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味的誘惑
秋意濃~過節時,餐桌上少不了滿滿的海鮮:
- 貝類清蒸,口感鮮甜
- 螃蟹清炒,膏黃誘人- 蝦子川燙,鮮美Q彈
然而,這些新鮮美味,若處理或食用方式不當,也可能讓人直接「上急診」。
常見的「海鮮急診案件」
貝類:小小殼,大大威脅
- 腸炎弧菌感染
- 常見於生食牡蠣、生螺
- 症狀:急性腹瀉、嘔吐、發燒,嚴重時敗血症(尤其是肝病患者)
- 諾羅病毒
- 冬天常見,與生食牡蠣高度相關
- 引起嘔吐與水樣腹瀉,傳染性強
蝦子:過敏性反應的急診常客
- 蝦類過敏
- 常見症狀:蕁麻疹、呼吸急促、氣喘
- 嚴重時可引發 過敏性休克
- 亞硫酸鹽(防腐劑)反應
- 一些蝦子會用亞硫酸鹽保鮮
- 特定族群可能出現呼吸不適或頭暈
螃蟹:看起來螯人,實際也會「咬」人
- 海鮮中毒(如食物腐敗產生的組織胺)
- 症狀:潮紅、頭暈、心悸,類似「假過敏反應」
- 寄生蟲問題(生食螃蟹、淡水蟹特別危險)
- 最知名的就是肺吸蟲
小補充:肺吸蟲,鮮少聽聞卻凶險的寄生蟲
- 感染來源:常見於生食或半生食淡水蟹、溪蟹,或是用生蟹泡酒(醉蟹、蟹膏)。
- 臨床表現:
- 咳嗽、咳血、胸痛
- 症狀類似 肺結核或肺癌,容易誤診
- 診斷方式:
- 痰液或糞便檢查 → 找肺吸蟲卵
- 影像學檢查:胸部X光或CT
- 治療:
- 常用藥物為 吡喹酮(praziquantel),效果良好
新鮮,還要安全
新鮮海鮮令人食指大動,但別忘了:
- 海鮮不是都能生食
- 海鮮過敏族群要特別小心
- 碰上可疑症狀(發燒、腹瀉、咳血、呼吸困難),千萬別撐著,應及時就醫
享受海味,別讓它成為急診的噩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