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才是吸引力法則》讀後感:認知情緒引領你的顯化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raw-image

《這才是吸引力法則》:希克斯與亞伯拉罕的靈性對話

  • 作者:伊絲特.希克斯&傑瑞.希克斯 (Esther and Jerry Hicks)
  • 出版社:商周出版
  • 書封圖片來源:城邦讀書花園

初次認識吸引力法則,是經由《秘密》這本書。雖然《秘密》紀錄片和書籍已經問世近十餘年,但我直到2024年才真正閱讀過,當時正經歷工作的壓力,也不斷累積對人生的疑惑,閱讀後的確有非常深刻的正向作用,但效果非常短暫,隨之而來是懷疑自己真的做得到嗎?真的有這麼神奇嗎?這也是我開始對吸引力法則相關的原理、作用以及如何實踐更好奇的原因。

根據《秘密》作者朗達.拜恩,描述本作品的靈感,是由《致富的科學》為來源,但最初版的《秘密》紀錄片,其實有位女性旁白-伊絲特.希克斯,據說才是拜恩真正的靈感來源,但因為伊絲特和拜恩對於版權的爭議,在後續發行的紀錄片版本,有關伊絲特的鏡頭都被刪除。伊絲特和她的丈夫-傑瑞.希克斯,在《秘密》出版前,就藉由傳達高靈亞伯拉罕的訊息,將吸引力法則的作法和應用傳達於世。

希克斯夫婦和高靈亞伯拉罕的關係

傑瑞和伊絲特天生並沒有靈性背景,直到他們開始嘗試冥想,進而收到伊絲特的指導靈-亞伯拉罕的訊息,伊絲特一開始從鼻子的擺動畫出字母,慢慢能透過聲音連結亞伯拉罕並傳遞訊息,而傑瑞會詢問亞伯拉罕問題,並將亞伯拉罕的回應用文字紀錄下來。而《這才是吸引力法則》一書的內容形式,都是由傑瑞和亞伯拉罕的問答中堆砌而來。

吸引力法則:同頻共振,同質相吸

吸引力法則,會回應那些自己心裡的念頭,不論你在回憶過往,還是想像未來,不論你在心裡在想什麼,吸引力法則就會回應。

心裡想著不良的事,那就吸引不良;內心想著開心,那就會吸引開心。

一開始我對吸引力法則的了解範圍,只在要把自己「想要」達成的目標,有意識轉化成「已經」達成,並徜徉在達到期望目標的感覺之中,但是不可能分秒監控、小心翼翼讓自己的思維保持在同個頻率,亞伯拉罕建議,與其要控制自己的思維,可以先著重在了解自己當下的感覺,讓情緒成為你的引導系統。

將情緒當作引導系統

在還沒有開始練習覺察情緒之前,我不覺得(甚至是不知道)情緒是可以被當作為一個指標,我感到高興是正常的,而生氣時,我也任憑自己一直在憤怒的情緒中,直到開始有意識的觀察,才發現情緒是照護自己的根基,而在本書,情緒更是吸引力法則的強大引導系統。

作者建議在你把思維放在願望上,如果感覺到正面情緒,那根據吸引力法則,就會在一段時間吸引到一樣的體驗,但有些時候會發生,我們自己對自己許的願望,內心其實都覺得懷疑或不安,這時候是無法吸引到你所要求的那個願望。

當意識到正在想著不要的東西,都還來得及調整

人類演化時為了避免危機,大腦傾向關注負面的事物增加存活率,這也是人自然會有「負向認知偏誤」(Negativity bias)。比起正面訊息,負面資訊會更博眼球,對情緒、感受有深刻、持久的影響,所以隨時讓自己保持正面並非原裝設定,所以維持正面思考不是容易的事,那如果察覺自己正在關注負面的資訊,是否來不及調整,就會吸引來這些事情?

亞伯拉罕對這種狀況的解釋為,產生思維到結果出現有緩衝期,不會立刻變成實相,察覺到負面情緒後,要有意識改變思維的方向,或把注意力轉移關注到能讓自己快樂的事情上。

相信內心的引導

我常常會忽略內心的聲音,或者拿心裡直覺想法去和社會框架比較,總覺得要跟隨有經驗的專家意見,照著既有的步驟往前走,但作者鼓勵要相信內心的引導系統。

要相信自己的存在價值,而不是試著要將自己「方形的螺絲」敲進別人「圓形的螺絲洞」裡。

作者也提到如何用情緒感受事物是否和原本的自己連結,只要關注的那些事物,帶給我們愛和快樂的感受,就是符合內在自己看到的樣子;而感受到憤怒與恨,就代表關注的並沒有和內在真正的自己連結。

隨順,才能創造

在生活和工作中,難免會想要控制人、事、物要按照自己的模式,最好和自己是一模一樣,但是這樣的想法往往會帶給自己負面的情緒與壓力。作者對隨順的定義是:「…由於我能把注意力集中在我想要的事物上,就算你我有不同的地方,我也不會因此受到負面情緒的困擾。」隨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樣子。

那是否隨順就是容忍一切不喜歡的事情發生?亞伯拉罕說明隨順的藝術,是利用情緒當引導,將注意力放在讓自己快樂的事物上,而讓自己擁有強大內核,不被他人行動、言語影響,專注在渴望事物的力量才會更強大。

總整心得:認知情緒的變化,不脫離現實的樂觀

本書提到的吸引力法則,強調你想什麼,就會帶來什麼,並利用察覺情緒來作為判斷當下,是否外在行動、內在思維達成一致,並在你想要吸引的事物的軌道上。

當然,我在閱讀的過程,一度也會依循自己經歷的現實狀態,質疑有些想法是否過於樂觀,但書中傑瑞會提出身處社會中不同的問題和疑惑,反覆詢問亞伯拉罕的意見,例如:萬一有人妨礙他人的權利呢?不努力也可以有富足嗎?而亞伯拉罕始終站在相同立場說明,如何將注意力關注到正面之處。

吸引力法則並不是馬上就看見效果的神奇魔法,而是長期察覺自己的情緒,並持續讓內在思維和外在行動達成正面的頻率,也就是能讓你感受到喜悅和愛,心中所想就會到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KC Source
0會員
4內容數
分享閱讀、生活的美好當下 :)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心想不一定事成,努力不一定順遂,許願⋯⋯聖誕老公公也不一定會出現。當擁有異世界的特殊技能,這些引念反而更踏實。
Thumbnail
心想不一定事成,努力不一定順遂,許願⋯⋯聖誕老公公也不一定會出現。當擁有異世界的特殊技能,這些引念反而更踏實。
Thumbnail
散發「吸引力」是生命中, 獲得一段對頻浪漫係關的最佳方式, 遠比渴求來得容易多了。 這裡指的吸引力是 先「活出自己」「盡情享受每個當下」 「去肯定自己值得被愛與可愛的一面」 「照顧好自己」「跟隨自己的内在」 「信任一切,而不是恐懼」 自然你會開始散發一股美好的吸引力。
Thumbnail
散發「吸引力」是生命中, 獲得一段對頻浪漫係關的最佳方式, 遠比渴求來得容易多了。 這裡指的吸引力是 先「活出自己」「盡情享受每個當下」 「去肯定自己值得被愛與可愛的一面」 「照顧好自己」「跟隨自己的内在」 「信任一切,而不是恐懼」 自然你會開始散發一股美好的吸引力。
Thumbnail
不關經歷了多少事,看了多少身心靈文章,接受了多少書上的知識與智慧。 最後還是會回歸到你所相信你所相信的,而你相信的事實將為打造你的世界。 最近,在影音平台上看到有人分享關於【吸引力法則】,演講者表示,其實吸引力法則不外乎就是相信你所看見的事物,當你覺得今天好事不斷的發生,其實就是你的信念已經在腦中
Thumbnail
不關經歷了多少事,看了多少身心靈文章,接受了多少書上的知識與智慧。 最後還是會回歸到你所相信你所相信的,而你相信的事實將為打造你的世界。 最近,在影音平台上看到有人分享關於【吸引力法則】,演講者表示,其實吸引力法則不外乎就是相信你所看見的事物,當你覺得今天好事不斷的發生,其實就是你的信念已經在腦中
Thumbnail
 近年來,「吸引力法則」在社會上不斷颳起學習的旋風,它是一種偏向「成功學」的理論,主張通過積極的思維,強化情感與信念上的堅持,去吸引相對應於較好的經驗和結果。表面上,雖看似與淵遠流長的佛學或神學無關,但若仔細分析其價值觀,再對照經典中的義理,其實是不謀而合的。因此,吸引力法則又被稱為「成功神學」
Thumbnail
 近年來,「吸引力法則」在社會上不斷颳起學習的旋風,它是一種偏向「成功學」的理論,主張通過積極的思維,強化情感與信念上的堅持,去吸引相對應於較好的經驗和結果。表面上,雖看似與淵遠流長的佛學或神學無關,但若仔細分析其價值觀,再對照經典中的義理,其實是不謀而合的。因此,吸引力法則又被稱為「成功神學」
Thumbnail
你相信心想事成嗎? 實測後我真開始相信了 很多人說這是 吸引力法則 當你堅定的相信一件事會成真,就會將思緒集中在一件事上,跟這個領域相關的人事物就會被吸引過來,當你努力朝目標前進時,好的氣場會讓周圍的環境、貴人被你牽引,進而幫助你完成目標。 當然我也曾經立
Thumbnail
你相信心想事成嗎? 實測後我真開始相信了 很多人說這是 吸引力法則 當你堅定的相信一件事會成真,就會將思緒集中在一件事上,跟這個領域相關的人事物就會被吸引過來,當你努力朝目標前進時,好的氣場會讓周圍的環境、貴人被你牽引,進而幫助你完成目標。 當然我也曾經立
Thumbnail
六年來,練習「自我覺察」後,我逐漸明白了—— 成功顯化 的關鍵,是「情緒」。 這篇絕對是滿滿的乾貨,我整理了3個初學者也可以開始練習自我覺察的方法,很感謝自己花了六年的時間,不斷持續進行自我覺察,這讓我更加了解到吸引力法則的運作原理,以及該如何去實踐到我的日常生活中。
Thumbnail
六年來,練習「自我覺察」後,我逐漸明白了—— 成功顯化 的關鍵,是「情緒」。 這篇絕對是滿滿的乾貨,我整理了3個初學者也可以開始練習自我覺察的方法,很感謝自己花了六年的時間,不斷持續進行自我覺察,這讓我更加了解到吸引力法則的運作原理,以及該如何去實踐到我的日常生活中。
Thumbnail
你肯定聽過「吸引力法則」,但為什麼有些人成功實現,有些人好像不管用呢?
Thumbnail
你肯定聽過「吸引力法則」,但為什麼有些人成功實現,有些人好像不管用呢?
Thumbnail
《 The Secret 秘密》一書裡提及,「你當下的思想正在創造你的未來」。 雖然書裡頭有一小部分內容,我覺得是在胡扯(比方說減肥也能靠想的就能瘦),但就吸引力法則這件事來說,我還是多少願意相信。
Thumbnail
《 The Secret 秘密》一書裡提及,「你當下的思想正在創造你的未來」。 雖然書裡頭有一小部分內容,我覺得是在胡扯(比方說減肥也能靠想的就能瘦),但就吸引力法則這件事來說,我還是多少願意相信。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