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年不再是人生最痛苦階段,因為年輕人現在更不快樂。工作、買房、社群網站、人生夢想不再,年輕人的不快樂開始超越中年人。
中年人並沒有更快樂,是年輕人掉下去了。再過20年,現在不快樂的年輕人,是否會變成「更不快樂的中年人」?
過去幾十年來,學界流行「人生的U型曲線」:年輕人充滿鬥志,對人生懷抱希望,是快樂滿溢的階段。直到50歲前後,長期工作、持家的壓力,以及「我一輩子就這樣了」的現實,讓中年人常覺心情低落。六十幾歲後,我們又漸漸能接受「人的一生就是這樣」,加上進步國家越來越完善的社會福利,又能帶著幸福感度過人生的最後階段。8月27日,經濟學家發表的新研究發現,U型曲線垮掉了,年輕人的快樂程度大幅度下滑,甚至已經比中年人還糟糕。美國的長期調查發現,從2019年開始,中老年人的痛苦程度保持穩定,但年輕人的絕望感卻直線上升。「工作」不再是保護因子,有工作的年輕人不會因此更快樂,這表示年輕人對工作內容或收入感到不滿。
同樣的趨勢在許多國家出現,差別在於有些國家還沒「追上中年人」。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趨勢是:年輕女性的「絕望感」竟然大幅度增加,遠遠超越年輕男性。為什麼?這問題值得探索。
蓋洛普2025年的調查顯示,只有45%的美國Z世代受訪者認為自己「生活良好且前景樂觀」,比例不到一半,經濟不安全感是主因。經濟困境與工作的不確定性,使年輕人對未來感到焦慮,降低了當下的幸福感。
Z世代被稱為「最孤獨的一代」。社群網站雖增加虛擬世界的連結,但真實的人際互動卻減少。2010年代以來,青少年的好友數量、約會頻率、性生活都顯著降低。家庭與社區支持網絡的弱化,讓年輕人更容易感到孤獨。
「買房」可能是壓垮年輕人幸福感最巨大的一根稻草,所以川普總統也得宣示他要設法改善房價高漲的問題。
年輕人想買房,發現自己競爭不過中老年人。美國去年79-99歲購屋的人數,竟然還超越Z世代。
年輕人買房的時間點漸漸延後,也造成結婚、生小孩的時間延後,不婚、不生的比例漸漸增加。
在美國,首次購屋的中位數已經達到 38 歲。許多年輕買家必須付出極大代價(削減消費、兼職工作、與家人同住),才能存到頭期款。
學者認為,網路世代的年輕人閱讀一切、看見一切。彷彿這世界的一切都在指尖觸手可及,但他們還得面對財務上的掙扎,學貸、債務,以及不明確的職涯。AI取代人工、企業大量裁員,不確定性處處存在。而許多年輕人實際上在從事「零工經濟」,不敢負擔長期房貸。
「不快樂的年輕人」、「買不起房的年輕人」,也可以解釋許多民主國家的政治動盪,民粹或偏向極端的候選人得到意外高的年輕人支持度,因為年輕人對傳統政治體系失去信心。
絕望感越來越強的年輕世代,會打造出怎樣的新世界?中老年人主導的政治體系想改變這絕望的趨勢,卻又往往找不到好的著力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