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才是吸引力法則》:希克斯與亞伯拉罕的靈性對話
- 作者:伊絲特.希克斯&傑瑞.希克斯 (Esther and Jerry Hicks)
- 出版社:商周出版
- 書封圖片來源:城邦讀書花園
初次認識吸引力法則,是經由《秘密》這本書。雖然《秘密》紀錄片和書籍已經問世近十餘年,但我直到2024年才真正閱讀過,當時正經歷工作的壓力,也不斷累積對人生的疑惑,閱讀後的確有非常深刻的正向作用,但效果非常短暫,隨之而來是懷疑自己真的做得到嗎?真的有這麼神奇嗎?這也是我開始對吸引力法則相關的原理、作用以及如何實踐更好奇的原因。
根據《秘密》作者朗達.拜恩,描述本作品的靈感,是由《致富的科學》為來源,但最初版的《秘密》紀錄片,其實有位女性旁白-伊絲特.希克斯,據說才是拜恩真正的靈感來源,但因為伊絲特和拜恩對於版權的爭議,在後續發行的紀錄片版本,有關伊絲特的鏡頭都被刪除。伊絲特和她的丈夫-傑瑞.希克斯,在《秘密》出版前,就藉由傳達高靈亞伯拉罕的訊息,將吸引力法則的作法和應用傳達於世。
希克斯夫婦和高靈亞伯拉罕的關係
傑瑞和伊絲特天生並沒有靈性背景,直到他們開始嘗試冥想,進而收到伊絲特的指導靈-亞伯拉罕的訊息,伊絲特一開始從鼻子的擺動畫出字母,慢慢能透過聲音連結亞伯拉罕並傳遞訊息,而傑瑞會詢問亞伯拉罕問題,並將亞伯拉罕的回應用文字紀錄下來。而《這才是吸引力法則》一書的內容形式,都是由傑瑞和亞伯拉罕的問答中堆砌而來。
吸引力法則:同頻共振,同質相吸
吸引力法則,會回應那些自己心裡的念頭,不論你在回憶過往,還是想像未來,不論你在心裡在想什麼,吸引力法則就會回應。
心裡想著不良的事,那就吸引不良;內心想著開心,那就會吸引開心。
一開始我對吸引力法則的了解範圍,只在要把自己「想要」達成的目標,有意識轉化成「已經」達成,並徜徉在達到期望目標的感覺之中,但是不可能分秒監控、小心翼翼讓自己的思維保持在同個頻率,亞伯拉罕建議,與其要控制自己的思維,可以先著重在了解自己當下的感覺,讓情緒成為你的引導系統。
將情緒當作引導系統
在還沒有開始練習覺察情緒之前,我不覺得(甚至是不知道)情緒是可以被當作為一個指標,我感到高興是正常的,而生氣時,我也任憑自己一直在憤怒的情緒中,直到開始有意識的觀察,才發現情緒是照護自己的根基,而在本書,情緒更是吸引力法則的強大引導系統。
作者建議在你把思維放在願望上,如果感覺到正面情緒,那根據吸引力法則,就會在一段時間吸引到一樣的體驗,但有些時候會發生,我們自己對自己許的願望,內心其實都覺得懷疑或不安,這時候是無法吸引到你所要求的那個願望。
當意識到正在想著不要的東西,都還來得及調整
人類演化時為了避免危機,大腦傾向關注負面的事物增加存活率,這也是人自然會有「負向認知偏誤」(Negativity bias)。比起正面訊息,負面資訊會更博眼球,對情緒、感受有深刻、持久的影響,所以隨時讓自己保持正面並非原裝設定,所以維持正面思考不是容易的事,那如果察覺自己正在關注負面的資訊,是否來不及調整,就會吸引來這些事情?
亞伯拉罕對這種狀況的解釋為,產生思維到結果出現有緩衝期,不會立刻變成實相,察覺到負面情緒後,要有意識改變思維的方向,或把注意力轉移關注到能讓自己快樂的事情上。
相信內心的引導
我常常會忽略內心的聲音,或者拿心裡直覺想法去和社會框架比較,總覺得要跟隨有經驗的專家意見,照著既有的步驟往前走,但作者鼓勵要相信內心的引導系統。
要相信自己的存在價值,而不是試著要將自己「方形的螺絲」敲進別人「圓形的螺絲洞」裡。
作者也提到如何用情緒感受事物是否和原本的自己連結,只要關注的那些事物,帶給我們愛和快樂的感受,就是符合內在自己看到的樣子;而感受到憤怒與恨,就代表關注的並沒有和內在真正的自己連結。
隨順,才能創造
在生活和工作中,難免會想要控制人、事、物要按照自己的模式,最好和自己是一模一樣,但是這樣的想法往往會帶給自己負面的情緒與壓力。作者對隨順的定義是:「…由於我能把注意力集中在我想要的事物上,就算你我有不同的地方,我也不會因此受到負面情緒的困擾。」隨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樣子。
那是否隨順就是容忍一切不喜歡的事情發生?亞伯拉罕說明隨順的藝術,是利用情緒當引導,將注意力放在讓自己快樂的事物上,而讓自己擁有強大內核,不被他人行動、言語影響,專注在渴望事物的力量才會更強大。
總整心得:認知情緒的變化,不脫離現實的樂觀
本書提到的吸引力法則,強調你想什麼,就會帶來什麼,並利用察覺情緒來作為判斷當下,是否外在行動、內在思維達成一致,並在你想要吸引的事物的軌道上。
當然,我在閱讀的過程,一度也會依循自己經歷的現實狀態,質疑有些想法是否過於樂觀,但書中傑瑞會提出身處社會中不同的問題和疑惑,反覆詢問亞伯拉罕的意見,例如:萬一有人妨礙他人的權利呢?不努力也可以有富足嗎?而亞伯拉罕始終站在相同立場說明,如何將注意力關注到正面之處。
吸引力法則並不是馬上就看見效果的神奇魔法,而是長期察覺自己的情緒,並持續讓內在思維和外在行動達成正面的頻率,也就是能讓你感受到喜悅和愛,心中所想就會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