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台灣時差慢 15 小時的溫哥華,可能祝福來得晚了幾小時(但在這個時區裡可是剛剛好噢(。◕∀◕。)),祝大家中秋節快樂!
這篇文章想記錄的是:人在異鄉過第一個中秋的心情。

溫哥華中秋節的賞月照
古人云:「思鄉情怯。」
在這個應該要團圓的日子,異地遊子難免多了幾分善感,尤其在前一天看到那顆又大又圓的月亮時,更是讓人鼻酸(來賓請點播:林宥嘉-心酸)。
📍 離家八千公里的中秋團圓夜:在溫哥華過中秋

溫哥華中秋節的月娘
是說,中秋本來就是亞洲人過的節慶,但現在街上家家戶戶擺的裝飾,都是萬聖節的南瓜、骷髏頭(?),同一天的訊息裡,能同時收到台灣朋友的「中秋節快樂」,和外國朋友的「Happy Halloween!」,這種兩極化的文化差異,真的讓我覺得很有趣哩(◕ܫ◕)!
房東阿姨和室友都是台灣人,在這個必要過的中秋團圓夜,房東提議不然提早來過中秋吧!(聽到邀約真的很感動~),月亮還沒升起,樓上客廳裡的鍋已經滾了,整個屋子都是火鍋的味道。
雖然外面天氣很冷,一回家被火鍋的熱氣包圍,心裡真是暖,好想念我媽煮的飯菜呀~~~
房東說,在台灣,中秋節是家人團聚烤肉、吃月餅的節日,但溫哥華真的太冷了,我們就用一鍋熱湯給它團圓起來!
人多才熱鬧,才有節日的味道啊。
📍 異鄉的火鍋桌,是新的「團圓」夜

房東的中秋晚宴非常澎派!
房東的最愛是「酒」,一到餐桌真的傻眼,每個人的位置上擺滿紅酒,氛圍感直接給他upup!想不到房東是這麼有儀式感的人,滿滿的備料,有海鮮、蛋餃、螃蟹、火鍋料、響鈴、鮮蝦、各種肉(牛豬羊)真的很豐富…房東說在溫哥華比較難買到蛋餃,因為是手工的比較費時,還吃到一個我喜歡的火鍋料,是「響鈴」,和豆皮捲不同,因為是用腐皮製成的火鍋料,,下鍋涮煮後能吸收湯汁,軟軟又快速入味的口感,讓我為之驚艷!
難以用文字敘述這華麗的中秋宴席,直接上圖片!
📍 月亮一樣圓,只是風景不同

溫哥華中秋節的月娘
晚餐後,實在是太飽出門散步一下~溫哥華的晚上很安靜,看著月亮高高掛在天上,照著遠方,也照進我們每個異鄉遊子、離家的人心裡。
此刻,我想起在台灣這個時候,通常在做什麼呢?
會到朋友家烤肉,或是爸爸媽媽會端出一盤柚子、月餅和茶,總之E人會讓自己找事做。如今雖然相隔八千公里,但那份牽掛,好像隨著月光一起越洋而來(來賓請點播:飄洋過海來看你)。
📍 總結:「家」的定義

才喝幾口酒就滿臉通紅的我
吃著火鍋、聽著大家聊天,突然覺得雖然離家八千公里,但有一鍋湯、一群人和窗外的明亮,也足以讓這個異鄉的夜,也足以讓這個異鄉的夜,變得很像「家」。
前幾天看《#我們回家吧》,那集主角是阮經天。
他說了一句話讓我很有共鳴:
「家」的定義,是一種內心的狀態與歸屬,而不是固定的地點或地址。家,是一個你願意讓特定的人走進內心,看見彼此世界,並且彼此相信的地方。
中秋的月亮會變圓、會缺,但每個人的內心都需要「被理解、被接住」的感覺,這才是讓我們不管身在何處,都能安心回去的地方吧!
最後,祝大家中秋節快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