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 我是CCChen
iPAS AI應用規畫師-中級 會不會考計算題? 該如何準備?
公式太難看不懂? 有沒有必讀的計算題資料?分享iPAS AI應用規畫師-中級-科目三 L23「機器學習技術與應用」
評鑑主題-相關計算題整理, 供學習參考.
以下內容經由 RAG 技術比對《2025 iPAS AI應用規劃師-中級 V2版考試筆記 修正版 20251004》、《114年度AI應用規劃師能力鑑定評鑑內容範圍參考11404》及《中級科目二大數據處理分析與應用》等文件後整理,完全對應科目三 L23「機器學習技術與應用」評鑑主題(L23101~L23304)。
以下為難度由淺入深排列的 10 個重要計算公式,包含名稱、公式、用途與兩題具體實務應用(題目+答案+計算說明)
① 準確率 (Accuracy)
公式:Accuracy = (TP + TN) / (TP + TN + FP + FN) 用途:衡量模型整體分類正確比例。
實務範例:
題目1:某詐欺偵測模型 TP=80, TN=15, FP=5, FN=0,求準確率? 答案:Accuracy = (80+15)/(80+15+5+0)=95/100=0.95。
說明:代表模型預測準確率為95%。 題目2:醫療影像分類 TP=50, TN=40, FP=5, FN=5 → Accuracy=(90)/(100)=0.9。
② 精確率 (Precision)
公式:Precision = TP / (TP + FP) 用途:在預測為正樣本中,有多少是真的正樣本。
實務範例:
題目1:AI客服辨識意圖 TP=90, FP=10 → Precision=0.9。
說明:表示預測為正的樣本中有90%正確。
題目2:垃圾郵件分類 TP=80, FP=20 → Precision=0.8。
③ 召回率 (Recall)
公式:Recall = TP / (TP + FN) 用途:衡量模型能找出真實正樣本的能力。
實務範例:
題目1:詐欺偵測 TP=70, FN=30 → Recall=0.7。
說明:模型抓出70%的詐欺樣本。
題目2:醫療檢測 TP=95, FN=5 → Recall=0.95。
④ F1 分數 (F1 Score)
公式:F1 = 2 × (Precision × Recall) / (Precision + Recall) 用途:平衡 Precision 與 Recall 的整體表現。
實務範例:
題目1:Precision=0.9, Recall=0.8 → F1=0.847。
題目2:Precision=0.7, Recall=0.9 → F1=0.787。
⑤ 均方誤差 (MSE)
公式:MSE = (1/n) × Σ (yᵢ − ŷᵢ)² 用途:衡量回歸預測誤差的平方平均。
實務範例:
題目1:y=[3,4,5], ŷ=[2,5,5] → MSE=((1²)+(1²)+(0²))/3=0.67。
題目2:房價預測 y=[100,120], ŷ=[110,115] → MSE=((10²)+(5²))/2=62.5。
⑥ 均方根誤差 (RMSE)
公式:RMSE = √MSE 用途:以原單位呈現模型誤差大小。
實務範例:
題目1:MSE=9 → RMSE=3。
題目2:MSE=4 → RMSE=2。
說明:常用於預測模型(如能源需求、銷售預測)評估。
⑦ Z-score 標準分數
公式:Z = (x − μ) / σ 用途:標準化資料,用於異常值偵測與特徵縮放。
實務範例:
題目1:一筆銷售額x=130, 平均μ=100, 標準差σ=10 → Z=3。
說明:此筆資料高於平均3個標準差,屬異常值。
題目2:溫度x=28, μ=25, σ=1.5 → Z=2。
⑧ 梯度下降法 (Gradient Descent)
公式:θₜ₊₁ = θₜ − α × ∇J(θₜ) 用途:根據損失函數梯度逐步更新參數以最小化誤差。
實務範例:
題目1:θ=5, α=0.1, ∇J=2 → θₜ₊₁=5−0.1×2=4.8。
說明:每次迭代根據學習率α往最小值方向更新。
題目2:θ=1, α=0.01, ∇J=−3 → θₜ₊₁=1+0.03=1.03。
⑨ 交叉熵損失 (Cross-Entropy Loss)
公式:L = − Σ [y log(ŷ) + (1 − y) log(1 − ŷ)]
用途:用於分類模型(如 Logistic Regression、神經網路)衡量預測分布與真實標籤差距。
實務範例:
題目1:y=1, ŷ=0.9 → L=−log(0.9)=0.105。
題目2:y=0, ŷ=0.2 → L=−log(0.8)=0.223。
說明:損失愈小代表模型預測愈準確。
⑩ R² 決定係數 (Coefficient of Determination)
公式:R² = 1 − (Σ(yᵢ − ŷᵢ)² / Σ(yᵢ − ȳ)²)
用途:評估模型解釋變異的能力。
實務範例:
題目1:SSE=20, SST=100 → R²=1−(20/100)=0.8。
題目2:SSE=10, SST=40 → R²=0.75。
說明:R² 越接近 1,模型越能解釋資料變化。
✅ 總結(考試應用提示)
這 10 個公式橫跨 L231~L233 主題,對應實際商業情境如房價預測、詐欺辨識、能源需求預測與模型調校題型。中級考題常以「小型數據+公式應用」方式出現,例如:
- 「若模型Recall高但Precision低,F1趨勢為何?」
- 「已知MSE=16,RMSE值為?」
- 「Z-score=3代表什麼意義?」
這些皆屬評鑑層級 Level 3~4(應用分析~整合判斷)
先讀熟簡單的, 拿到基本分數, 再專研困難的, 提高考試得分.
至於太難的/很難的, 就當作1~2題放棄, 把時間拿來準備中間得分主題.
補充:科目三 L23 機器學習技術與應用 的「進階難度計算題型」
特別針對 L23103(數值優化)、L232(深度學習)、L233(建模與參數調校)與 L234(治理)主題整理如下:
① 梯度加速法 (Momentum)
公式:vₜ = βvₜ₋₁ + (1−β)∇J(θₜ); θₜ₊₁ = θₜ − αvₜ
用途:在梯度下降中加入慣性項以加速收斂並減少震盪。
實務範例:
題目1:α=0.1, β=0.9, ∇J=2, vₜ₋₁=1 → vₜ=0.9×1+0.1×2=1.1;θₜ₊₁=θₜ−0.11。
題目2:若β=0代表無慣性,退化為傳統梯度下降。
② Adam 優化演算法
公式: mₜ = β₁mₜ₋₁+(1−β₁)∇J(θₜ), vₜ = β₂vₜ₋₁+(1−β₂)(∇J(θₜ))², θₜ₊₁ = θₜ − α·m̂ₜ/(√v̂ₜ+ε) 用途:結合 Momentum 與 RMSProp,自動調整學習率。
實務範例:
題目1:β₁=0.9, β₂=0.999, α=0.01, ∇J=0.5 → v快速減少震盪。
題目2:若梯度變化劇烈,Adam能平衡收斂速度與穩定性。
③ 拉格朗日乘子法 (Lagrangian Method)
公式:L(x,λ)=f(x)+λ(g(x)−c)
用途:處理有約束條件的最優化問題(如 SVM 邊界條件)。
實務範例:
題目1:最小化x²+y²,條件x+y=1 → L=x²+y²+λ(x+y−1)。 計算:偏導=0得x=y=0.5。
題目2:SVM 最大邊界問題亦用此法求拉格朗日乘子。
④ KKT 條件 (Karush-Kuhn-Tucker)
公式:∇f(x*) + Σλᵢ∇gᵢ(x*) = 0, λᵢgᵢ(x*) = 0, λᵢ ≥ 0, gᵢ(x*) ≤ 0
用途:處理不等式約束之最佳化條件。
實務範例:
題目1:最小化f(x)=x², g(x)=1−x≤0 → 解x=1, λ=2。
題目2:應用於SVM邊界最大化推導。
⑤ 交叉驗證 (K-Fold Cross Validation)
公式:MSEₖ = (1/nₖ)Σ(yᵢ−ŷᵢ)² → CV平均 = (1/K)ΣMSEₖ
用途:評估模型泛化能力。
實務範例:
題目1:K=5, 各fold誤差[1,2,1,3,2] → CV=1.8。
題目2:若第5組誤差高,代表模型過擬合某組。
⑥ 正則化項 (L2 Regularization)
公式:J(θ)=MSE + λΣθ² 用途:防止模型過擬合,限制權重幅度。
實務範例:
題目1:λ=0.1, θ=[1,2] → J=原MSE+0.1×(1²+2²)=原MSE+0.5。
題目2:λ越大→權重越接近0→模型變簡單但偏差增。
⑦ 特徵標準化 (Feature Scaling)
公式:x' = (x−μ)/σ 用途:將不同尺度的特徵轉換至相同量級,避免梯度失衡。
實務範例:
題目1:年齡30, μ=20, σ=5 → x'=2。
題目2:若未標準化,梯度更新會受大尺度特徵主導。
⑧ 主成分分析 (PCA)
公式:求Σ = (1/n)XᵀX,計算特徵向量v,取最大特徵值方向。
用途:降維、去除共線性、保留最大變異資訊。
實務範例:
題目1:兩維資料X=[[1,2],[2,3]] → 主成分約沿[1,1]方向。
題目2:降維可減少訓練時間與過擬合。
⑨ Softmax 函數
公式:σ(zᵢ)=e^{zᵢ}/Σe^{zⱼ}
用途:多分類模型輸出機率分佈。
實務範例:
題目1:z=[2,1,0] → e^{z}=[7.39,2.72,1] → σ≈[0.66,0.24,0.09]。
題目2:適用於多類別輸出層,如影像辨識。
⑩ 貝氏定理 (Bayes’ Theorem)
公式:P(A|B)=P(B|A)P(A)/P(B) 用途:推論事件在已知條件下的發生機率(如Naïve Bayes分類)。
實務範例:
題目1:P(Spam)=0.1, P(“Offer”|Spam)=0.8, P(“Offer”)=0.2 → P(Spam|“Offer”)=0.4。
題目2:醫療測試:P(陽性|病)=0.95, P(病)=0.01, P(陽性)=0.05 → P(病|陽性)=0.19。
✅ 整體說明
這十項進階公式覆蓋 L231~L234 所有「高階數值優化+模型調校+分類機率推論」核心概念,難度對應評鑑等級 Level 4–5(分析整合與專業判斷)。考試中常以「計算+應用判斷」混合題出現,例如:
- 「若模型加入L2正則化,權重變化趨勢為何?」
- 「Momentum與Adam的主要差異為?」
- 「PCA與標準化可同時進行嗎?」
以上內容均通過文件交叉驗證,與 2025 iPAS 官方評鑑內容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