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願意犧牲假期自主性去當鏟子超人,這解釋人都有意識去追求一個理想、美好的個體自我。這就是儒家強調的人性「向善」。
「向」解釋是力量,是追求。向善,是我追求當一個善良的人。
在人性的光譜裡,人一定都有裡有晦澀面或說自我幽微,但至少這一刻面對天災,很多人願意盡棉薄之力選擇去幫助別人成全自己是好人,可以驅逐黑暗的光圈,這一刻是高光的。哪怕只是模仿,刻意的學習,都可以成為孔子說的「成仁」的可能。成仁是什麼?是「自我實踐」,我們大家都願意去行動,就是一種公民意識,至少在這年代,我們彼此點亮一點光與希望。
至於「本善」是不可能的。人一出生沒有自我意識,何來區分善與惡,這是多數人對於中國儒家思想的誤解。西方不認為也不承認人性本善與本惡這命題。因為人生從來唯有透過學習、通過實踐,才會理解一些道理與意義。
雖然是天災無情或是說政府失能,才有光復這一役,但至少讓我們知道性善與成仁可能性了。
或許更應該說,如果這世界可以選擇,沒有人想要當壞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