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問曰:夫飲有四,何謂也?師曰:有痰飲,有懸飲,有溢飲,有支飲。 問曰:四飲何以為異?師曰: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腸間,瀝瀝有聲,謂之痰飲;飲後水流在脅下,欬唾引痛,謂之懸飲;飲水流行,歸於四肢,當汗出而不汗出,身體疼重,謂之溢飲;欬逆倚息,不得臥,其形如腫,謂之支飲。
「問曰:夫飲有四,何謂也?」,飲病有四種,「師曰:有痰飲,有懸飲,有溢飲,有支飲。 」,「問曰:四飲何以為異?」飲也是水,但是飲病與水病在仲景先師的觀念裡,造成的原因不同,飲病屬於內發,比如喜怒憂思悲恐、七情六慾造成的,水病屬於外感表證沒治好造成的,平常人得到桂枝湯證,吃一劑發個汗,隔天胃口開了病就好了,但是有飲病的人,發病的症狀都比較嚴重,飲病有時候是看不到外證的,只看到咳嗽,看到內證。「問曰:四飲何以為異?」,這四種飲病有什麼區別呢?「師曰: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腸間,瀝瀝有聲,謂之痰飲」,一個原本身體強壯的人,突然間沒有原因的一直消瘦下來,水走腸間有兩種情況,一種是水跑到腸子裡面,病人大便會出現水瀉拉肚子;另一種情況是大便乾硬,但是腸子卻聽到咕嚕咕嚕的水聲,這是水在腸壁之間,走在腸子的外面,這是「己椒藶黃丸證」,所以中膈有痰飲的人,橫膈膜容易積水造成頭暈,也就是「苓桂朮甘湯證」,胃中的水無法被氣化上行,會進入腸子,水會在腸子裡面造成下利,常常跑廁所,津液都被拉掉了,人就會快速消瘦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