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火消退後,太平洋、南海、東海與東歐的天空重新恢復平靜。台灣沿岸港口恢復運作,民間防衛隊與黑熊青年協助重建城市秩序。無人機仍在天空巡邏,但這次是為了保護,而非警戒。
賀錦麗站在華盛頓白宮戰情室,目光穿過全球戰線地圖,臉上露出一抹罕見的微笑:
「裂縫中的主動權,讓我們不僅保衛了家園,也重新塑造了全球秩序。」
亞洲大陸,中國內部分裂的各國逐步建立臨時政府與自治組織:
—華北聯盟、東南沿海共和國、西南高原聯邦、東北自治聯盟,開始就資源、邊界與經濟合作達成協議。 —民間自治組織與地方政府主導重建,恢復城市運作與民生供應。
北韓在國際監督與聯合國協助下,放棄對外侵略行動,開始重建國內經濟與社會秩序。
俄羅斯內部,高層紛爭迫使政府進行改革,北約協助東歐國家恢復邊境防線,並協調人道與經濟援助。
台灣則成為多線聯盟與自由防衛的模範:
—民間防衛隊與黑熊青年持續協助沿岸防禦與情報網絡運作。 —台灣與盟國合作建立亞洲多國防衛協議,防範未來區域衝突。 —經濟與科技重建迅速,民眾士氣高漲,國際地位顯著提升。
賀錦麗在全球戰略會議上宣布:
「這場戰爭證明,合作、主動與正義,是捍衛自由的核心。自由聯盟不只是軍事力量,更是理念與秩序的象徵。」
世界各地,戰後秩序逐漸穩定:
—亞洲多國開始經濟復甦與文化交流。 —歐洲邊境恢復穩定,國際合作加強。 —美國與盟國保持全球戰略優勢,防線堅固,準備迎接任何未來挑戰。
在台北港口的夜晚,黑熊青年與民眾仰望星空,海風拂面,感受到久違的寧靜與希望。
賀錦麗望著全球戰線圖,低語道:
「裂縫帶來了危機,也帶來了希望。我們不僅守住了自由,更為世界建立了新的秩序。」
歷史將記住這場多線戰爭——一場從防守到反擊、從裂縫到決定性優勢的史詩級全球戰爭;一個自由聯盟、台灣民間力量與盟軍共同塑造的新世界秩序,在和平中逐漸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