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年人身保險經紀人《保險法規概要》第 38 題深度解析
在銀行兼營保險經紀業務中,為確保消費者是在充分知情且自願的情況下投保,尤其針對涉及高風險或複雜商品的案件,主管機關強制要求銀行必須對客戶進行「電話、視訊或遠距訪問」(簡稱電訪)。這項規定是防止不當銷售,並確保客戶權益的重要防線。
本題的正確答案聚焦於當客戶使用「異常」資金來源繳交保費時,銀行必須採取的最高規格內部控制措施。
測驗題分析與正確答案確認
類 科: 114人身保險經紀人 科 目: 保險法規概要題號 38:有關銀行對客戶進行電話、視訊或遠距訪問之規定,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正確答案:(C) 法源依據: 《保險經紀人管理規則》第 33 條之 1。
選項逐一解析與生活案例說明
本題依據《保險經紀人管理規則》中關於經紀人公司及銀行對客戶進行電訪的規定,該條文旨在規範銷售過程中的盡職調查與客戶保護。
(A) 電話、視訊或遠距訪問應於將要保文件或有關文件送交保險業前辦理完成
- 分析原因: 錯誤。根據《保險經紀人管理規則》第 33 條之 1,經紀人公司及銀行應在將要保文件送交保險業,且保險業完成核保作業前,對客戶進行訪問。
- 僅要求在「送交保險業前」辦理,描述的時間點不夠精確,正確的截止時間點是「保險業完成核保作業前」。
 
- 生活案例:
- 王小姐在銀行簽署了保單,銀行會將文件送交保險公司審核(核保)。電訪(例如,銀行內部人員致電王小姐確認)必須在保險公司正式發出保單或同意承保之前完成。如果訪問結果發現王小姐不了解保單內容,銀行可以在保險公司核保完成前進行補正或採取有利於客戶的處置。
 
(B) 對於 65 歲以上之客戶,應依客戶所購買保險商品種類進行關懷提問,確認客戶投保意願
- 分析原因: 錯誤(描述不夠精確)。
- 根據《保險經紀人管理規則》第 33 條之 1 第 1 項第 4 款 規定,對於 65 歲以上客戶,應依客戶所購買保險商品不利於其投保權益之情形進行關懷提問,確認客戶瞭解潛在影響及各種不利因素。
- 選項僅提及「商品種類」和「投保意願」,未精確指出必須針對「不利於其投保權益」的特定風險點進行提問。
 
- 生活案例:
- 如果一位 70 歲的客戶購買儲蓄險,銀行人員的關懷提問重點不在於「您是否買了儲蓄險?」,而在於「您是否明白這張保單若提前解約會損失多少錢?(即不利因素)」,以確認客戶對風險的真正理解。
 
(C) 對於繳交保險費之資金來源為解約、貸款、定存解約利息免打折或保險單借款之客戶,應指派非銷售部門之人員,就全部要保案件辦理電話、視訊或遠距訪問
- 分析原因: 正確。
- 這項規定是為了防止銀行行員勸誘客戶將舊資產(如定存、既有保單)挪用或轉貸來購買新保單,導致客戶權益受損。
- 根據《保險經紀人管理規則》第 33 條之 1 第 4 項第 1 款,對於繳交保險費的資金來源屬於解約、貸款、定存解約利息免打折或保險單借款的客戶,銀行應指派非銷售部門之人員,就全部要保案件(即 100% 必須電訪)辦理訪問。
 
- 生活案例:
- 客戶張先生將一筆未到期的定存解約(可能損失部分利息)來買新的保單。由於這屬於高風險資金來源,銀行必須由與業務員沒有業績關係的獨立部門(例如法遵或客服部門)人員致電張先生,並針對該保單百分之百進行電訪,確認他理解解約的損失和風險。
 
(D) 對於購買無保單價值準備金之健康保險商品、小額終老保險、保險期間在 3 年以下之傷害保險或無生存保險金之房貸壽險商品之客戶,無須辦理電話、視訊或遠距訪問
- 分析原因: 錯誤。
- 根據《保險經紀人管理規則》第 33 條之 1 第 6 項,購買「無保單價值準備金之保險商品**(不包括健康保險)**、小額終老保險...」等客戶,可不適用部分關懷提問規定。
- 關鍵錯誤點在於:法規明確將健康保險排除在豁免清單之外。因此,即使健康保險商品沒有保單價值準備金,仍須辦理相關訪問(因為健康風險具有複雜性,須確保客戶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