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人一輩子都在為錢辛苦:努力工作、存錢、精打細算地過日子,卻始終感覺財富累積的速度跟不上理想。問題可能不在努力的程度,而在我們是否相信了錯誤的理財觀念。過去:牛奶幾乎被當成小孩必喝的「長高聖品」,現在:雖然牛奶含鈣,但骨骼生長還與基因、運動、睡眠等密切相關,喝牛奶≠一定會長高,這故事告訴我們傳統觀念不見的是對的。
觀念一:銀行存款是財富的「隱形殺手」
我們常認為「錢存在銀行最安全」,但我認為銀行存款只需保留半年的生活所需,其餘應投入能產生更高報酬的投資。
原因在於時間與通膨。長期下來,銀行利率的回報遠不及投資的複利增長。就好比諾貝爾獎基金會當年因保守投資放在銀行生利息差點破產,後來改投股票和房地產才成功翻身,這就是最好的例子。觀念二:省吃儉用已經過時它不是致富關鍵
勤儉固然重要,它是累積財富的起點。但財富的飛躍來自於「錢滾錢」的投資效應。
舉個例子,如果每月只要投資三千元經過20年後,靠投資報酬累積的財富,遠遠超過省吃儉用存在銀行所能存下的金額。致富的核心在於理財,而不是單純多賺或少花。
觀念三:財富驚奇總發生在最後一哩路
投資真的需要耐心,有句諺語吃快很容易摔破碗或是欲速則不達。前十年可能只看到一點點成果,因為成本才一點點所以比較沒有感覺,但到了第二十/三十甚至四十年後(看本金初始有多少),財富卻會呈幾何級數般暴增。
複利的魔力往往在後期才展現,因為成本已經變多了。這就像馬拉松比賽。需要的是毅力,而不是百米衝刺的爆發力。
觀念四:投資最高心法是「隨時買、不要賣」
這聽起來很荒謬,只要投資成長型指數基金需大型的及成立時間較長的,但其實背後有深厚的理論支持。
- 隨時買:放棄預測市場,長期趨勢永遠向上。
- 不要賣:長期持有,克服恐懼與貪婪,才能享受複利成果。
簡單、有效,卻是最難堅持的投資哲學。
觀念五:財富要可以「傳承」
很多人一生忙著賺錢,卻忘了賺錢後該如何持續保有資產。
我們應該為自己設定一個明確的財富目標,達成後便轉而追求更有意義的事情,若有子女的話應該如何教育他們的理財思維才能讓您的資產永遠的延續下去。財富的價值,在於它能夠讓人生更美好。
結語:改變,從現在開始
致富關鍵不在於技巧有多高深,而是能否用正確的思維堅持長期行動。
那麼,從今天開始,你最想先改變哪一個根深蒂固的理財習慣呢?可以在留言告訴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