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透過戰情室的窗戶灑在華盛頓,賀錦麗站在大屏幕前,全球戰線圖上紅藍交錯的點位顯示敵我力量變化。
「北韓行動已完全中止,中俄內部抗議與軍方分裂達到臨界點。我們要將這決定性優勢轉化為全面壓制。」賀錦麗冷靜地下令。
太平洋、南海與東海,盟軍與台灣聯合反擊展開:—台灣岸基反導與火力系統與無人偵察機協作,對中國沿海補給、通訊及指揮中心展開精準打擊。 —日美菲澳艦隊對中國艦隊形成全方位封鎖,使其無法有效支援前線。 —民間情報網絡持續曝光中國第五縱隊滲透及假訊息操作,國際輿論加速對北京施壓。
東歐戰線,北約部隊利用俄軍內部分裂進行精準打擊:
—俄軍補給線中斷,多數部隊被迫撤退或停滯,東線攻勢完全失控。 —民眾示威與城市罷工持續升溫,高層決策陷入癱瘓,軍方內部分歧擴大。
台灣內部,黑熊青年與民間防衛隊協作盟軍進行電子戰與岸基火力支援,成功阻斷敵方多次突擊與滲透行動,民眾士氣高漲。
賀錦麗望向全球戰線圖,語氣堅定:
「我們已經將防守轉為主動,敵人的裂縫被放大到極致。現在,是全面壓制的時刻。」
北韓被迫完全撤回導彈與海軍行動,戰局在北太平洋形成安全緩衝區。中國沿海艦隊行動受限,東歐俄軍陷入混亂,盟軍與台灣民間力量開始向敵方後勤與指揮中心推進。
夜幕籠罩全球戰線,但盟軍與台灣防線的立體網絡密不透風:
—太平洋、南海、東海、東北亞及東歐的敵方力量均受制。 —中俄內部分裂與民意抗議持續加劇,北韓失去行動能力。
賀錦麗轉向幕僚,目光銳利而堅定:
「接下來,全面壓制將為我們奠定決戰的主導權。敵人已無力反擊,我們將掌握最後勝利。」
在這一刻,自由聯盟首次在多線戰爭中,將防守、反擊與心理戰完美結合,全球戰局由被動轉為主動,決戰高潮即將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