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流媒體被誰掌控?英國:貴族私校畢業生佔多數。台灣呢?
最近英國衛報報導,英國一半的報紙專欄作家, 47% 的政治評論員、45% 的頂尖播客主持人,以及 38% 的 BBC 高層主管,出身貴族私校中學。但全英國只有 7% 的人口就讀這些昂貴的學校。
而且,比起 2019 年上一次調查,讀過私校的報紙專欄作家比例還增加了。 BBC 的高層主管,讀私校比例更是上升 10 個百分點。此外,超過 40% 的專欄作家與政治評論員曾就讀牛津或劍橋大學。
這說明,對中上階層、社會領導人物、政界有高度影響力的主流媒體,其實有一道潛伏的暗流,讓出身中下階層的媒體人進不去或留不久。
社群網站興起,反倒吸納更多出身中下階層、對媒體有興趣的人轉戰或直接經營網媒,使得主流媒體從業人員更同質化。
讓我們看看其他國家主流媒體是否也有這種「集中化」?
韓國:對25家韓國媒體、104名主要高管的調查發現,75% 出身於韓國最頂尖的三所大學(俗稱「SKY」,即首爾大學、高麗大學、延世大學)。這一比例高於其他專業領域裡名校畢業生的集中度。
法國:法國記者是同質性很高的菁英,大多出身相同的社會階層,大多來自巴黎,家庭收入很高。2018年前後的「黃背心」抗議中,抗議者批評記者「脫離群眾、只代表上層利益」。對新聞學校學生的調查顯示,有52%的學生之父親是高階經理或高級知識分子職業,只有約16% 出身於工人或基層職員家庭。
美國:《紐約時報》記者中有約43.9%、《華爾街日報》則有49.8%的編輯、撰稿人畢業於菁英大學(常春藤聯盟或同級別名校)。在某些高品味雜誌如《新共和》,這一比例更高。許多一線記者擁有知名學府的碩士學位,靠著校友人脈與精英學歷進入頂尖媒體。
德國、日本也有類似媒體人菁英化的現象,但沒有具體統計數字,在此就不重複說了。
隨著傳統媒體式微、廣告收入減少,記者的收入相對其他專業職類少了許多,經濟壓力反倒又讓出身中下階層的新聞科系畢業生待不住,結果留下來的人同質性反倒更強。這或許會造成,媒體試圖關心中下階層的生活,但從業人員卻很難體會什麼叫「中下階層」?
在台灣,或許沒有上述菁英化現象?比如,就讀「康橋」等貴族私中的學生,嚮往當記者的人可能不多?當然,要講起來,在20-30年前,台灣雖然已經民主化、自由化,但那時主流媒體的高層,肯定還有濃濃的「黨國時代的遺緒」。現在台灣主流媒體還有偏重那一個族群擁有特別大的影響力嗎?這答案我不清楚,也歡迎大家提供你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