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透納用他的一生,傾注於西方藝術的意識流。
他才華洋溢,14歲即進入皇家藝術研究院學習,展露頭角。之後更追求藝術的極致,走訪義大利威尼斯、法國巴黎、阿爾卑斯山等地,以清晰筆觸描繪大自然崇高的紋理;他筆下的海上風暴、冰山、巨石的墜落等,是對渺小人類的聲聲提醒。
然而,19世紀初,英國因瓦特發明蒸汽機,工業革命迅速崛起。煤產生的大量二氧化硫(SO₂)與懸浮微粒結合,「霧霾」灑落日常生活。第一幅畫--《水上慶典》
這幅畫面中,幾乎看不清清楚的輪廓。人群如同幽影浮現,彼此交融、模糊,彷彿倫敦街頭霧霾之下的人生剪影。
它訴說著,身處於時代轉折點的渺小個體,如何被歷史與空氣吞沒。這就是透納:他畫的不是人,是整個「被消散的時代」。
首當其衝的倫敦,拉上了灰濛濛的天幕。湛藍天空不再,瀰漫空氣裡的是經濟的新鮮蓬勃,也糾纏著人們呼吸困難的壓抑。
這樣的糾纏,至今仍未止息。
而透納,看得極清。他的畫風,從清晰轉為模糊。
他的內心,也轉向對萬物本質的洞察。

第二幅畫----《三個海景》
這幅畫,畫面幾乎全由水平構圖組成,波濤堆疊。顏色沉穩、壓低,彷彿提醒我們,在平靜之下,壓力如潮。
這種構圖,是風景的傾訴。
透納說過一句話:「模糊是我的強項。」
在晚年,他的作品近乎極簡,甚至以透明方式,呈現光影。

第三幅畫----《馬克·羅斯科(無題)》
這是馬克·羅斯科致敬透納極簡精神的化身:無人、無物、無界。畫面上方壓著濃重的深色天幕,畫面下方一筆灰泥般的土地,只剩線條、肌理、空氣。
這是「繪畫的禪」,是一種以沉默作為藝術的修行。
這樣的畫看似無為,卻道盡萬象。
如佛家對生命本質的體悟:
「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在透納的引領下,繪畫不只是視覺與感受,更如詩歌,讓靈魂流動於每一筆勾勒之間。
(威廉.透納展筆記全文終;本文非協助推廣,僅為作者親自參觀後心得分享。)
畫展資訊
展覽名稱:威廉‧透納特展:崇高的迴響 英國泰德美術館典藏
展覽期間:2025年6月27日(五)至2025年10月12日(日)
開放時間:週一至週日10:00-18:00(17:00停止售票及入場)
展覽地點:中正紀念堂1、2展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