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書店-非典型聊書podcast|推薦頻道

引書店-非典型聊書podcast|推薦頻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你也是podcast的重度用戶嗎?

我因為之前每天有三小時的通勤時光(真的很久),

現在又因為想在休息時間多讓眼睛真正放鬆,不要盯著螢幕,

可是,很貪心,還是想善用這些零碎時間來獲取新知,或單純填補空白,

這些「半空白時段」,podcast就成為陪伴的好朋友!


我常聽的頻道還滿多的,

第一次來寫podcast推薦文,

就輕推一下可能相對冷門的頻道「引書店」!

(本名好像是「406 台中市北屯區崇德路二段301-1號」,不過打店名就蒐得到了,或點apple podcast連結


從頻道名稱可以猜到,他們是一個獨立書店的團隊,

但可不僅止於此!

同時也有在做企劃、接商案,還會自辦講座、各種有趣形式的活動,

而主持人本身更有超多斜槓身分,

諸如:執業中醫師、地方選舉候選人,酷吧!


先說說「3個(我認為的)頻道特色」:

  1. 每集時長超~長--單集兩個小時左右,可以聽得很過癮,不用換台切來切去。
  2. 觀點獨特--特別適合(想)斜槓人、成長型心態的人、想更認識自己的人。
  3. 有趣的說書、深度的閒聊--作為挑剔的聽眾,有時就會覺得說書台太僵硬沉悶、閒聊台太家常閒話...苛刻的需求居然被滿足了!

最厲害的,還是第二個特色,

主持人雜食的背景讓他們的見解真的很有啟發性!


引書店的選書品味很好,在「刁鑽」與「大眾」之間取得很棒的平衡,

常常透過他們而認識從沒聽過,或者在架上看到會忽略的書。

這點,就很像是在逛獨立書店會有的意外收穫。

滿足挖寶、獵奇的心情。


而長久下來讓人特別喜歡的是,

從他們聊書的過程,

會讓人真正體驗到什麼是「與書本對話」

不知道你是否也有這種感覺?

有些說書頻道就比較像在聽「文摘」或「重點整理」而已...

要與書本對話確實很不容易,

掏出自己的靈魂跟另一個靈魂碰撞,

如果你也和我一樣想練習這項技能,他們提供很好的示範喔~


從引書店分享的內容,啟發我滿多行動,也解答了一些人生問題。

舉例來說,

我剛離開的上份工作,是個幾乎所有人都會選擇直接做到退休的工作。

當我選擇離職時,很多人跟我說:

「你很有『勇氣』耶!」

那時我就一直在想,

這個「勇氣」代表的究竟是什麼意思?

而在引書店聊《恐懼的原型》這本書時,講到一個我覺得很有共鳴的概念:

「勇氣」不是衝動行事,而是能用平穩的情緒理性做出決斷,相信自己做的事情是有價值的,堅持做該做的事。

聽完這句話後,我按下暫停鍵思量許久...

離職前,我很擔心自己是不是被情緒激起而衝動莽撞地做決定,

(為此,我還比預計的又再多沉澱了兩週才做出行動)

現在想來,嗯,我確實很有勇氣啊!

(讓我對自己的選擇有了更深的理解與安慰。)


「引書店」是一個非典型的聊書頻道,

內容更大的比重落在:

主持人透過書籍內容引出自己豐富的閱歷與見解,

同時示範我們可以如何與書本對話,

再如何把這些內容轉化成創新的提案,不論是對於工作或生活面向。


推薦大家在通勤、煮飯、做家事、運動等有較長片段時,點開來聽聽看喔!

附上引書店 apple podcast連結



avatar-img
逗點的沙龍
56會員
69內容數
想記錄:替平凡劃上「逗點」,追尋心之所嚮;為繁忙打個「逗點」,上路去旅行。 我發現文字的力量驚人,文字可以敦促人思考、文字可以觸發新的想法、文字可以引導思考的深度,更迷人的是,還可以擴展思考的影響力--這是我開始寫、持續寫的原因。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逗點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什麼時候是好時候》是一本深入探討時間和生活的書籍,作者提出了人們心理狀態與行為最適合進行的「好時候」與「好方法」。除了對特殊時間點的探討外,書中還提到了腦力使用時機的規劃。作者提供了實用的方法幫助讀者找出屬於自己的時間週期,並分享了讓人受益良多的想法和時間駭客指南。
這是一篇關於辭職的個人經驗分享,作者認為辭職不一定要等到在一個地方圓滿了才選擇離開,只要能從過程的磨難中幫助自己認知到待解課題是什麼,就已是個收穫。
這本書分享了作者辭職後的生活經驗,提出三點內容:人生所需不多、空出時間是必要、安心待業的五個方法。文章主要介紹了這些內容,並提及作者個人經驗和看法。
一開始是被書名吸引,《我不想活得正確,只想活得像自己》這書名取得真好。 打中一種客群—乖乖順應某種正確而活許久,但內心又對現狀有諸多懷疑,正在想像、或嘗試、或已邁開行動勇敢順著自己的心意而過。體感覺得,符合這本書受眾的女性應該滿多的(還剛好就是會想透過閱讀書籍這個管道來增進自我的一群人)。
當我有提辭職的想法時,發現這個決定竟然不僅只是對自己能交代就好,也不只是我和主管達成協議就好,這個決定還牽動了好多我不想傷害的人。 例如,那些昨天才一起苦笑著聊了這個那個的好夥伴們。即使我的離開會符合勞基法規定的提早30天宣告,但是天知道公司能不能即時補上人力?原本歸我的這些工作,要由誰來擔起呢?
有一句話說:「當你真心渴望一件事,全世界都會一起來幫你」。 開始有「離職」念頭之後,我發現,這句話不只如此...
《什麼時候是好時候》是一本深入探討時間和生活的書籍,作者提出了人們心理狀態與行為最適合進行的「好時候」與「好方法」。除了對特殊時間點的探討外,書中還提到了腦力使用時機的規劃。作者提供了實用的方法幫助讀者找出屬於自己的時間週期,並分享了讓人受益良多的想法和時間駭客指南。
這是一篇關於辭職的個人經驗分享,作者認為辭職不一定要等到在一個地方圓滿了才選擇離開,只要能從過程的磨難中幫助自己認知到待解課題是什麼,就已是個收穫。
這本書分享了作者辭職後的生活經驗,提出三點內容:人生所需不多、空出時間是必要、安心待業的五個方法。文章主要介紹了這些內容,並提及作者個人經驗和看法。
一開始是被書名吸引,《我不想活得正確,只想活得像自己》這書名取得真好。 打中一種客群—乖乖順應某種正確而活許久,但內心又對現狀有諸多懷疑,正在想像、或嘗試、或已邁開行動勇敢順著自己的心意而過。體感覺得,符合這本書受眾的女性應該滿多的(還剛好就是會想透過閱讀書籍這個管道來增進自我的一群人)。
當我有提辭職的想法時,發現這個決定竟然不僅只是對自己能交代就好,也不只是我和主管達成協議就好,這個決定還牽動了好多我不想傷害的人。 例如,那些昨天才一起苦笑著聊了這個那個的好夥伴們。即使我的離開會符合勞基法規定的提早30天宣告,但是天知道公司能不能即時補上人力?原本歸我的這些工作,要由誰來擔起呢?
有一句話說:「當你真心渴望一件事,全世界都會一起來幫你」。 開始有「離職」念頭之後,我發現,這句話不只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