇文章長度控制在三分鐘以內,讓大家不會壓力太大,但是又能夠每天成長一點。 在 AI說書 - 從0開始 - 52 中,我們已經解析完 Attention 機制如何運作的,以下延伸至 Multi-Head Attention: Head 1
Thumbnail
我想要一天分享一點「LLM從底層堆疊的技術」,並且每篇文章長度控制在三分鐘以內,讓大家不會壓力太大,但是又能夠每天成長一點。 Transformers for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and Computer Vision, 2024 這本書中講 Attenti
Thumbnail
我想要一天分享一點「LLM從底層堆疊的技術」,並且每篇文章長度控制在三分鐘以內,讓大家不會壓力太大,但是又能夠每天成長一點。 Transformers for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and Computer Vision, 2024 這本書中講 Attenti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