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心得】《陳澄波密碼》──畫筆背後的歷史傷痕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這是我高一時課堂上的指定閱讀《陳澄波密碼》,我原本以為這會是一本介紹畫作的書,單純談談色彩、筆觸,或者藝術成就。沒想到,隨著書頁一頁一頁翻開,它帶領我走進的是一段被塵封的歷史,一個深藏在畫筆背後、難以言說的謎團。

📖 內容摘要

故事從閱讀陳澄波的筆記為開端,《琳琅山閣》這幅作品的修復委託案開始,作者因緣際會接觸到陳澄波,進而發現他的畫作裡似乎藏著某種「密碼」。為了揭開這個謎團,他們踏上追尋的旅程。

過程中,透過與林玉山、袁樞真、楊三郎、李石樵、劉新祿,以及陳澄波之子陳重光等人的對話,故事逐步展開,交織出一段段歷史。小說以日治時期到解嚴前夕為時間軸,透過今昔交錯的時間軸筆法,帶讀者進入一場關於藝術、歷史與政治的對話。

陳澄波橫跨清末、日治與戰後三個時代,他的生命經驗更在台灣嘉義、日本東京與中國上海三地展開。最後,故事也以閱讀陳澄波的筆記本作為結尾,彷彿回到那個起點,又留下無盡的思索。

🌟 印象深刻的橋段

印象最深刻的部分也就是與陳重光見面的那一大段,讀到這裡感覺答案好像就快要揭曉了。

他們相約的見面地點,也就是我所熟悉的嘉義公園,這讓我好像也在身處在那裡聽他們對話一樣,與陳澄波最親近的也就是這位陳重光,而他所描述的這部分歷史也是我讀這本書很迫不及待想知道的答案。

原先在之前所知道的就是陳澄波這些知識份子要到水上機場談判,然而換來的卻是在嘉義火車站前的犧牲,而他真正被槍決的原因我到現在還是不清楚也不太能理解。

書裡陳重光所描述陳澄波被送往槍決的過程,我到現在還很印象深刻。

父親在孩子面前被槍決。而這兩位小孩在父親被槍決前說了一句話卻被冷眼相待,他們的無能為力,讓人看了真的很心痛。

兩聲槍響陳澄波就這樣離世了,一位這麼優秀的美術家,就這麼走了,看到這裡我就在想,那時候的上層,他們把生命當成什麼樣子來看待?

他曾經的輝煌,曾經的事蹟,不是隨著雲煙散了,而是被封塵起來。現在,這些故事慶幸能被翻出來審視,能被拿出來檢討。或許這道歷史陰影不能被抹滅,但這卻是歷史上不可被抹滅的痕跡。

兩聲槍響,一位優秀的藝術家就此殞落。

💭 心得與體悟

小時候我常常在嘉義公園裡看到他的作品,當時只覺得畫很漂亮,卻從未想過畫作背後隱藏著這麼沉重的故事。長大後,陸續聽到一些關於陳澄波的歷史,也知道他是在228事件中犧牲的知識分子。但直到讀了《陳澄波密碼》,我才真正感受到「歷史」不是冷冰冰的事件年表,而是一段段真實的人生,連結著鮮活的名字與痛徹心扉的故事。

這本書特別的地方在於,它不是單純的史料堆疊,而是透過訪談、記憶與筆記,抽絲剝繭般讓歷史與現實交錯。每一次的訪問,都像打開一扇通往過去的門,而每一段描述,都讓我更貼近那個年代的矛盾與壓抑。

我從未想過,美術與政治竟能牽扯得如此緊密。一位畫家,因為選擇發聲,最後卻失去了生命。

但也提醒著我們,歷史並非理所當然的自由與安定,而是無數人犧牲換來的結果。

如今的我們,能在自由的空氣裡談論這段過去,是幸運的。

但我更慶幸,有這樣的一本書,能把被封塵的故事重新拉回到大眾的眼前。若不是《陳澄波密碼》,我或許只會永遠記得「那位畫畫很厲害的藝術家」,而不會知道他同時也是一位勇敢的知識分子、一位父親、一位用生命作見證的人。

這一把鑰匙,帶我們走進台灣歷史深處。它讓我明白,藝術不僅是美的展現,更能成為歷史的見證與控訴。

或許我們無法替歷史中的傷痛找到答案,但至少能讓這些故事被記住。就像畫布上的色彩,會隨著時間斑駁,卻永遠不會真正消失。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一杯金桔檸檬
5會員
38內容數
來一杯金桔檸檬,品一品酸甜🧩
一杯金桔檸檬的其他內容
2025/09/19
在故事裡的所有像被悶在塑膠袋裡,濕黏、悶熱,逃不出去,但各個人物卻又在這層透明隔絕裡,彼此靠近,彼此取暖,找到保護、安全感。
Thumbnail
2025/09/19
在故事裡的所有像被悶在塑膠袋裡,濕黏、悶熱,逃不出去,但各個人物卻又在這層透明隔絕裡,彼此靠近,彼此取暖,找到保護、安全感。
Thumbnail
2025/07/22
瑪格麗特,一個生活在社會底層的妓女,與阿爾芒,一個出身貴族的青年,他們之間身份的懸殊如同一道不可逾越的鴻溝。 《茶花女》一本屬於他們的愛情故事
Thumbnail
2025/07/22
瑪格麗特,一個生活在社會底層的妓女,與阿爾芒,一個出身貴族的青年,他們之間身份的懸殊如同一道不可逾越的鴻溝。 《茶花女》一本屬於他們的愛情故事
Thumbnail
2025/07/09
一盤炒豬肝,二兩黃酒,黃酒給我溫一溫。 透過許三觀十二次賣血的經歷,余華讓我們看見了中國社會從傳統農業走向市場經濟時,底層人民所面對的各種矛盾與衝突。許三觀一次次賣血,不只是為了餬口活命,更像是在用沉默的方式質問這個時代。他的血,某種程度上成了他與這個變動社會之間最直接的連結,也是最深刻的控訴。
Thumbnail
2025/07/09
一盤炒豬肝,二兩黃酒,黃酒給我溫一溫。 透過許三觀十二次賣血的經歷,余華讓我們看見了中國社會從傳統農業走向市場經濟時,底層人民所面對的各種矛盾與衝突。許三觀一次次賣血,不只是為了餬口活命,更像是在用沉默的方式質問這個時代。他的血,某種程度上成了他與這個變動社會之間最直接的連結,也是最深刻的控訴。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關於探索家族過去的文章,充滿了豐富的家族故事以及日治時期的歷史線索。來自臺北大學歷史學系畢業的吳淳畇老師為大家解密日治時期戶口名簿中的小祕密,並分享她對家族史的興趣。這是一次瞭解家族歷史的絕佳機會。
Thumbnail
關於探索家族過去的文章,充滿了豐富的家族故事以及日治時期的歷史線索。來自臺北大學歷史學系畢業的吳淳畇老師為大家解密日治時期戶口名簿中的小祕密,並分享她對家族史的興趣。這是一次瞭解家族歷史的絕佳機會。
Thumbnail
我必須聲明:我沒有針對陳墨,只是先看到令人眉頭大皺的論述,再看作者,原來是陳墨。
Thumbnail
我必須聲明:我沒有針對陳墨,只是先看到令人眉頭大皺的論述,再看作者,原來是陳墨。
Thumbnail
作者:張心龍 出版社: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4/6月 二版十一刷
Thumbnail
作者:張心龍 出版社: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4/6月 二版十一刷
Thumbnail
習近平拆除闖王像的後果是什麼?聲援中東人民的中國志士命運如何?請看本期的兩篇精彩故事!
Thumbnail
習近平拆除闖王像的後果是什麼?聲援中東人民的中國志士命運如何?請看本期的兩篇精彩故事!
Thumbnail
連載 戰國縱橫門派:鬼谷稗闔 -- 蘇秦篇 : 全球各地的華人在追本溯源的文化底蘊中只能透過春秋戰國的百家思想遠遠的觀望人生所追求的答案,找尋失落已久的獨立自主意識和自由思想。但認清自己真實的一面是不容易的,能看明白世間一切問題的解決能力更不容易。
Thumbnail
連載 戰國縱橫門派:鬼谷稗闔 -- 蘇秦篇 : 全球各地的華人在追本溯源的文化底蘊中只能透過春秋戰國的百家思想遠遠的觀望人生所追求的答案,找尋失落已久的獨立自主意識和自由思想。但認清自己真實的一面是不容易的,能看明白世間一切問題的解決能力更不容易。
Thumbnail
作者: 平泉澄 譯者: 梁曉弈, 黃霄龍, 劉晨 出版社:遠足文化 出版日期:2019/04/17
Thumbnail
作者: 平泉澄 譯者: 梁曉弈, 黃霄龍, 劉晨 出版社:遠足文化 出版日期:2019/04/17
Thumbnail
過去的人說,時跟事是併記的,功與名是搭配的。然而名與事,是過去的賢者刻不容緩必須達成的。他們所制定的規範,因為在那個時代而有價值。留下來的名號,也是因為他們的功勞才千古不朽。 如果只是跟隨時代的潮流,揚名一時身死名滅,那倒是讓君子們感到羞恥的事情。 所以達人鑽研大道,探索細微的事物,觀察天道的運
Thumbnail
過去的人說,時跟事是併記的,功與名是搭配的。然而名與事,是過去的賢者刻不容緩必須達成的。他們所制定的規範,因為在那個時代而有價值。留下來的名號,也是因為他們的功勞才千古不朽。 如果只是跟隨時代的潮流,揚名一時身死名滅,那倒是讓君子們感到羞恥的事情。 所以達人鑽研大道,探索細微的事物,觀察天道的運
Thumbnail
透過近於「挖出黑歷史」的方式,全書簡要地帶領讀者認識這批「詩人群」,同時揭露了詩人在「紙本」之外的另一面。當中的議題有許多延伸討論的空間,比如楚影在臉書與文學論壇間「活動模式與效果」的差異、陳允元「被遺忘的孔雀獸」究竟是「被遺忘」還是集結時的「刻意捨去」等,這些現象在網路時代都值得進一步探尋。
Thumbnail
透過近於「挖出黑歷史」的方式,全書簡要地帶領讀者認識這批「詩人群」,同時揭露了詩人在「紙本」之外的另一面。當中的議題有許多延伸討論的空間,比如楚影在臉書與文學論壇間「活動模式與效果」的差異、陳允元「被遺忘的孔雀獸」究竟是「被遺忘」還是集結時的「刻意捨去」等,這些現象在網路時代都值得進一步探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