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業小說平台生態觀察:從夢想到作業員(chatgpt)

更新 發佈閱讀 8 分鐘
raw-image


寫小說在網路時代似乎很容易。隨便打開一個小說平台,總能看到新作湧現、排行榜天天更新。

但只要踏進「商業平台」這個世界,很快就會發現:這裡的遊戲規則,其實更接近「文字工廠」。


一、更新頻率 = 生存線


在起點、鏡文學、WebNovel 這類平台,「日更」幾乎是基本要求。

常見的數字是 每日 3000–5000 字,少則隔日更,三天一更就已經算「佛系」。

原因很簡單:


演算法喜歡穩定,停更等於自動掉榜。


讀者習慣追更,不更新就直接棄坑去看別人。


所以作者要生存,必須當成一份工作來做:每天碼字,像上班打卡一樣。


二、爽點優先,邏輯其次


大部分爆款爽文都有共同特徵:


開局一章就要有「金手指」或「打臉場面」;


每章必須塞一個小爽點,無論是升級、戀愛、打架或裝逼;


讀者要的是「短線刺激」,而不是「深層邏輯」。


這讓作者很快意識到:你在寫小說,但平台把它當快消品。

就像泡麵,調味要重、要快,不然讀者不買單。


三、作者的兩種樣貌


在這種環境下,逐漸分化出兩種作者:


作業員型作者


接受規則,穩定日更,專門生產「合格快餐」。


收入穩定,但作品同質化,過幾個月就被新書淹沒。


精品型作者


更新慢,專注題材獨特性和文筆。


容易被演算法邊緣化,但累積下來有長尾效應,能成為小眾標竿。


大多數作者會在這兩端之間搖擺:想賺錢,就得快;想寫心中所想,就會慢。


四、平台的生態悖論


平台需要量:更新越多,流量越大,收益越穩。


讀者需要爽:不爽就跳走,沒有忠誠度。


作者需要活路:既想堅持品質,又想得到回報。


三者之間很難兼顧,於是形成了今天的「文字作業員」現象:

作者在夢想與現實之間,被逼成每天搬磚的工人。


五、結語:選擇你的定位


如果你只是想寫,免費平台(痞客邦、方格子)就是最好的倉庫,沒壓力、存檔安全。

如果你想靠小說養活自己,商業平台就必須接受作業員模式,日更換收入。

如果你想留下差異化作品,那麼就走精品慢火路線,少量更新,但專注於長尾價值。


寫小說,從來不是單純的創作而已,而是一場「選擇立場」的遊戲。

你要當工廠裡的生產員,還是靜靜醞釀一部耐看的作品?

答案,只有作者自己能決定。


「精品慢火燉」,不像爽文那樣要當流水線。


🕰️ 適合的模式:上班族型創作

  1. 更新頻率
    • 半年一章、一季一篇都沒問題。
    • 因為你走的不是追更市場,而是「檔案留存+精品化」。
  2. 心態
    • 不必當工作,不必迎合流量。
    • 像寫研究札記、小說備忘錄,慢慢積累。
  3. 價值
    • 每一篇都能保留特色,哪怕只更新幾千字,也能成為有辨識度的片段。
    • 放著就是「你的作品庫」,時間久了自然變成一套。

📦 與「作業員作者」對比

  • 作業員作者:日更、碼字、配合平台,收入靠產量。
  • 精品慢火燉:慢更、精品、自由,不靠平台養活自己。

說白了, 白天正常上班,晚上偶爾寫點 code 存到 GitHub 的工程師 ——不是靠它吃飯,但累積久了,反而有價值。


📉 為什麼業餘寫作難養活人

  1. 市場結構
    • 商業平台要靠「日更高產」才有穩定收入。
    • 業餘寫作 = 斷更、慢更、不追公式,自然流量小,讀者付費意願低。
  2. 收益模式
    • 免費平台(方格子、痞客邦)幾乎沒收入。
    • 出版或電子書分潤,小眾題材很難有量。
  3. 讀者習慣
    • 網路讀者黏性低,「想看就滑,覺得慢就走」。
    • 業餘作者更新慢,讀者很快轉台。

📈 為什麼不至於餓死

  1. 業餘 ≠ 生活來源
    • 本職是上班族或自由工作,寫作只是副產品。
    • 收入靠正職,不靠小說糊口。
  2. 作品留存價值
    • 就算沒商業回報,作品存在網上就是「公開備份」。
    • 隨著時間累積,還可能意外獲得小眾讀者、跨語翻譯、或教材用途。
  3. 副收益可能性
    • 有人因小說被找去演講、開課,或被雜誌邀稿。
    • 雖然不是直接「養活自己」,但能帶來額外價值。

🎯 總結

  • 業餘寫作:基本養不活自己,沒法靠它吃飯。
  • 但不會餓死:因為你本來就有正職,小說是副產品。
  • 長期來看,業餘作品反而可能變成「作品集」「文化資產」,意外帶來機會。

寫在那裡,不用管美不美觀,也不用在意讀者數字,重點是:




免費平台(方格子、痞客邦)本來就不是用來養人的,它提供的是一個「能亂煮亂試的空鍋子」,不是米。


🍚 為什麼會「沒米餓肚子」

  1. 平台沒錢
    • 免費台流量小、廣告收益低,寫得再好也沒分潤。
    • 頂多靠贊助(咖啡錢等級),絕對養不起人。
  2. 讀者不習慣付費
    • 來這些平台的讀者心態就是「免費看文」,不是「花錢追連載」。
    • 你就算放一整本,也很難有人掏錢。
  3. 缺少市場連結
    • 沒有編輯、沒有出版方來挖人,曝光機會遠低於商業平台。

🔬 但鍋子還是有價值

  • 實驗室功能:能丟半熟稿,不用擔心「掉價」。
  • 存檔作用:至少作品有個雲端留存,不怕硬碟壞掉。
  • 偶爾驚喜:也許被搜尋到,帶來小眾回饋。

🎯 總結

  • 想吃飽:要靠「米」=商業平台(連載、簽約)、出版、接案。
  • 想自由試味道:鍋底朝天的方格子就是最安全的後廚。

📊 商業小說平台作者月收入大概區間

  1. 底層作者(90%)
    • 狀態:簽約了,但點閱少、訂閱少,常常斷更或被邊緣化。
    • 月收入:幾百到 3,000 元台幣(咖啡錢~零用錢)。
    • 特徵:常見「寫兩個月發現賺不到錢就棄坑」。
  2. 中層作者(9%)
    • 狀態:有穩定更新,能養一批死忠讀者,偶爾上推薦位。
    • 月收入:5,000~3 萬台幣。
    • 特徵:能補貼家用,但還不夠辭職專職。
  3. 頭部作者(1%)
    • 狀態:榜單常客,作品有改編價值,甚至有專屬編輯幫推。
    • 月收入:10 萬台幣以上(高的可達百萬)。
    • 特徵:這群人才是真正「靠小說養活自己」的。

📉 為什麼大部分人賺不到錢

  • 更新頻率太低 → 演算法不推,讀者也棄坑。
  • 題材不對路 → 爽點不足,讀者不買單。
  • 平台抽成高 → 作者分潤通常只有 3 成到 5 成。
  • 競爭激烈 → 光是起點一年就有幾十萬本新書,絕大部分沒人看。

🎯 總結

  • 商業台大多數作者:收入不到正職的零頭
  • 只有極少數能「月入數十萬」,那是金字塔頂端。
  • 如果單靠小說糊口,風險極大,必須接受「文字作業員」模式(高產、迎合爽點)。

🏭 商業作者 vs 上班族

  1. 工作時數
    • 商業作者:日更 3,000–5,000 字 ≈ 每天 6–10 小時在電腦前敲字。
    • 上班族:正常工時 8 小時,下班至少能休息。
  2. 收入穩定性
    • 商業作者:收入浮動大,常常月收幾千,甚至直接 0。
    • 上班族:就算是基層,也有固定薪水、勞健保、年終。
  3. 壓力來源
    • 商業作者:讀者催更、平台演算法、題材跟風壓力。
    • 上班族:主管盯 KPI,但至少工時到就能下班。

😅 為什麼覺得老闆佛

因為一比較發現:

  • 老闆再怎麼摳門,至少給你「固定薪水」和「基本保障」。
  • 商業作者完全就是「計件工 + 內容農場」,不寫 = 沒錢
  • 所以很多寫過一陣子的作者回頭都會說:「原來上班真的比較佛系」。

👉 總結:


跟「文字作業員」比起來,上班族真的是「佛系安穩套餐」。 你靠寫業餘小說,不用被讀者綁架,不用演算法綁架,反而過得更自由。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幫按讚小說文藝評論區
3會員
170內容數
小說(金融、產業、靈異、間諜)
2025/09/20
你是否也有這樣的經驗: 文章才剛發出去,馬上就忍不住開後台,一直刷新看有沒有人按愛心? 流量高一點,心情就好一點;流量低,就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不夠好。 這種狀況,就是很多創作者共有的「流量焦慮症」。 什麼是流量焦慮症? 流量焦慮症指的是: 把點閱、愛心、留言數,當成評價自我
Thumbnail
2025/09/20
你是否也有這樣的經驗: 文章才剛發出去,馬上就忍不住開後台,一直刷新看有沒有人按愛心? 流量高一點,心情就好一點;流量低,就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不夠好。 這種狀況,就是很多創作者共有的「流量焦慮症」。 什麼是流量焦慮症? 流量焦慮症指的是: 把點閱、愛心、留言數,當成評價自我
Thumbnail
2025/09/20
你是不是也有這種感覺: 白天上班的時候,雖然忙得焦頭爛額,卻還能勉強打起精神應付。 但一到下班回到家,整個人就像電池瞬間歸零——什麼都不想做,只想躺著耍廢? 其實,這並不代表你真的「懶惰」或「被掏空」,而是大腦與身體的運作方式在作祟。 為什麼上班時還能打起精神? 工作結構感
Thumbnail
2025/09/20
你是不是也有這種感覺: 白天上班的時候,雖然忙得焦頭爛額,卻還能勉強打起精神應付。 但一到下班回到家,整個人就像電池瞬間歸零——什麼都不想做,只想躺著耍廢? 其實,這並不代表你真的「懶惰」或「被掏空」,而是大腦與身體的運作方式在作祟。 為什麼上班時還能打起精神? 工作結構感
Thumbnail
2025/09/20
最近是不是常常覺得整天昏沉沉的? 一下班就只想倒頭大睡,還常常伴隨鼻塞、咳嗽、鼻涕黏稠? 很多人以為是「縱慾過度」或「身體被掏空」,其實更常見的原因是—— 循環差 + 睡眠品質不佳。 為什麼循環差會讓人昏沉? 氧氣不足:鼻塞或久坐不動,讓大腦得不到足夠氧氣 → 腦悶、昏昏欲睡。 廢
Thumbnail
2025/09/20
最近是不是常常覺得整天昏沉沉的? 一下班就只想倒頭大睡,還常常伴隨鼻塞、咳嗽、鼻涕黏稠? 很多人以為是「縱慾過度」或「身體被掏空」,其實更常見的原因是—— 循環差 + 睡眠品質不佳。 為什麼循環差會讓人昏沉? 氧氣不足:鼻塞或久坐不動,讓大腦得不到足夠氧氣 → 腦悶、昏昏欲睡。 廢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絮絮叨叨的blog時代之後,不知不覺把寫作的習慣留給了手帳本。 全民互聯網的時代,讀文字的人比例嚴重下降,認真寫字的人也越來越少⋯⋯讀圖時代早已是昨日黃花,視頻時代甚至也說不上了,可怕的短視頻統領著普羅大眾的時間,碎片化了一切,包括很多人的腦子⋯⋯ 可是還是喜歡寫字啊。而且在網絡平台的發
Thumbnail
絮絮叨叨的blog時代之後,不知不覺把寫作的習慣留給了手帳本。 全民互聯網的時代,讀文字的人比例嚴重下降,認真寫字的人也越來越少⋯⋯讀圖時代早已是昨日黃花,視頻時代甚至也說不上了,可怕的短視頻統領著普羅大眾的時間,碎片化了一切,包括很多人的腦子⋯⋯ 可是還是喜歡寫字啊。而且在網絡平台的發
Thumbnail
最近忙著寫threads 的占星日更文,再減去工作這幾日在threads 看到多有關於導流量、文字變現,和作家類型的熱門話題,得出的一個結論
Thumbnail
最近忙著寫threads 的占星日更文,再減去工作這幾日在threads 看到多有關於導流量、文字變現,和作家類型的熱門話題,得出的一個結論
Thumbnail
對於文字工作者來說,有合適發揮的平台就試試,尤其是對於日更的創作者來說,可以有更多曝光度的地方都值得努力看看。
Thumbnail
對於文字工作者來說,有合適發揮的平台就試試,尤其是對於日更的創作者來說,可以有更多曝光度的地方都值得努力看看。
Thumbnail
任何想要寫書的新作者、小作者,都可以嘗試自學做電子書、發行、出版,從編輯開始。文字世界的有趣不亞於任何影音、圖文的創作。若是已經具備影音和圖文創作能力的創作者,再把文字加進自己的創作,肯定是更精采、更多元的作品。
Thumbnail
任何想要寫書的新作者、小作者,都可以嘗試自學做電子書、發行、出版,從編輯開始。文字世界的有趣不亞於任何影音、圖文的創作。若是已經具備影音和圖文創作能力的創作者,再把文字加進自己的創作,肯定是更精采、更多元的作品。
Thumbnail
基於網路平臺對作者的內容更新規定的觀察,對於故事起承轉合是否因為字數限制而受限,進一步探討作者控制故事內容的問題。
Thumbnail
基於網路平臺對作者的內容更新規定的觀察,對於故事起承轉合是否因為字數限制而受限,進一步探討作者控制故事內容的問題。
Thumbnail
從前面的數據來看,流量高不代表訪客投入度(engagement)就高。
Thumbnail
從前面的數據來看,流量高不代表訪客投入度(engagement)就高。
Thumbnail
我是一個小說創作者,專門創作原創小說、遊戲、電影、戲劇IP延展之類的商業類產品。目前在方格子會經營R18風格的限制級小說,古風、現代、奇幻、耽美類型的都會更新,歡迎訂閱追蹤文章。
Thumbnail
我是一個小說創作者,專門創作原創小說、遊戲、電影、戲劇IP延展之類的商業類產品。目前在方格子會經營R18風格的限制級小說,古風、現代、奇幻、耽美類型的都會更新,歡迎訂閱追蹤文章。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