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前在阿嬤過世後,因為阿公要隨叔叔移居北部,爸爸就從舊宅取回了一些家具。就這樣一個曾祖母的嫁妝,應屬清末的書桌靜靜地躺在我家後屋的屋簷下好幾年。偶然有一天,姐姐覺得桌子被風吹雨淋很可惜,就挪進屋內放置多年。

以前我年紀還小,對於老家具沒有甚麼特殊的情感。但印象中,小學時期去阿嬤家時,因為屋內有三面雕花的紅眠床,床上有硬硬的枕頭,還有一個大立鐘,覺得新鮮有趣。另一個房間放了一個有蚊帳的小木床,一張桌子(也許就是阿祖的書桌),以及放在桌上的小小化妝台。我常常拉開化妝台的小抽屜,東看西看,牛角做的小半圓形扁梳,我常拿來把玩。

長大後,阿公阿嬤的住宅夷為平地,紅眠床及大立鐘不復見,也不知身在何處,只剩爸爸拿回家的老書桌。因年紀漸長,感嘆時光的流逝,對於有歷史的東西,才有更深處的感覺。曾經的時光無法重回,有物件經過歲月,代表無法抹滅的過去;尤其是跟自己親人相關的物品有更深的情感,也想要珍惜。
於是我把缺腳、桌面已腐蝕斑駁的書桌帶回台中,找了老家具修復師,研究有無復原的可能。在師傅的答應下進行了修復工作,我希望它還是保有老味道,不要太新,又能呈現原本的風華。在修復師的努力下,書桌修復完成。雖然我沒看過它原本的樣貌,剛開始也不知道桌子的用處,經過找資料後才知道應該是清代書桌。桌上的抽屜、兩側及背面、皆有手繪的水墨花卉,正面多了凹雕,皆是手工。經由書桌,我跟沒見過面的阿祖有了連結,遙想當年阿祖的書香光陰,非常耐人尋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