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近郊,一間老公寓的窗簾透進午後的陽光。
七十六歲的正志坐在沙發上,遙控器握在手裡,電視的聲音嗡嗡作響。
他身旁,七十四歲的久子正翻著一本旅遊雜誌,手指停留在北海道的薰衣草田頁面上。「正志啊,」久子輕聲說,「我們好像已經十年沒去北海道了。」
正志沒有抬頭,只淡淡回:「旅行很花錢,而且走那麼遠,身體會不舒服吧。」
久子沉默片刻,把雜誌闔上。她望著牆上掛著的時鐘,感覺秒針每一次跳動都在提醒自己:時間不等人。
兩人剛退休時,銀行帳戶裡的數字是他們的驕傲——四千多萬日圓。
每月還有二十五萬的年金,足以過得安穩。但他們始終堅持「少花就是保障」,幾乎不外食、不添新衣,旅行一年僅一次,甚至連朋友聚會也很少參加。
起初,他們告訴自己:「這樣就好,錢是安全感。」
可十年過去,正志的腰椎越來越疼,久子的膝蓋爬個樓梯就要停下喘息。
「你知道嗎?」某天,久子忍不住開口,「我最近常覺得後悔。」
正志愣住:「後悔什麼?」
「後悔我們太省了。年輕時說要存錢,退休後就能好好享受。可現在有錢,卻沒力氣去享受。
想走遠一點都難,想吃豪華一點的餐,還怕胃受不了。」
正志沉默。他望著茶几上的存摺,數字依舊完整,卻像一塊沉甸甸的石頭壓在胸口。
幾天後,久子鼓起勇氣,拉著正志到附近的咖啡館。那是他們多年未曾造訪的地方。
陽光灑在木桌上,兩杯熱騰騰的咖啡冒著白煙。久子笑著說:「你還記得嗎?年輕時,我們常在這裡約會。」
正志端起咖啡,苦澀的香氣撲鼻而來。忽然,他眼眶一熱。
「是啊……我們那時候,雖然沒什麼錢,但過得很快樂。」
久子輕輕握住他的手。
「正志啊,錢是我們努力的證明,但它不是人生。或許,我們還能來得及,把剩下的日子過得有點顏色。」
正志望著窗外的行人,心裡第一次生出一種衝動。
也許,該把存款的重量,換成回憶的輕盈。
那一刻,兩位老人終於明白:
錢存在,是為了用來支撐生活;
而人生真正的價值,是在能走、能愛、能笑的時候,勇敢花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