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眾眼中
「牛排要三分熟,才最juicy!」
「和牛生肉片一入口就化掉,幸福感爆棚!」
對許多人來說,半生熟的牛肉或生拌牛肉,是高級料理的象徵。在醫檢師眼中
醫事人員的看法不同:
- 牛肉 → 雖然可能帶有牛肉絛蟲(Taenia saginata),但這種絛蟲沒有鉤子,較不容易附著腸壁,通常會隨著糞便排出。
- 豬肉 → 就完全不同了。豬肉絛蟲(Taenia solium)的頭節有鉤子,能牢牢抓住腸壁,不容易脫落。
- 如果誤食豬肉絛蟲的卵,還可能造成囊蟲病,幼蟲跑到肌肉、眼睛,甚至腦部(腦囊蟲病),導致癲癇或神經症狀。
- 生拌豬肉、野味(山豬肉、鹿肉等) → 甚至可能帶有旋毛蟲(Trichinella spiralis),鑽進肌肉纖維,讓人全身肌肉痛、發燒。
在醫檢師眼中,吃生肉就像一場高風險的賭博。
要怎麼吃才比較安全?
- 牛肉:如果真的要吃生牛肉,至少要確保來源乾淨,並注意冷凍與保存。但醫學角度仍不建議完全生食。
- 豬肉:原則上一定要全熟!不要被粉紅肉心或「半熟豬排」的美感誘惑。(不要覺得牛肉行,豬肉也行吧?!)
- 野味:基本建議→全熟才安心。
絛蟲小補充:檢測與治療
區分
- 牛肉絛蟲(Taenia saginata):頭節無鉤子,常見於生牛肉。寄生於腸道,但不會造成囊蟲病。
- 豬肉絛蟲(Taenia solium):頭節有鉤子,常見於生豬肉。除了腸道感染,若吃到蟲卵 → 可造成囊蟲病,侵犯腦、眼、肌肉。
檢測
- 糞便檢查:觀察有無蟲卵或片節排出。而且鏡檢下的有鉤與無鉤絛蟲卵無法分辨(Taenia spp.)
- 影像學(CT/MRI):若懷疑囊蟲病,可看到腦內或肌肉的囊腫。
- 血清學檢測:檢出抗體,有助診斷囊蟲病。
治療
- 腸道絛蟲:首選 praziquantel(吡喹酮)或 niclosamide,效果良好。
- 囊蟲病:需要 albendazole 或 praziquantel,搭配類固醇減少發炎反應;有時需外科手術處理。
總結
- 牛肉半熟:相對風險小,但仍可能感染牛肉絛蟲。
- 豬肉半熟:先等會,你先別鬧 → 鉤子絛蟲與囊蟲病的風險太大。
- 安全原則:生牛肉要謹慎,生豬肉別吃,野味要全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