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病毒式傳播」爆紅?網絡傳播專家教你如何打造「引爆點」,成功帶動目標受眾行為改變--《引領瘋潮》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品牌、組織、理念推動者都夢想自己想要溝通的訊息能鋪天蓋地迅速傳播、產生明顯的影響,但要如何做到?為什麼經常看到集各種宣傳優勢於一身的新事物功敗垂成,但些看似異想天開的小眾創新卻又一飛沖天?有沒有什麼因素是決定訊息的傳播範圍與效果的關鍵條件呢?這正是《引領瘋潮》要解答的問題。

從2020 年開始延燒全球的Covid-19 疫情,讓所有人都充分理解與感受到冠狀病毒的威力,藉由感染與傳布,源自中國武漢的新型病毒竟然可以很快的遍及全世界。而這也是我們在談到行銷、趨勢、傳播時很愛運用的概念:Go Viral 病毒式行銷--像病毒般迅速傳播、產生明顯的影響,但真的有這麼簡單嗎?

能否做到「病毒式傳播」?先了解「簡單傳播」與「複雜傳播」的差異

《引領瘋潮》作者戴蒙.森托拉在賓州大學任教,長期以各類型的「網絡」以及其產生的效應為研究主題,探究網絡的傳播對於人的行為改變產生的影響,以及如何有效引發受眾產生行為的改變。他發現我們常用的「病毒式傳播」這種比喻方式有個問題:假如傳播的目的只是要讓人知曉一件事或接收到一個訊息,當傳播到、讓受眾知道就達成任務,那麼過程的確是可以類比為「病毒擴散」,作者戴蒙.森托拉稱這類傳播為「簡單傳播」。

但是如果傳播的目的是想要推動重要的改變,那麼光是傳播資訊是不夠的,人們在接觸到新的行為或想法之後,並不會自動買帳,還需要他進一步主動地做出接受或拒絕的決定,在決策過程中會受到他的認知與情緒影響,不會像是病毒感染那麼簡單,如同Covid-19疫情蔓延的當下,要人們戴口罩、接種疫苗,保持社交距離,並不會一下子大家都照辦,甚至會有人持續抗拒的情況。《引領瘋潮》書中稱這類型的溝通為「複雜傳播」。假如攸關個人健康與生死的防疫措施,都還要克服重重困難才能說服奏效,就可以理解光靠傳播要推動行為改變,並不是件容易的事。

迷信名人、KOL是改變潮流的關鍵?你也許弄錯了什麼

除了對「病毒式傳播」的概念有錯誤的期待之外,另一個常見的迷思就是「只要靠名人/網紅就可以帶動潮流」了。許多人會指出許多事例,言之鑿鑿地證明名人效應的確存在,也造成了許多品牌寧可以多達百萬美元的高額預算,希望透過網紅、名人的社群影響力,為自己的產品加持。

《引領瘋潮》書中引述「2009年4月17日歐普拉在她的節目公開用手機發出她的第一則Twitter 貼文」案例,許多人都認為是歐普拉帶動了Twitter (現在服務改名為「X」)的爆紅,但戴蒙.森托拉要告訴你,事實是:在2009年一月起,Twitter 的使用者人數就已經是以每個月翻倍成長的速度在擴張,與其說是歐普拉帶動Twitter 廣為流行,還不如說是歐普拉感受到Twitter正當紅的趨勢,跟上了這個潮流。很多這類型的案例背後,都有著類似的背景。

名人迷思之所以有說服力,是因為這套論述符合人們對「英雄」「領袖」的熱愛,相信「一個獨特而與眾不同的人,為我們指出方向、揭櫫理想」的浪漫。然而要改變眾人的行為,並無法這麼簡單就達到效果。

弱連結有助於資訊廣為傳播,但強連結才能帶動實質改變

因爲創新與改變能夠成功的條件之一是「讓足夠多、盡量多的人能夠知道」,因此社群網路是現今要達到令人廣為周知最有效的管道,「六度分隔理論」中藉由人與人之間的弱連結使訊息突破既有人際圈的限制,也被認為是打破同溫層的關鍵助力。但就如同前述的「名人迷思」一般:光是知道還不夠,要推動改變還有其他需要克服的阻力,以下就是阻礙創新傳播的四大關卡:

  1. 配合度:有些創新就是要「一群人一起用」才有吸引力,就像是社群服務、即時通訊,如果用的人不夠多,就無法形成網絡效應,就如《引領瘋潮》書中提到Google 的社群服務G+,雖然推出時廣為世人所知,但只要身邊的人沒在用,我們自己也不會想用。
  2. 可信度:有些創新的效力或安全性會遭到質疑,唯有採用的人越多,才越能讓人認為值得花時間或金錢在上面。
  3. 正當性:有些創新必須要經過社會的普遍認同,才能夠開始傳播,假如過程中讓人覺得自己像是另類、怪咖,會尷尬或有損名聲,那麼就會無疾而終。
  4. 興奮度:有些創新和行為,必須是一群人對此都覺得興致勃勃,才有吸引力,所謂的「社會亢奮」指的就是這樣的現象。許多社會運動或抗議都是因此而決定其成敗。

要克服上述的四大關卡,並無法仰賴弱連結,反而是必須依靠強連結:唯有一再的從我們認為關係密切、認同的同儕處接受到訊息或是實際見到他們的行為,才能夠引發我們參與、仿效,逐步增強我們接受創新與改變的意願與決心。

要讓人改變行為,關鍵在於讓他感受到「攸關性」

近一步探究要說服人們改變行為時,你認為能夠說服他的論述和證據,會是來自於「他想成為的那種人」呢,還是「和他相似的人」呢?舉例,想要說服一個人藉由運動、健身、改變飲食習慣來減重,對他有影響力的意見,會是來自於IG、螢幕裡體態標準、線條完美的人,還是身邊也在努力克服體重問題,開示有成果的人呢?

作者戴蒙.森托拉藉由他在打造「健康夥伴」社群的實際測試,得出了明確的結論:相較於來自於那些已經成功維持好身材的人的資訊,社群裡的成員採納那些來自於和自己一樣身材欠佳、腰間有贅肉的人的建議的機率會高出一倍,也就是:人們比較願意相信和自己相似的人的資訊和意見

我們對於其他和我們年齡相近、文化背景相仿、工作和家庭情況相似的人,大多會有類似的觀點,別人與我們越相近,我們就越容易產生共鳴。這也就是「複雜傳播」中面對的「攸關性原則」--想要打破人們抗拒改變的慣性,就必須看到這些改變對於「像我們這樣」的人來說的好處,才有說服效果。

關於建立「攸關性」,書中彙整出三大原則:

  • 原則一:如果是需要提升「可信度」,要有證據證明這項創新「對自己有用」,那麼就需要看到有許多和自己類似的採用者意見,才能構成攸關性
  • 原則二:如果是要讓人感受到有歸屬感和團結,這時候同樣需要看到和自己相似的人一起參與,才有助於推動改變。
  • 原則三:如果是需要感受到「正當性」,也就是要證明這件事已經廣泛地被大眾接受,這時候凡而是要看到許多不同族群、不同類型,彼此並不相似的人都已經採納,才會說服人改變行為。

所以,同樣是感受到「攸關性」,也有不同的心理標準呢,人心真的相當複雜(笑)

如何突破「引爆點」?臨界門檻是25%

當人們的行為開始改變,那麼一項改變要如何成為約定俗成的「新日常」呢?書中舉了一個例子:過往商務人士會面的禮儀是握手,但也開始有商務人士因為要表達輕鬆、熱情,又或者是為了減少接觸感染,用「互相輕輕擊拳」取代握手,這時候問題來了:知道這個現象的我們,下一次在商務社交場合,究竟要伸出手準備握手,還是輕輕握拳準備擊拳呢?而要讓大家都很自然地用擊拳取代行之有年的握手,又該如何讓大家養成新習慣呢?

作者戴蒙.森托拉嘗試要解開這個謎題,他創建了10 個社群,模擬這種「成員兩兩之間要養成相同行為,且成為社群共通行為模式」的情境,在這10 個社群裡,他分別埋了一定比例的「樁腳」,嘗試引導特定的行為,比例從17% 到31% 不等,實驗的結果是:群體內唯有超過25% 的人都採用同一行為,才能明顯影響其他人改變原有行為模式,採納相同的行為。也就是,當你觀察到每四個人就有一個人採取「彼此輕輕擊拳」代替握手時,你才會有意願也改用這樣的方式。

所以社會改變之所以看似困難,但又往往見到一項行為突然席捲風潮,原因就在於是否有突破「引爆點」比例(據書中的論點是整個群體的25%),只要能堅持讓改變漸漸影響一定比例的人,之後所有人都會受到影響。書中引用了「美國農業中的玉米品種改良」和「德國推行家庭安裝太陽能板」等案例,說明「引爆點」效應真實的展現。

如何成功傳播理念、推動改變,這是《引領瘋潮》要教給我們的方法。不需要是名人,也不需要具有龐大資源,只要運用正確的方式,你我也有機會可以成為意見領袖。


22.6K會員
170內容數
持續分享商業好書閱讀心得與整理,以及人生下半場的轉型心得,歡迎你一起交流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只賣我想要的》作者野崎亙是成功經營日本多個人氣連鎖品牌的幕後推手。他認為與其藉由市場調查來了解消費者的偏好,不如先從釐清自己的需求與想法開始。品牌主必須重視「假如自己是消費者,真的能夠接受那個產品或服務嗎?為什麼會想購買呢?」的答案。只有深入去挖掘消費者的想法作為產品或服務的起點,才能夠引起共鳴。
我們常想做出某種改變但未必能達成,多半會認為改變非常困難,但行為科學家告訴我們:問題在於是否用對方法。《達標》作者艾雅雷費雪巴赫研究「目標心理學」長達20年以上時間。她認為要成功地引導與駕馭自己,第一步是「選一個目標」,因為正確的目標就如同影響力強大的咒語一般,能讓人不顧代價盡全力朝目標的方向前進
創意大師狄波諾一生持續提倡「創意思考是一種可養成的技能」這個觀念,70多本著作從創意思考的不同面向與方法切入。大師不只把「創意思考」做為傳授的主題,連「教」創意的手法也極富創意。《非線性創新思維》用「玩遊戲」的概念來設計本書的內容,有62個主題、規則不同的遊戲,就一個單人實作的創意思考工作坊一般。
若把人生視為賽局,如何獲得成功會是思考的重心。魏特利博士認為人生的成功不只靠機運或偶然,而是可以自主的,那是一種心性、一種態度,更是一種生活風格,可以透過學習與實行獲致。而「正向思考」與「自我主導」這兩大思維模式正是魏特利博士所提出「致勝心理學」的核心觀念,以此發展出人生贏家有別於常人的心理特質。
網路文章因為SEO考量,字數會控制在2000 字左右,內容過於零碎,包含的「知識點」有限,只算是片段的資訊。也許適合作為聊天、談話的主題或刺激想法的引子,但不足以構築成完整的知識。書籍的架構與篇幅加上完整的脈絡敘述與作者觀點,才能夠把片段的資訊相互連結,導出知識與知識之間的關聯,與產生進一步的洞察。
一生不過就是4,000個星期,要以「時間有限」的心態去思考,而不是妄想把各種事務都一股腦塞進自己的時程表裡。如果我們不深思自己的時間該用在哪些對自己人生有意義的事情上,那麼待完成的工作就會像是終點線不斷向後退的跑道般怎麼樣都跑不完,待辦夾也會如同薛西弗斯的巨石般不斷滾落,最後不免焦慮與失落的結果。
4/5人生4千個禮拜
《只賣我想要的》作者野崎亙是成功經營日本多個人氣連鎖品牌的幕後推手。他認為與其藉由市場調查來了解消費者的偏好,不如先從釐清自己的需求與想法開始。品牌主必須重視「假如自己是消費者,真的能夠接受那個產品或服務嗎?為什麼會想購買呢?」的答案。只有深入去挖掘消費者的想法作為產品或服務的起點,才能夠引起共鳴。
我們常想做出某種改變但未必能達成,多半會認為改變非常困難,但行為科學家告訴我們:問題在於是否用對方法。《達標》作者艾雅雷費雪巴赫研究「目標心理學」長達20年以上時間。她認為要成功地引導與駕馭自己,第一步是「選一個目標」,因為正確的目標就如同影響力強大的咒語一般,能讓人不顧代價盡全力朝目標的方向前進
創意大師狄波諾一生持續提倡「創意思考是一種可養成的技能」這個觀念,70多本著作從創意思考的不同面向與方法切入。大師不只把「創意思考」做為傳授的主題,連「教」創意的手法也極富創意。《非線性創新思維》用「玩遊戲」的概念來設計本書的內容,有62個主題、規則不同的遊戲,就一個單人實作的創意思考工作坊一般。
若把人生視為賽局,如何獲得成功會是思考的重心。魏特利博士認為人生的成功不只靠機運或偶然,而是可以自主的,那是一種心性、一種態度,更是一種生活風格,可以透過學習與實行獲致。而「正向思考」與「自我主導」這兩大思維模式正是魏特利博士所提出「致勝心理學」的核心觀念,以此發展出人生贏家有別於常人的心理特質。
網路文章因為SEO考量,字數會控制在2000 字左右,內容過於零碎,包含的「知識點」有限,只算是片段的資訊。也許適合作為聊天、談話的主題或刺激想法的引子,但不足以構築成完整的知識。書籍的架構與篇幅加上完整的脈絡敘述與作者觀點,才能夠把片段的資訊相互連結,導出知識與知識之間的關聯,與產生進一步的洞察。
一生不過就是4,000個星期,要以「時間有限」的心態去思考,而不是妄想把各種事務都一股腦塞進自己的時程表裡。如果我們不深思自己的時間該用在哪些對自己人生有意義的事情上,那麼待完成的工作就會像是終點線不斷向後退的跑道般怎麼樣都跑不完,待辦夾也會如同薛西弗斯的巨石般不斷滾落,最後不免焦慮與失落的結果。
4/5人生4千個禮拜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灑花樣) 共產黨可能撐不住囉,說要共存囉 所以我要調侃,說台灣防疫死很多人的各位,接下來要看的是一場死亡大戲 . 為什麼我會這樣子說 (微笑樣) 這是兩岸三地的第一個盲點 為什麼國外那種 從最毒的武漢肺炎病毒開始緩慢共存,到奧米克戎已經習慣的國外 他們的數據為什麼可以讓中國學習,讓台灣參考???
Thumbnail
這一次疫情對台灣會是一股全然清理的能量,這疫情終極帶來的是面對生命的考驗,它要扣問的並不是你會如何死,而是你打算如何生?這是比較少人會去思考到的面向,因為如果只用恐懼的視角去看,他是死亡的前兆;但若是用祝福的觀點去看,他是全然的重生。這是對神聖二元性的最高致敬。
Thumbnail
感受到病毒是一個突刺體,他的內核是一顆灰褐色的圓球,形狀和顏色並不討喜,但是切開內核會有驚喜。 這是我們集體努力的成果,有人說我們是上帝的粒子,我們只是盡其所能地因為被創造出來,抓緊這個機會,憑藉著極其簡單的構造:複製、溝通、再造,在最快的時間裡取得自己不可撼動的生存權。
Thumbnail
我們追求的是「高密度」的簡報。簡單來說,追求的是「質量」而不是「重量」。決定簡報好與壞的,不在於重量;也就是說,投影片少不代表好,投影片多不見得壞。視簡報的範疇、對象、目的,而有不同的合適頁數。質量,才是決定受眾感受到優劣之分的原因
Thumbnail
找到你想成為的設計師典範,盡可能主動模仿學習。這個設計師可以是公司的主管,或是某某產業的專家,甚至坐你旁邊的同事。仔細觀察他的成長路徑和工作模式。如果可以的話,也可以試著透過Messenger或Linkedin社交軟體接觸,了解他是如何站上今天這個位置,或許能得到一些意外的收穫,少走一點冤枉路。
Thumbnail
最近大家聽到武漢肺炎,冠狀病毒就會聞聲色變,已經驚嚇到身旁有人咳一聲,大家都會走避的程度,甚至辦公室只要有人覺得不舒服,全公司人員立刻戴起口罩,主要原因就是這次,冠狀病毒引起的肺炎真的恐怖,不但有致死的可能,傳播速度還非常快!就在病毒人人痛恨的時候,你知道美國有玩具公司可能正在設計冠狀病毒大眼娃娃嗎
Thumbnail
別再用傳統方法經營粉絲,要站在粉絲的角度,不是客戶的角度,找到、培養、經營無敵粉---推書的一千種方法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灑花樣) 共產黨可能撐不住囉,說要共存囉 所以我要調侃,說台灣防疫死很多人的各位,接下來要看的是一場死亡大戲 . 為什麼我會這樣子說 (微笑樣) 這是兩岸三地的第一個盲點 為什麼國外那種 從最毒的武漢肺炎病毒開始緩慢共存,到奧米克戎已經習慣的國外 他們的數據為什麼可以讓中國學習,讓台灣參考???
Thumbnail
這一次疫情對台灣會是一股全然清理的能量,這疫情終極帶來的是面對生命的考驗,它要扣問的並不是你會如何死,而是你打算如何生?這是比較少人會去思考到的面向,因為如果只用恐懼的視角去看,他是死亡的前兆;但若是用祝福的觀點去看,他是全然的重生。這是對神聖二元性的最高致敬。
Thumbnail
感受到病毒是一個突刺體,他的內核是一顆灰褐色的圓球,形狀和顏色並不討喜,但是切開內核會有驚喜。 這是我們集體努力的成果,有人說我們是上帝的粒子,我們只是盡其所能地因為被創造出來,抓緊這個機會,憑藉著極其簡單的構造:複製、溝通、再造,在最快的時間裡取得自己不可撼動的生存權。
Thumbnail
我們追求的是「高密度」的簡報。簡單來說,追求的是「質量」而不是「重量」。決定簡報好與壞的,不在於重量;也就是說,投影片少不代表好,投影片多不見得壞。視簡報的範疇、對象、目的,而有不同的合適頁數。質量,才是決定受眾感受到優劣之分的原因
Thumbnail
找到你想成為的設計師典範,盡可能主動模仿學習。這個設計師可以是公司的主管,或是某某產業的專家,甚至坐你旁邊的同事。仔細觀察他的成長路徑和工作模式。如果可以的話,也可以試著透過Messenger或Linkedin社交軟體接觸,了解他是如何站上今天這個位置,或許能得到一些意外的收穫,少走一點冤枉路。
Thumbnail
最近大家聽到武漢肺炎,冠狀病毒就會聞聲色變,已經驚嚇到身旁有人咳一聲,大家都會走避的程度,甚至辦公室只要有人覺得不舒服,全公司人員立刻戴起口罩,主要原因就是這次,冠狀病毒引起的肺炎真的恐怖,不但有致死的可能,傳播速度還非常快!就在病毒人人痛恨的時候,你知道美國有玩具公司可能正在設計冠狀病毒大眼娃娃嗎
Thumbnail
別再用傳統方法經營粉絲,要站在粉絲的角度,不是客戶的角度,找到、培養、經營無敵粉---推書的一千種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