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騎機車,其實是人生中最大的風險!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我曾目睹兩次機車被砂石車捲入輪底的死亡車禍:一次是在我小學時,另一次大約在我25歲左右,都是在人行道上目睹的慘況。 當時的震撼難以言喻,也讓我之後只要不得不走在沒有人行步道的馬路上時,總是緊張得頻頻回頭看汽車的速度與距離。

不再騎車的原因

回想自己騎車的經歷,遇到的車禍次數應該遠超過十次:被路邊車門擊落;雨天輪胎壓到路面油漆字體滑倒;前方汽車緊急煞車或突然變換車道而追撞;因路面油污或坑洞打滑犁田;甚至被闖紅燈的汽車碰撞噴飛幾公尺過。 我曾有過兩部機車:第一台因事故嚴重報廢,第二台則是先被劃破椅墊、再被偷走電瓶,維修之後整台直接被偷走。

因為騎車危險及社會治安問題,我在20多年前就決定,再也不騎車了。

台灣騎機車高事故率

台灣的交通事故數字長年居高不下,2024年全國事故比例達 1.68%,受傷率 2.24%,死亡率 0.013%。

換句話說,平均每一百人,就有近兩人一年內會捲入事故;若拉長時間,任何人一生中遇上車禍的機率,幾乎是必然。

更驚人的是,這些事故中有高達六成以上涉及機車。對台灣人來說,騎機車或許方便,但也是人生中最危險的一件事。

與日韓星的驚人落差

把台灣與鄰近國家相比,更能凸顯差距。 日本2023年事故比例僅 0.247%,死亡率 0.00214%;

韓國事故比例 0.38%,死亡率 0.005%;

新加坡事故比例 0.25%,死亡率 0.002%。

台灣的事故比例,是日本的 6.8倍、韓國的 4.4倍、新加坡的 6.7倍。

死亡率與受傷率同樣呈現數倍差距。這意味著,不管你再怎麼小心,僅僅因為「人在台灣、且選擇騎機車」,就已經背負遠高於其他國家的風險。

高風險根源:密度與窄道

1. 台灣機車數量高達 1,400萬輛,平均每千人擁有 509輛,是全球最高。日本只有約50輛,韓國40輛,新加坡240輛。

2. 台灣都市道路常見車道寬度僅 2.8 公尺,相比之下,日本約 3.0–3.25 公尺,韓國約 3.0 公尺,新加坡則達 3.5 公尺。 以台灣車道為例,機車寬約 0.9 公尺,汽車寬約 1.7 公尺,並行時僅剩約 0.2 公尺,稍有偏差就擦撞。

若遇上砂石車、公車等 2.5公尺寬的大型車,騎車並行在同一車道上,安全邊際小於零。

無論騎士多小心,環境本身就讓擦撞幾乎無法避免。

方便一時,冒險一次

數據已經揭示,台灣人平均一年內可能遇上將近2次大小不等的事故,嚴重狀況一次就足以造成終生遺憾。

這並非恐嚇,而是統計學下的現實。小心慢騎、戴好安全帽固然重要,但它頂多只能降低傷害程度,卻無法改變「事故發生的高機率」這個事實。 真正的風險管理,不是提醒自己更小心,而是從根本減少騎機車的機會。尤其在都市裡,公共運輸與共享單車已經普及,提早出門、搭乘捷運或公車,更安全、也更可靠。

少一次騎機車上路,就少一次暴露在事故統計中的風險。台灣人常說「騎機車要小心」,但在這樣的交通環境下,小心並非保險,盡量避免才是最有效的安全策略。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路克日誌
28會員
66內容數
我是路克~這些日誌如同光劍,引導我穿越迷霧。我的目標,是超越既定的軌跡,回歸內在的真實,活出更自由的生命。
路克日誌的其他內容
2025/09/11
Spotify 將無損音質納入 Premium,最快 10 月底於台灣上線,對抗 Apple Music 與 Amazon Music。新功能保留錄音細節,但檔案更大,增加傳輸成本與壓縮毛利率。聽感差異取決於母帶、設備與環境。此舉鞏固市場地位,但也可能加劇未來財務壓力。
Thumbnail
2025/09/11
Spotify 將無損音質納入 Premium,最快 10 月底於台灣上線,對抗 Apple Music 與 Amazon Music。新功能保留錄音細節,但檔案更大,增加傳輸成本與壓縮毛利率。聽感差異取決於母帶、設備與環境。此舉鞏固市場地位,但也可能加劇未來財務壓力。
Thumbnail
2025/09/11
2025年9月9日深夜,俄羅斯無人機侵入波蘭領空,將歐洲推向「開戰邊緣」,北約迅速攔截並啟動第四條款磋商。此舉不僅測試北約防線,也觸動波蘭歷史記憶。與中國閱兵同期,俄中同步展現東方軍事力量,向西方傳遞明確訊息:單極時代已結束,中俄主導的「東方力量」正在崛起。
Thumbnail
2025/09/11
2025年9月9日深夜,俄羅斯無人機侵入波蘭領空,將歐洲推向「開戰邊緣」,北約迅速攔截並啟動第四條款磋商。此舉不僅測試北約防線,也觸動波蘭歷史記憶。與中國閱兵同期,俄中同步展現東方軍事力量,向西方傳遞明確訊息:單極時代已結束,中俄主導的「東方力量」正在崛起。
Thumbnail
2025/09/05
義大利傳奇時裝設計師 喬治·亞曼尼(Giorgio Armani,1934–2025) 創立同名品牌,以簡約、舒適、優雅的設計革新男女裝,解放西裝束縛,賦予職業女性力量。他打造跨界時尚帝國,涵蓋服裝、香水、家具與飯店。亞曼尼的設計哲學「優雅並非引人注目,而是令人難忘。」將永續影響時尚界。
Thumbnail
2025/09/05
義大利傳奇時裝設計師 喬治·亞曼尼(Giorgio Armani,1934–2025) 創立同名品牌,以簡約、舒適、優雅的設計革新男女裝,解放西裝束縛,賦予職業女性力量。他打造跨界時尚帝國,涵蓋服裝、香水、家具與飯店。亞曼尼的設計哲學「優雅並非引人注目,而是令人難忘。」將永續影響時尚界。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想問問聽眾,請問你們有出過車禍嗎,是什麼時候是開車,騎機車,還是走來路上被車子A了一下呢,幾乎大學生有機車的大概10個人都九個都有遇到車禍,尤其拿到機車以後,大部分都會去夜衝,時速起碼都是70起跳,自然的學校也會公布本月傷亡人數,新聞的報導總是層出不窮,   今天就來講述我騎摩托車出車禍的事情,
Thumbnail
想問問聽眾,請問你們有出過車禍嗎,是什麼時候是開車,騎機車,還是走來路上被車子A了一下呢,幾乎大學生有機車的大概10個人都九個都有遇到車禍,尤其拿到機車以後,大部分都會去夜衝,時速起碼都是70起跳,自然的學校也會公布本月傷亡人數,新聞的報導總是層出不窮,   今天就來講述我騎摩托車出車禍的事情,
Thumbnail
臺灣最近被批評成行人地獄,引起了許多抗議。在這篇文章中,作者認為這主要是因為觀念錯誤。他強調人在道路上是最重要、最大的,並呼籲各種交通工具都必須禮讓行人。最後,他支持最近的交通法規修改,強調行人路權優先。
Thumbnail
臺灣最近被批評成行人地獄,引起了許多抗議。在這篇文章中,作者認為這主要是因為觀念錯誤。他強調人在道路上是最重要、最大的,並呼籲各種交通工具都必須禮讓行人。最後,他支持最近的交通法規修改,強調行人路權優先。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騎機車遇到的意外事件,提到自己的小心翼翼也阻擋不了意外發生,同時分享了受傷後的警惕心得,並強調騎車應更加小心。文中的事故為寫實類型,可以提供給機車駕駛者參考,以警惕慎行。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騎機車遇到的意外事件,提到自己的小心翼翼也阻擋不了意外發生,同時分享了受傷後的警惕心得,並強調騎車應更加小心。文中的事故為寫實類型,可以提供給機車駕駛者參考,以警惕慎行。
Thumbnail
騎單車通勤的可能性。瞭解哪些人適合單車通勤,以及如何開始,包括裝備準備、路線規劃及好處。
Thumbnail
騎單車通勤的可能性。瞭解哪些人適合單車通勤,以及如何開始,包括裝備準備、路線規劃及好處。
Thumbnail
這篇文章中提到了騎機車需要注意停車位置和行車安全,並介紹了一款環保集點APP,讓讀者可以獲得相關的綠色消費回饋。
Thumbnail
這篇文章中提到了騎機車需要注意停車位置和行車安全,並介紹了一款環保集點APP,讓讀者可以獲得相關的綠色消費回饋。
Thumbnail
身為一個機車騎士,我最近遇上一些比機車騎士更機車的人事物,導致我很想跳下機車,痛毆他們一頓...
Thumbnail
身為一個機車騎士,我最近遇上一些比機車騎士更機車的人事物,導致我很想跳下機車,痛毆他們一頓...
Thumbnail
分享一些自己在台灣騎單車遇到的事情,以及發現的危險。之前只依賴走路和大眾運輸工具,不理解為什麼總聽到有人說台灣交通很糟。雖然我還是沒有機車與汽車駕照,單就騎單車的經驗,描述我眼中的交通問題。
Thumbnail
分享一些自己在台灣騎單車遇到的事情,以及發現的危險。之前只依賴走路和大眾運輸工具,不理解為什麼總聽到有人說台灣交通很糟。雖然我還是沒有機車與汽車駕照,單就騎單車的經驗,描述我眼中的交通問題。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