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透納(William Turner)透過親身體驗大自然的力量,用生命揮灑出怵目驚心的海上風暴、崎嶇的峻嶺山崩,這些意象也仰視著大自然神聖不可侵犯的崇高。
祂總以粗暴、殘忍之姿俯視眾生,而與人類相互對峙?
其實不然。更多時候,大自然變身為媽祖天后、土地公,時時照亮著我們。我們在陽光下找到希望、在清風中得到啟發,更在月光下詠嘆寧靜。
或許將敬畏之心轉化為神明力量,因而帶來的平安、療癒與幸福,能使我們更能自由地徜徉於山海藍天之間。
適逢中秋將屆,威廉・透納的畫作引發我對月光的聯想。他筆下的那一輪月,時而明亮,時而模糊,映照在水面的光影,生動而透亮,讓人陶醉。
《月光.米爾班克的習作》這幅作品中,他以深藍深灰鋪陳黑暗沉靜的夜,將視線全然聚焦於淡淡金黃的滿月。它的魅力足以媲美初升的旭日。在英國當時流行夜景畫的風潮中,透納以細膩的筆觸,悄悄提升了這份靈性的想望。

而另一幅《麥德威河上的月光》,同樣是一輪滿月,讓英格蘭麥德威河渾濁的水面上,映射出閃亮的光芒。

觀察透納其他畫作,不難發現,他習慣將滿月的光輝描繪得淋漓盡致,足以照亮大地。他的作品描繪的是風景,卻早已超越傳統風景畫的語言,滿足了賞畫者的感受、靈性及對自然崇高的象徵。

無論古今中外,「明月」向來是最美的藝術。如同透納的畫作,即使光影模糊、景色朦朧,那輪明月依然能引領我們走向他筆下充滿療癒、寧靜的藝術世界。
一輪明月可以訴說思鄉之情、傳誦千古憂思,也能激勵人心。
藉由東方李白的詩句:「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引領我們走進西方威廉・透納的世界,也認識了他筆下的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