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敵意媒體效應?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raw-image

同樣標題、內容的新聞,刊登在聯合報與刊登在自由時報,讀者的感受會不一樣?當我們討厭一個媒體時,就會常覺得這媒體對我們這群體不懷好意、很偏頗。有時這或許是事實,但也可能因此對某位記者認真寫的某篇報導產生偏見。這種認知偏誤叫做「敵意媒體效應」(hostile media effect)。

「每個人都覺得有些媒體在針對自己」心理學家指出,隨著政治的兩極化傾向與對立,越來越多人有「媒體對我支持的立場存在偏見」的感受。對某些議題高度投入的群體,就越容易認為某些議題的報導不公,偏向反對自己的一方。

當政治人物或意見領袖一再宣揚某些媒體「製造假新聞」、「偏袒敵對陣營」時,就更會強化支持者對媒體的敵意,導致各黨派民眾只願意相信對自己有利的媒體。

這會造成更強烈的「同溫層效應」,也會讓不少人在閱讀媒體時就開始「找敵人」,比如看到一個媒體批評自己支持的政黨,就認為這媒體屬於敵對政營。相對的如果「自己人」的媒體批評自己支持的政黨,那就是善意的諫言。

2015年的一篇論文,回顧過去30年的研究,發現「敵意媒體效應」長期、普遍存在各種包含政治、社會議題的媒體讀者。不過,歐美知名媒體多數都會把「媒體專業倫理」放在心上,太強的敵意對許多媒體並不公平;臺灣媒體對專業倫理的堅持就不多了,許多媒體可清楚見到幕後老闆的強大影響力,這讓臺灣讀者對媒體更不信任。這種對媒體的敵意,有時就會誤傷一些認真的媒體與記者。

民調顯示,美國保守派群眾非常不信任像 CNN、《紐約時報》這類主流媒體,認定他們有濃厚的自由派偏見。自由派群眾則高度警戒 Fox News 等右翼保守派媒體。而即使像英國BBC這種強調媒體專業倫理的公共媒體,也常被保守派認為過分左傾,被自由派認為太偏保守陣營。

社群網站時代的現實是:許多讀者最先關心的,是媒體報導是否符合自己陣營利益、「有沒有站在我們這邊」,而非新聞是否平衡、是否顧及專業倫理。

2022年有個研究,招募800位美國成年人,先瞭解他們的政治傾向,以及對媒體的偏好(這裡以偏右的Fox News以及偏左的CNN為範本)。

研究者將與警察相關、而且Fox News跟CNN都報導過的新聞,重新改寫成看起來更加中立、沒有價值判斷,只有事實的描述。其中一篇是正面、光明的內容,如「警察協助平民逃離危險」,另一篇則是負面新聞如「警察誤擊街頭平民造成傷亡」。

研究者要檢驗,內容、標題一樣的新聞,如果標示出自Fox News或CNN,是否會讓不同族群讀者有不同感受?

研究者將這兩篇新聞隨機分配給這800人,然後再隨機標示這是Fox News或CNN報導。結果發現,當受測者觀看到負面新聞時,如果標示這新聞來自「敵對陣營」(如保守派人民閱讀標示CNN的新聞、自由派人民閱讀標示Fox News的新聞),就會有顯著高的比例認為,這新聞有偏見、不專業。

如果受測者看到的是正面、光明的報導,即使被標示來自「敵對陣營」,認為這新聞偏頗的比例就不高,沒有達到顯著差異。

這研究驗證了許多人的社會常識:報導負面行為的政治、社會新聞,就容易引發「敵意媒體效應」。如果是正面性質的報導,如描述某政務官過去推行哪些成功的政策,同樣的內容無論是發表在聯合報或自由時報,並不會引起明顯的敵意。

2020年還有個有趣研究,發現當選情激烈時,選民看到媒體報導自己支持的候選人民調落後,就容易懷疑媒體偏頗、製造對己方不利的新聞;如果媒體被認定偏向「對方陣營」,這種不信任就會更強烈。

社群網站時代,網路意見表達更容易兩極化,而媒體記者要「不討人厭」也就越來越困難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陳豐偉的沙龍
1.6K會員
595內容數
【陳豐偉編譯社】的內容會幫助你瞭解自己、瞭解你的伴侶、家人、親友、同事,讓你更能分析為什麼某些人就是會有這樣的行為模式。無論是人際關係、職場用人或危機處理,以及給予你的親友好的建議,從這裡得到的知識,或許有一天會派上用場。
陳豐偉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9/04
中年不再是人生最痛苦階段,因為年輕人現在更不快樂。工作、買房、社群網站、人生夢想不再,年輕人的不快樂開始超越中年人。 中年人並沒有更快樂,是年輕人掉下去了。再過20年,現在不快樂的年輕人,是否會變成「更不快樂的中年人」?
Thumbnail
2025/09/04
中年不再是人生最痛苦階段,因為年輕人現在更不快樂。工作、買房、社群網站、人生夢想不再,年輕人的不快樂開始超越中年人。 中年人並沒有更快樂,是年輕人掉下去了。再過20年,現在不快樂的年輕人,是否會變成「更不快樂的中年人」?
Thumbnail
2025/09/03
請吃一次20美元的簡餐,就能影響美國醫師的用藥決策?這不是「良心被收買」,而是接觸、熟悉、互動,本來就會增加好感與信任。而對病人開立藥物後,如果沒有嚴重副作用,醫師通常不會輕易改藥。所以藥廠會下功夫,成為醫師開藥時的第一考量。
Thumbnail
2025/09/03
請吃一次20美元的簡餐,就能影響美國醫師的用藥決策?這不是「良心被收買」,而是接觸、熟悉、互動,本來就會增加好感與信任。而對病人開立藥物後,如果沒有嚴重副作用,醫師通常不會輕易改藥。所以藥廠會下功夫,成為醫師開藥時的第一考量。
Thumbnail
2025/08/28
AI時代的中小學,沒有老師的未來?你的小孩,或你未來的孫子女,想接受怎麼樣的教育方式? 最近在美國、英國開始出現以AI為主,老師不再負責課堂教學的學校。雖然規模還很小,費用昂貴,但已展現出未來教育現場的可能性。
Thumbnail
2025/08/28
AI時代的中小學,沒有老師的未來?你的小孩,或你未來的孫子女,想接受怎麼樣的教育方式? 最近在美國、英國開始出現以AI為主,老師不再負責課堂教學的學校。雖然規模還很小,費用昂貴,但已展現出未來教育現場的可能性。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老Z調查線》是中天新聞關閉後,在YouTube平臺營運的一個頻道,由一群社會線記者成立「忤惡小組」製作,主要涵蓋解說臺灣及國際上重大社會案件和靈異事件等。
Thumbnail
《老Z調查線》是中天新聞關閉後,在YouTube平臺營運的一個頻道,由一群社會線記者成立「忤惡小組」製作,主要涵蓋解說臺灣及國際上重大社會案件和靈異事件等。
Thumbnail
即使這樣的事件二邊都不輕鬆,那就看事主想讓事情在哪一方手裡終結了。
Thumbnail
即使這樣的事件二邊都不輕鬆,那就看事主想讓事情在哪一方手裡終結了。
Thumbnail
當我們的「言語」傷害了別人的「尊嚴」的時候 就是在別人的心裡埋下了「仇恨的種子」 這顆種子就是一顆又一顆的定時炸彈 只要一有機會,隨時都有可能引爆,並將我們炸得粉身碎骨
Thumbnail
當我們的「言語」傷害了別人的「尊嚴」的時候 就是在別人的心裡埋下了「仇恨的種子」 這顆種子就是一顆又一顆的定時炸彈 只要一有機會,隨時都有可能引爆,並將我們炸得粉身碎骨
Thumbnail
在各媒體發展迅速的年代,輿論有著令人畏懼的力量;輿論能夠造神,亦能造惡魔。我們總以為自己公正客觀、保有批判性思考、能明理地分辨是非,但我們仔細回想一下,自己是否也曾在媒體的推波下,與大眾一起未審先判呢? 我想起2017年的南港小模案,媒體報導風向將受害者的好友推向了輿論風口,直指她和犯人男友共同涉
Thumbnail
在各媒體發展迅速的年代,輿論有著令人畏懼的力量;輿論能夠造神,亦能造惡魔。我們總以為自己公正客觀、保有批判性思考、能明理地分辨是非,但我們仔細回想一下,自己是否也曾在媒體的推波下,與大眾一起未審先判呢? 我想起2017年的南港小模案,媒體報導風向將受害者的好友推向了輿論風口,直指她和犯人男友共同涉
Thumbnail
敝人是一位記者,我在所有事件的案發現場都十分難受,到底要不要追問真相?還是隨便問問,傷害受訪者的心情。 指定參考文獻,我學科學的,把政治學的知識倒背如流,把冷門的知識好好專研,你就會知道我的苦心經營已經慢慢開花。謝謝讀者支持作者,我為了你們的學習進度持續當個人教練。一直叫你去讀書。
Thumbnail
敝人是一位記者,我在所有事件的案發現場都十分難受,到底要不要追問真相?還是隨便問問,傷害受訪者的心情。 指定參考文獻,我學科學的,把政治學的知識倒背如流,把冷門的知識好好專研,你就會知道我的苦心經營已經慢慢開花。謝謝讀者支持作者,我為了你們的學習進度持續當個人教練。一直叫你去讀書。
Thumbnail
網路上的酸民、喜歡在留言區亂噴別人,可能反應這個人有暗黑人格,最新的德國研究這麼說。
Thumbnail
網路上的酸民、喜歡在留言區亂噴別人,可能反應這個人有暗黑人格,最新的德國研究這麼說。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