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那時的我,太怕不被選擇
他是真的溫柔的。 這一點,青瑤始終沒有否認過。 大學那幾年,他總會在她翻著厚重書本而肩膀酸痛時, 自然地伸手把書本全往自己的身上背,或是低聲問她:「妳今天心情還好嗎?」他騎著腳踏車載她到公車站牌,一起準備餐食,一起看書、打坐,一起參加各式講座,一起三天兩夜的往雪霸國家公園攻頂。
好多好多一起的第一次,都是大學生活的亮點!言澤的溫柔不是熱烈的,不像青春小說裡那種高調的擁抱與誓言,而是一種——能陪你安靜坐著整整一個下午的沈穩,像夏天窗邊斑駁的陽光,不說話,卻讓你不想離開。
他讓她感受到滿滿的愛與價值,他的眼神裡只有她!從來不曾大聲、憤怒,都是溫和、堅定、理性說著愛。
這是她,從來不曾擁有過的,被捧在手掌心的呵護,不是逞兇鬥狠的替她出頭,而是心靈對話的提升。
無論何時,只要青瑤心裡有任何矛盾,他總是能像書庫一樣的找出一位思想家的話語,給予最大的鼓舞與分析,在分析中自然地解開情緒之謎。
她以為自己會一直這樣被好好的陪著、支持著,因為言澤是唯一令她打從內心崇拜與欣賞的學長,每當他言澤開口,就覺得好有哲理,散發著光,都是她從來沒想過、沒想明白的話。
看他準備心理系的報告,幫他想餐點的內容,在社團辦公室等他,陪著他下棋。他也會偶爾抱歉地說:「對不起,我最近真的太忙,妳願意再等等我嗎?」
她總是點頭。說:「沒事啊,你去忙。」
終於等到他出現了!她說:「我們像以前一樣一起煮飯嗎?」
他說:「我們去餐館買或在那裡吃吧!比較方便。」 青瑤想著要回到之前甜蜜在一起煮食、煮咖啡、看書、討論哲學、佛學的,天南地北的聊天,想到哪去到哪。
好像不一樣了!心裡的某個地方,其實在一點一點地失溫。
她太懂事了,從小就懂事。 從來不讓別人麻煩,小心翼翼地試探、問對方意願。
所以當言澤越來越常不讀不回、越來越少主動聯絡, 她沒有責怪,也沒有發脾氣—— 她只是默默地,把期待收起,把熱情藏起,把眼淚吞下。
然後,有一天,她就說我們...分手吧。 沒有大哭,也沒有挽留,只傳了一封訊息說:
「我覺得我應該不再是你生活的一部分了。沒關係,你不用特別說什麼,我會慢慢適應。」
他打電話來,她沒接。 他傳訊解釋自己是因為學分壓力太大、沒有要疏遠她……她也沒再回。 不是因為她不在意,而是因為——她太怕再一次不是被選擇的那一個。
她寧可先轉身離開,很快地說服自己已經不愛了! 這樣比較不會痛得那麼沒尊嚴。
言澤最後一次挽回時,青瑤已經完全說服自己:「不愛了!」是不是真的是另一回事,當時的她已經沒辦法再讓他靠近。
她後來想過很多次,如果當時沒有那麼快走,會不會有不一樣的結果? 但她也知道,如果當時的她沒那麼怕孤單、沒那麼怕不被選擇,她就不會那麼輕易離開了。
缺愛的時候,是看不見的。 看不見自己,也看不見對方—— 只看見「自以為的愛」, 那是一種努力討好、急著給、怕失去的愛, 裡面藏著一種焦慮的呼喊: 「請你讓我存在。」
那樣的愛,看起來溫柔,其實很用力; 看起來付出,其實在索取。 因為我們太渴望被愛,渴望到連呼吸,都忘了自己。
等到有一天,當心慢慢安靜下來, 才會發現: 真實的愛,不需要證明,也不害怕被拒絕。 它只是靜靜地在, 像光一樣,不主動抓誰,也不離開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