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員問我:「節目上架後你會聽自己的節目嗎?」
當然會啊,這30年來,如果是錄音節目,上架之後,只要時間允許,我幾乎都會聽。以前早上7點的節目,就算冬天人在日本,也會算好時差,日本8點的時候,準時聽自己的節目。
訪談來賓的時候,腦袋通常是「滿載運轉模式」,除了要顧及來賓的回答、還要同時想下一個問題,專注力跟思考完全在對話上。
有時候一天連著錄幾個訪問,結束後腦袋滿了,我常會錯亂今天訪了哪位來賓,講過哪些精彩的內容。
節目整體好不好聽,錄音的時候聽不出來,剪接的時候也不會知道,要等到播出後完整聽一遍,才會有答案。
聽播出節目的時候,就像切換成「被按摩的耳朵模式」,可以放空腦袋,感覺像是用第三者的角度去享受節目。
這時候學員常會說:「我不敢聽自己的節目,覺得自己聲音不好聽。」
大家對於自己的聲音「不好聽」,其實只是不習慣聽自己的聲音。透過重聽節目,慢慢習慣,甚至會開始喜歡自己的聲音。
我覺得養成「重聽」的習慣,對節目製作會有幾個幫助
一,能發現當下忽略的亮點。
錄音時專注在流程,很多來賓的金句或細節容易錯過,重聽能把那些「當下沒抓到」的閃光點再撿回來。
二,可以檢視訪談時的節奏與流暢度。
錄音或剪接都像在近距離看畫,重聽就像退一步看全景,能清楚感受到節目的起承轉合是否順暢,哪裡拖了、哪裡快了。
三,培養主持與製作的敏感度。
一次次重聽,會更敏銳地察覺自己的語氣、提問方式、與來賓互動的化學反應,而這些累積,會成為下一次訪問時的養分。
重聽的時候,也會有驚喜:
好笑的地方再笑一次,感動的地方再被觸動一次。
對我來說製播節目不只是工作的一部分,更是一種持續陪伴自己成長的練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