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薇趨勢/新匯流時代的 AI 裝置序曲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2025/09/29 23:27:47

經濟日報 王薇瑄(聲鮮時采科技營運長、科技媒體專欄作家)

OpenAI與前蘋果首席設計長Jony Ive的合作,是數位經濟近十年來最具象徵性的事件之一。據外媒報導,雙方正聯手開發一系列新型AI裝置,包括無螢幕智慧音箱、智慧眼鏡、數位錄音機,甚至是可穿戴的AI別針,最快可能在2026年底或2027年初問世。

消息同時透露,OpenAI已與蘋果供應鏈的重要廠商立訊簽約,並接洽歌爾聲學(Goertek)。這項合作若屬實,無疑是全球最強AI軟體公司與iPhone設計師的強強聯手,企圖開創一個AI時代的全新入口。

要理解這項合作的重要性,必須從數位匯流的脈絡來看。過去20年,數位經濟大致經歷了從網路、手機終端到應用程式的演進,但近幾年卻陷入瓶頸。智慧手機的年度更新缺乏驚喜,新分流裝置如穿戴裝置也難以推升到「匯流」的等級,整個數位經濟彷彿一攤死水,等待下一次的結構性破口。

這也是為什麼OpenAI與Ive的結合引起高度關注。OpenAI執行長Sam Altman曾表示,他希望開發的不是另一支智慧手機,而是一種「口袋大小、具備情境感知,且不需要螢幕」的裝置。這意味著未來的數位入口可能不是螢幕,而是以AI主導的語境理解。

若這樣的構想成功,使用者將不再需要長時間盯著螢幕,而是透過語音、手勢甚至環境感測,與數位世界互動。這正是「新匯流」的核心意義:打破過去以螢幕為中心的互動模式。

然而,從理想走向落地有極大挑戰。Humane的AI Pin和Rabbit R1都曾以「AI為介面」的口號登場,但市場反應冷淡。核心問題在於效能、功耗與使用情境不明確。AI模型若要在小型裝置上即時運作,必須在硬體設計、邊緣運算、低功耗晶片上有重大突破,更別說續航、散熱與成本控制。OpenAI雖然掌握最強大的AI模型,但能否將軟體能力順暢轉換成硬體體驗,仍是未知數。

不過,OpenAI在供應鏈與人才方面的布局透露出其決心。選擇Luxshare和Goertek不僅因為它們是蘋果的代工廠,更重要的是它們背後代表著一套成熟的品質控管與大規模量產能力。這意味著OpenAI不打算從零開始,而是直接借用iPhone供應鏈的成熟體系,加速產品落地。

此外,人才挖角更是關鍵。據報導,已有20多位蘋果的硬體與設計工程師加入OpenAI,再加上Jony Ive的設計團隊LoveFrom,這組合幾乎複製了蘋果的設計DNA,只不過這次服務的不是iOS,而是AI模型。

這項合作也給蘋果帶來隱憂。隨著人員流失、供應鏈合作夥伴的轉向,蘋果必須更謹慎地保護自己的生態系統。如果OpenAI成功將無螢幕AI裝置推向市場,將對iPhone的地位形成挑戰:數位入口的中心,可能第一次出現「非手機化」的選項。

這項嘗試是否能真成為下一次匯流的契機?答案仍未可知。AI裝置要成功,必須跨越三大門檻:技術上要解決效能與功耗的矛盾;市場上要說服使用者改變長久以來依賴螢幕的習慣;生態上則要吸引開發者投入新平台,否則裝置將成為缺乏豐富應用程式的孤島。Humane的失敗就是最好的例子。

然而,即便風險巨大,這場嘗試的象徵性仍不可忽視。OpenAI是這個世代最具代表性的軟體公司,Jony Ive是上一個世代最具代表性的設計師。當兩者選擇攜手,並將蘋果供應鏈與人才一併納入,這背後就是一次「新匯流」的宣言:數位經濟的下一個入口,不會再是單純的手機或應用程式,而是以AI為核心的全新裝置。如果這項合作成功,我們或許將看到十年前iPhone帶動應用生態的歷史,在AI裝置上再次重演。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王薇瑄的沙龍
25會員
116內容數
Podcast節目【數位趨勢醬子讀】的專欄作家文章匯流 從科技新聞帶你看產業趨勢,有別於坊間搖旗吶喊式的附和,本節目提供的獨家觀點絕對讓你耳目一新! 你想知道科技新聞背後的微趨勢將如何改變我們的未來嗎?跟著兩位專欄名家一起看就世界還沒發現的微趨勢吧!
王薇瑄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9/16
近期國際社群平台掀起一股「自動翻譯」浪潮。YouTube、Reddit、Instagram都推出將內容翻譯或自動配音成當地語言的服務。對使用者來說,點開跨國影片時,語言門檻似乎正在消失。乍看之下,這是「全球化」的福音,但這份科技紅利卻正消解「內容」最核心的文化底蘊。
2025/09/16
近期國際社群平台掀起一股「自動翻譯」浪潮。YouTube、Reddit、Instagram都推出將內容翻譯或自動配音成當地語言的服務。對使用者來說,點開跨國影片時,語言門檻似乎正在消失。乍看之下,這是「全球化」的福音,但這份科技紅利卻正消解「內容」最核心的文化底蘊。
2025/09/02
人工智慧正進入一個新的臨界點。從MetaAI到OpenAI的最新模型,平台商在「安全」與「個性化」之間左右為難:一方面,他們不斷宣示要打造更中立、更理性的機器人;另一方面,卻又提供使用者幾句話就能扭轉AI個性的自由。這樣的矛盾,在最近的發展中被凸顯得更清楚。
2025/09/02
人工智慧正進入一個新的臨界點。從MetaAI到OpenAI的最新模型,平台商在「安全」與「個性化」之間左右為難:一方面,他們不斷宣示要打造更中立、更理性的機器人;另一方面,卻又提供使用者幾句話就能扭轉AI個性的自由。這樣的矛盾,在最近的發展中被凸顯得更清楚。
2025/08/19
2025年8月1日,川普政府宣布對台灣課徵20%關稅。表面看來,這比4月首波公布的32%稅率「緩和許多」;但若與日韓等國最終談成的15%相比,仍然偏高,這凸顯台灣在這場談判過程所承擔的相對代價。重點不在少了多少,而是在相對競爭力上輸了多少。
2025/08/19
2025年8月1日,川普政府宣布對台灣課徵20%關稅。表面看來,這比4月首波公布的32%稅率「緩和許多」;但若與日韓等國最終談成的15%相比,仍然偏高,這凸顯台灣在這場談判過程所承擔的相對代價。重點不在少了多少,而是在相對競爭力上輸了多少。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Apple在10日舉行的全球開發者大會(WWDC),將最新的「蘋果智慧」(Apple Intelligence)融入包括Siri在內的一系列app,並宣稱將與OpenAI結盟 ,未來將準備與ChatGPT整合,Apple當天股價不漲反跌1.91%,但不少機構分析師對於Apple終將趕上AI浪潮...
Thumbnail
Apple在10日舉行的全球開發者大會(WWDC),將最新的「蘋果智慧」(Apple Intelligence)融入包括Siri在內的一系列app,並宣稱將與OpenAI結盟 ,未來將準備與ChatGPT整合,Apple當天股價不漲反跌1.91%,但不少機構分析師對於Apple終將趕上AI浪潮...
Thumbnail
蘋果發表會已經大概講述全新的系統 主要就是Apple Intelligence 全新的個人智慧系統 總結就是AI的輔助可以讓生活想像擴大到哪個階段就是市場的共鳴 這次第二季收尾的題材也就是蘋果手機的AI功能想像 2022~2024第一季都是摺疊手機的想像,主要是成長性爆發最容易算數學,這
Thumbnail
蘋果發表會已經大概講述全新的系統 主要就是Apple Intelligence 全新的個人智慧系統 總結就是AI的輔助可以讓生活想像擴大到哪個階段就是市場的共鳴 這次第二季收尾的題材也就是蘋果手機的AI功能想像 2022~2024第一季都是摺疊手機的想像,主要是成長性爆發最容易算數學,這
Thumbnail
AI伺服器成長預期2028年的數學也已經逐漸都有人算出來了 這就是正常的未來產業週期,無可避免也是歷史慣性 過去的智慧型手機跟電動車都表演過了 硬體先領先市場市佔率想像力之後才是軟體的週期還有電子零組件的價值提升想像 就像近期很多人討論巴菲特賣蘋果的操作 巴菲特買蘋果是在2016年跟現
Thumbnail
AI伺服器成長預期2028年的數學也已經逐漸都有人算出來了 這就是正常的未來產業週期,無可避免也是歷史慣性 過去的智慧型手機跟電動車都表演過了 硬體先領先市場市佔率想像力之後才是軟體的週期還有電子零組件的價值提升想像 就像近期很多人討論巴菲特賣蘋果的操作 巴菲特買蘋果是在2016年跟現
Thumbnail
經過生成式AI一年多的洗鍊,相信大家對「AI創造內容」不再感到陌生。然而,AI在數位匯流發展上,仍屬於軟體與應用服務,使用情境也多在智慧型手機與電腦。2007年第一支iPhone誕生,正式開啟數位匯流的大門,智慧型手機上的App(軟體與應用服務)驚艷市場。
Thumbnail
經過生成式AI一年多的洗鍊,相信大家對「AI創造內容」不再感到陌生。然而,AI在數位匯流發展上,仍屬於軟體與應用服務,使用情境也多在智慧型手機與電腦。2007年第一支iPhone誕生,正式開啟數位匯流的大門,智慧型手機上的App(軟體與應用服務)驚艷市場。
Thumbnail
蘋果AI投資與第一個使用OpenAI模型的機器人影片釋出,市場將關注3/18(一)NVDA年度AI大會,本週五美國四巫日期權換約或到期前夕近一週震盪。
Thumbnail
蘋果AI投資與第一個使用OpenAI模型的機器人影片釋出,市場將關注3/18(一)NVDA年度AI大會,本週五美國四巫日期權換約或到期前夕近一週震盪。
Thumbnail
數位化時代中,人工智能(AI)已成為推動創新和進步的關鍵力量。本文探討AI的現狀、挑戰以及未來可能性,並提出負責任地發展和使用AI的思考。
Thumbnail
數位化時代中,人工智能(AI)已成為推動創新和進步的關鍵力量。本文探討AI的現狀、挑戰以及未來可能性,並提出負責任地發展和使用AI的思考。
Thumbnail
#智能化 這個趨勢就像來潮的姨媽,已經勢不可擋惹。 美國許多大廠科技業已經大刀裁員,預計將用AI來取代人員作業,更不用說跟AI掛鉤的產業,也是一路開花。 因此,選擇投資高潛力AI項目,會是今年獲益的大關鍵。 今天就讓我們來聊聊最近討論度直上雲霄的 AI Pin,以及它的代幣「AI」。 首
Thumbnail
#智能化 這個趨勢就像來潮的姨媽,已經勢不可擋惹。 美國許多大廠科技業已經大刀裁員,預計將用AI來取代人員作業,更不用說跟AI掛鉤的產業,也是一路開花。 因此,選擇投資高潛力AI項目,會是今年獲益的大關鍵。 今天就讓我們來聊聊最近討論度直上雲霄的 AI Pin,以及它的代幣「AI」。 首
Thumbnail
AI晶片將成終端與消費品標配,符合日前提及AI帶動新一波產品迭代更新,預計今年春天搭仔NVDA AI PC晶片的筆記型電腦上市,並關注待設備與語言模型搭配,有助於AI應用發展,顯示AI發展仍處於早期階段。
Thumbnail
AI晶片將成終端與消費品標配,符合日前提及AI帶動新一波產品迭代更新,預計今年春天搭仔NVDA AI PC晶片的筆記型電腦上市,並關注待設備與語言模型搭配,有助於AI應用發展,顯示AI發展仍處於早期階段。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