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之戰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在遙遠的未來,地球已不再是我們熟悉的模樣。人類文明在數百年的科技飛躍後,進入了一個基因編輯與生物計算主導的時代。城市不再由鋼筋水泥構成,而是由活體建築組成,這些建築的細胞會自我修復,甚至能根據環境變化調整形態。而人類的意識,也早已與基因數據庫連繫,思想與記憶可以透過基因序列傳輸,跨越時間與空間。


第一章:訊息的開端

縱天的手機螢幕亮起,一則來自英英的訊息跳出:

「其實很多期刊有表明生物競爭不是以動植物為單位,也不是以物種為單位,也不是以個體為單位,而是以基因為單位。比如,你我的性別染色體,X和Y會互相攻擊,而Y染色體落敗潰逃。這不是我在那邊文學性講法,是科學期刊用的字眼。少數生物學家才認識或願意認識到此事。」

縱天讀完訊息,眉頭微皺。他是新世代的基因程式設計師,專門為活體建築設計基因序列,讓它們能適應極端氣候。但英英這段話,讓他感到一絲不安。她提到的「基因競爭」,似乎不只是學術討論,而是某種更深層的暗示。

他回覆:「你在哪看到的?給我期刊名稱,我去查。」

英英很快回傳了一串參考文獻清單,裡面包括《Nature Genetics》和《Cell》上的幾篇論文,標題充滿術語:基因內衝突染色體間拮抗Y染色體退化假說。縱天點開一篇,開始閱讀。文章提到,性別染色體X和Y之間的競爭並非單純的遺傳學現象,而是一場微觀的「戰爭」,Y染色體在進化過程中逐漸失去基因片段,像一支節節敗退的軍隊。

「這有什麼實際意義?」縱天喃喃自語。他關掉螢幕,望向窗外。遠方的活體建築在夕陽下緩緩脈動,彷彿在呼吸。他突然想到,這些建築的基因序列也是他親手設計的——它們是否也在進行某種看不見的競爭?


第二章:基因的叛亂

幾天後,縱天接到一通緊急通話。呼叫者是英英,她的聲音急促:「縱天,你得來一趟實驗室!我們的活體建築……它們開始異常分裂了!」

縱天趕到實驗室時,場面已是一片混亂。原本應該穩定生長的建築細胞,現在卻像癌細胞般瘋狂增殖,牆壁上長出詭異的突起,散發出刺鼻的化學氣味。英英站在控制台前,指著螢幕上的基因序列分析圖。

「看這裡,」她說,「這些細胞的基因組裡,X染色體的片段正在壓制Y染色體的表達。Y染色體的某些片段完全沉默了,導致細胞分裂失控。」

縱天盯著螢幕,腦中閃過英英之前的訊息。「你是說……這是染色體之間的競爭?」

「不只是競爭,」英英低聲說,「這是一場戰爭。X染色體在試圖消滅Y染色體的影響力,甚至不惜破壞整個系統。」

縱天感到一陣寒意。他們設計的活體建築,內嵌了模擬人類基因的序列,以增強適應性。但現在,這些基因似乎有了自己的「意志」,在微觀層面展開爭奪。

「我們得關閉系統,」縱天說,「否則這棟建築會崩潰。」

「太遲了,」英英搖頭,「這種基因衝突已經擴散到其他建築。它們的基因序列在互相傳遞訊息,像病毒一樣。」


第三章:微觀的戰場

接下來的幾週,縱天和英英埋首研究,試圖找出基因衝突的根源。他們發現,這種現象不僅限於活體建築,甚至在人類基因數據庫中也開始出現異常。人們的意識數據開始出現斷續,記憶片段無故消失,彷彿基因數據庫本身正在被某種力量改寫。

「這不是單純的程式錯誤,」英英說,「X和Y染色體的競爭已經演化成一種全新的現象。基因不再只是被動的遺傳單位,它們開始表現出……策略性行為。」

縱天難以置信。「你是說,基因有意識?」

「不是意識,」英英糾正道,「而是一種進化驅動的邏輯。它們在競爭生存空間,X染色體試圖主導,Y染色體則在掙扎求存。這場戰爭的結果,可能會決定我們整個文明的命運。」

他們追溯到一篇鮮為人知的論文,作者是一位名叫卡爾森的生物學家。他在數十年前就提出警告:基因內衝突可能引發系統性崩潰,因為基因的「自私」本質會超越個體或物種的利益。卡爾森的理論被當時的學界忽視,但現在,他的預言似乎正在實現。


第四章:終極抉擇

為了阻止基因戰爭的擴散,縱天和英英設計了一種「基因防火牆」,試圖中和X和Y染色體之間的衝突。他們將防火牆植入活體建築和人類基因數據庫,試圖恢復平衡。

但防火牆的效果有限。基因的競爭似乎已進化到無法遏制的地步。最終,他們面臨一個艱難的抉擇:是否要完全清除Y染色體的序列,讓X染色體成為唯一的支配者?

「這等於改變人類的進化路徑,」縱天說,「我們不知道後果會是什麼。」

英英沉默片刻,然後說:「也許這就是進化的本質。基因從不關心我們,它們只關心自己的存續。」

在最後一刻,縱天選擇了一個折衷方案:他重新編寫了基因序列,讓X和Y染色體達成一種脆弱的共存狀態。活體建築停止了異常分裂,人類數據庫的異常也逐漸平息。但縱天知道,這只是暫時的和平。基因的戰爭從未真正結束,它只是潛伏在更深的層次,等待下一次爆發。


尾聲

數年後,縱天站在一棟新落成的活體建築頂端,俯瞰這座由基因驅動的城市。英英的訊息再次出現在他的視野中,這次是一段語音:

「縱天,你有沒有想過,我們也是基因戰爭的一部分?我們的選擇,我們的技術,也許只是基因操縱我們的方式,讓它們繼續這場永無止境的競爭。」

縱天沒有回應。他望著地平線,思考著一個問題:在這場基因之戰中,人類究竟是主宰,還是棋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一直都放在房間
10會員
617內容數
萬物皆空.. 需要的 只是一個乾淨明亮的地方
一直都放在房間的其他內容
2025/10/02
這是一個尋常的秋日午後,陽光從窗戶斜斜地灑進達比的房間,落在堆滿課本的書桌上。桌上的分子生物學課本攤開在「DNA複製」那一章,密密麻麻的筆記和螢光標記讓頁面看起來像一幅抽象畫。達比的頭髮亂得像鳥巢,眼睛因為熬夜複習而布滿血絲,腦袋裡全是什麼「聚合酶鏈式反應」和「轉錄因子」的名詞,彷彿這些術語正在他的
2025/10/02
這是一個尋常的秋日午後,陽光從窗戶斜斜地灑進達比的房間,落在堆滿課本的書桌上。桌上的分子生物學課本攤開在「DNA複製」那一章,密密麻麻的筆記和螢光標記讓頁面看起來像一幅抽象畫。達比的頭髮亂得像鳥巢,眼睛因為熬夜複習而布滿血絲,腦袋裡全是什麼「聚合酶鏈式反應」和「轉錄因子」的名詞,彷彿這些術語正在他的
2025/10/02
想像一下:閉上眼睛,試著在腦海中描繪一個紅蘋果。它是鮮豔的、立體的,還是模糊不清?抑或完全一片空白?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這種「心像」(mental imagery)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但並非人人如此。有些人無法產生任何腦內圖像,這被稱為「心盲」(aphantasia);而另一些人則擁有極其生動、幾乎與
2025/10/02
想像一下:閉上眼睛,試著在腦海中描繪一個紅蘋果。它是鮮豔的、立體的,還是模糊不清?抑或完全一片空白?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這種「心像」(mental imagery)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但並非人人如此。有些人無法產生任何腦內圖像,這被稱為「心盲」(aphantasia);而另一些人則擁有極其生動、幾乎與
2025/10/02
第一章:秋日的墓園 秋風輕拂,楓葉在空中緩緩飄落,晴月走在通往墓園的小路上,手裡握著一束白菊花。陽光穿過樹梢,灑在她的肩頭,卻無法完全驅散她心中的涼意。今天,她來探望那些曾經在她生命中留下深刻印記的人——她的祖父、她的初戀、她的摯友,以及那位她景仰的偉人。他們都已離開人間,卻在她的心裡留下了永恆的
2025/10/02
第一章:秋日的墓園 秋風輕拂,楓葉在空中緩緩飄落,晴月走在通往墓園的小路上,手裡握著一束白菊花。陽光穿過樹梢,灑在她的肩頭,卻無法完全驅散她心中的涼意。今天,她來探望那些曾經在她生命中留下深刻印記的人——她的祖父、她的初戀、她的摯友,以及那位她景仰的偉人。他們都已離開人間,卻在她的心裡留下了永恆的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我們一直在改造生物,包括我們吃的食物基因。 人類開始操控周遭生物的培育,使用那些生物具有更我們喜愛的特質,減少我們討厭的特質。
Thumbnail
我們一直在改造生物,包括我們吃的食物基因。 人類開始操控周遭生物的培育,使用那些生物具有更我們喜愛的特質,減少我們討厭的特質。
Thumbnail
上一篇文章了解到了多肽的價值,這篇帶大家了解到多肽在人體裡是如何運作的。 人體的結構是由細胞、組織、器官、系統所組成的。 人體由60兆細胞所組成,細胞核中含有人體基因DNA,每個細胞又是由80億個蛋白質所構成。 因此,可以說沒有蛋白質等於沒有生命! 多肽:生物導彈、載體作用、激素平衡
Thumbnail
上一篇文章了解到了多肽的價值,這篇帶大家了解到多肽在人體裡是如何運作的。 人體的結構是由細胞、組織、器官、系統所組成的。 人體由60兆細胞所組成,細胞核中含有人體基因DNA,每個細胞又是由80億個蛋白質所構成。 因此,可以說沒有蛋白質等於沒有生命! 多肽:生物導彈、載體作用、激素平衡
Thumbnail
基因是什麼 最新基因圖譜公開後,市場上的大變革! 人體需求和自癒能力才釋放第一!不能再繼續治標不治本! 那麼人體的細胞需求到底是什麼? 如何給予基礎材料?且不造成人體負擔? 解碼指定部位到底是如何運作???
Thumbnail
基因是什麼 最新基因圖譜公開後,市場上的大變革! 人體需求和自癒能力才釋放第一!不能再繼續治標不治本! 那麼人體的細胞需求到底是什麼? 如何給予基礎材料?且不造成人體負擔? 解碼指定部位到底是如何運作???
Thumbnail
2080年,在這個AI掌控一切的時代,學術逐漸式微,眾人只注重享樂,但有五位不同領域的年輕科學家依然對學術還抱有熱情,他們決定開啟一項巨大的研究專案:「文明起源」,科學家藉由虛擬世界,帶領各自的部落重現人類文明發展的歷程,完全依照自己的能力和專長拓展文明。 活到最後沒被摧毀的部落,才能堪稱文明之最。
Thumbnail
2080年,在這個AI掌控一切的時代,學術逐漸式微,眾人只注重享樂,但有五位不同領域的年輕科學家依然對學術還抱有熱情,他們決定開啟一項巨大的研究專案:「文明起源」,科學家藉由虛擬世界,帶領各自的部落重現人類文明發展的歷程,完全依照自己的能力和專長拓展文明。 活到最後沒被摧毀的部落,才能堪稱文明之最。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作者歷史系背景以及創作科幻小說的文章,透過文筆,作者試圖用歷史來看到未來,並探討歷史專業在現今社會的角色和價值。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作者歷史系背景以及創作科幻小說的文章,透過文筆,作者試圖用歷史來看到未來,並探討歷史專業在現今社會的角色和價值。
Thumbnail
以認知革命、農業革命、科學和工業革命為主軸,探討人類的發展史以及如何形塑了今天的我們。
Thumbnail
以認知革命、農業革命、科學和工業革命為主軸,探討人類的發展史以及如何形塑了今天的我們。
Thumbnail
這本書主要介紹了基因科學的歷史發展以及基因倫理所涉及的議題,有趣的敘述方式引人入勝。
Thumbnail
這本書主要介紹了基因科學的歷史發展以及基因倫理所涉及的議題,有趣的敘述方式引人入勝。
Thumbnail
本文探討關於人類歷史和文明的躍進發展,包含人類的發展速度、社會體制、政治力量、資本和宗教體系等方面對人類生活的影響,同時闡述了人類面臨的挑戰和變遷。
Thumbnail
本文探討關於人類歷史和文明的躍進發展,包含人類的發展速度、社會體制、政治力量、資本和宗教體系等方面對人類生活的影響,同時闡述了人類面臨的挑戰和變遷。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