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過去與現狀
十年前,你或許和朋友走在街道,吃著蔥抓餅、喝著豆花。十年後再回來,店還在、味道不變,但街道依舊老舊,沒有任何改變。
這樣的場景,在台灣並不陌生。街道雜亂、招牌混亂、垃圾堆放,人行道破破爛爛——這是我們習以為常卻無法驕傲的現實。
2. 問題的根源
- 商家各自為政:大家只顧自己店門口,缺乏「整體街區」的概念。
- 缺乏協調平台:沒有自治會,無法討論人行道鋪設、垃圾集中處理等公共議題。
- 公共空間意識不足:許多人認為人行道、街道是「政府的事」,而不是「我們的家」。
3. 世界的典範
- 德國漢堡 Neuer Wall BID:一次整合超過 60 條街,統一街景、公共藝術、照明與清潔,成為城市的驕傲。
- 紐約與倫敦的 BIDs:商家自願出資成立自治組織,負責環境維護、安全、行銷,街區因此乾淨、有序又有魅力。
- 這些案例證明:只要大家合作,街道可以變得乾淨、統一、美麗,甚至吸引世界目光。
4. 我們的願景:6000 條街一起改變
如果漢堡能一次改造 60 條街,那麼台灣為什麼不能一次啟動 6000 條街?- 每一條街都有自己的特色與故事。
- 當我們把它們連結起來,就能讓整個國家煥然一新。
5. 未來理想街區五大特色
- 乾淨 x 智慧:智慧垃圾桶、雨水回收人行道,環保又舒適。
- 統一 x 文化靈魂:招牌統一設計,融入台灣文化與藝術裝置。
- 商家合作 x 居民共榮:自治會制度,居民、年輕人一起參與。
- 政府支持 x 自主永續:公私協力,建立透明基金,確保長期維護。
- 美觀 x 全方位體驗:智慧導覽 QR Code、電子支付、公共廁所、免費 Wi-Fi。
6. 全民的角色
- 商家:加入自治會,共同出資與決策。
- 居民:視街道為家園,參與清潔與維護。
- 年輕人:用創意設計藝術、導覽、快閃店,讓街道有新活力。
- 政府:提供基礎建設,成為全民行動的後盾。
7. 行動號召
我們不必等待別人來改變,因為街道就是我們的。
- 一條街的改變,能讓一個社區更舒適。
- 一千條街的改變,能讓一座城市更驕傲。
- 六千條街的改變,能讓整個台灣在世界舞台上閃耀。
結語
十年前,我們感嘆街道沒有改變;十年後,我們不該再只是感嘆。
現在,是我們寫下新篇章的時刻。
👉 全民街區自治,六千條街一起出發。
這不只是夢想,而是屬於全民的未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