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最近大家在玩遊戲或著是看動漫、電影的時候,是否有聽過DEI這個詞呢?每個人都對這個詞有不同的看法,有些人認為這是對整個產業是一種進步,也有些人認為這是對創作的一種枷鎖,那麼DEI應該融入創作嗎?我先說我的觀點,我認為沒有必要這麼做,我覺得創作應該就是要讓創作者發揮自己的創意,而不是什麼「符合國際標準」。

1.DEI是什麼?
DEI指的就是Diversity, Equity, and Inclusion也就是多元、平等和包容,聽起來很完美,很棒對吧?最開始是這樣子沒錯,就是希望促進不同群體可以獲得公平的待遇,充分代表性以及參與機會,不過到後來在歐美地區開始變得越來越極端,只要有影視作品、遊戲等等不符合這個標準的話,就會直接被貼上「歧視」等等標籤,搞得到後來許多作品都為了符合這個DEI標準都紛紛開始大改特改一些作品,例如迪士尼的小美人魚真人版和巴斯光年就是。

2.DEI如何引響遊戲業?為什麼受許多玩家討厭?
那就如上面所說,遊戲業當然也受到DEI的引響,許多遊戲公司為了營合DEI原則,會在遊戲中加入政確元素,其中就包含LGBTQ或有色人種,也會突然出現一些很突兀的政確言論,而這些改動都大幅的引響遊戲性,其中很有名的像是星鳴特攻大幅的醜化女角和男角,或著是根本不符合歷史的刺客教條:暗影者,在戰國時期出現黑人武士。
而DEI也受很多玩家討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太突兀而且沒有必要,重點是大大引響了遊戲的創作,有許多有創意的遊戲公司或作者,因為沒有DEI元素而不被社會接受。

3.DEI在動漫和地區的引響
在動漫上也有引響,像是之前很紅的《孤獨搖滾!》的編劇吉田恵里香在接受訪談時,把原作刪減的內容稱之為「雜訊」,進而引起網友熱議,不管是把原作胸部很大的小孤獨直接縮水,其中一幕的泡澡畫面吉田編劇也直接幫小孤獨穿上一件泳衣。
不過吉田這麼做也不是沒理由的,她這麼做是因為不希望粉絲的注意力放錯地方,像是假如今天孤獨搖滾是一部以賣肉為賣點,那這些畫面就不會有影響。可是孤獨搖滾不是嘛,所以留住這些「雜音」的話,她認為會讓許多觀眾失去興趣。(雖然是這樣沒錯但我覺得以雜音來形容還是有點過分了啦,因為那畢竟也是作者創造出來的東西。)

不過說回剛剛在說DEI時移一直都說歐美地區,那在亞洲地區又如何呢?在亞洲其實沒有什麼太大的影響,不管是日本的遊戲或動漫,都沒有什麼明顯的變化,女角都有苗條的身材,男角也都長得很好看,跟歐美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也讓許多歐美玩家很羨慕,而我覺得這樣也挺好的,創作者可以不受侷限自由的創作。

4.結論
總之呢,我覺得DEI的本質並不是什麼壞東西,而是受到偏激網友的引響,我覺得還有很多的進步空間啦,不過我最不滿的果然是所謂的「國際標準」,我認為創作時不應該受到這些東西引響,而自由自在的發揮才是最好的,結果到頭來那些喊著尊重的網友現在也沒有在尊重原作者,小美人魚等等隨便大改特改,甚至形成了一種反向歧視。一個遊戲沒非二元性別的角色就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