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在一起》(Together,2025)的出現,像是提醒著我們健全的影視工業,應該擁有讓「高概念」作品盡情發展的能耐及空間。
這部由好萊塢真實夫妻檔Dave Franco和Alison Brie連袂出演的超自然肉體恐怖電影,乃澳洲新銳導演Michael Shanks的首部劇情長片,今年初在日舞影展首映獲好評後,隨即被NEON買下北美發行權;本片玩的高概念新穎、創意豐沛,但並不複雜,光看預告便能立刻理解——相愛的情侶之間出現神秘吸引力,令他們肉身緊緊相黏,實踐字面意義上的「永遠在一起」。

真實夫妻檔自帶的默契與火花,為電影增色不少
《永遠在一起》雖打著「肉體恐怖」名號,實際上則是披著獵奇皮、有些黑色幽默的愛情故事,血腥及痛感程度皆不高,一般觀眾應都可接受,你不用喜歡大衛柯能堡或砍殺片,電影中變異人體的帶來的噁心感,甚至還不及「異形」系列;不過,編導運用循序漸進的手法,由小至大揭開引力的各種作用模式——從尚可用力撕開的表皮/嘴唇沾黏,到遠端影響對方身心狀態的遙控能力,再到軀體深處發出的吸力(口腔吸納頭髮/性器黏合),最後則是強烈到需要使用工具才能斬斷的四肢融合——層層堆疊,成功製造戲劇張力。

進入到神祕洞穴後,兩主角肌膚開始出現沾黏
儘管《永遠在一起》褻玩人體的尺度並不大,但電影蘊含的心理壓力卻出乎預料地深刻。
人們總說相愛的伴侶不僅行為、習慣會愈趨類似,連長相都會漸漸變得相像,電影中引力相吸的奇異設定,其實正具象化了長久相處伴侶對於個人失去主體性的恐懼——兩人必須一致到什麼程度,才能證明我愛你?若將「我們」視為一體、甚至是生命共同體,那我還是原本的我嗎?
(逃避型依戀人格者觀賞本片大概會發瘋,非自願地與另一人濃得化不開、完全沒有me time的日子,簡直比恐怖片更恐怖。)
細究故事中男女主角的關係,似乎早在引力出現之前就失衡了——兩人從20多歲開始交往了差不多十年,眼見身旁好友陸續成家,他們卻始終無法定下來。男主懷抱未盡的音樂夢想,經濟能力不佳 ,又成日鬱鬱寡歡,他甚至不會開車,缺乏行動力,只能待在郊區家中負責料理家務,這嚴重影響到他的自尊心及成就感;而女主作為較強勢的一方,負責賺錢、決定住所,忙著構築兩人生活的美好藍圖,卻忽略了人得先滿足自我實踐之需求,才可能擁有「一同成長」的良好關係。
眼見兩人人生步調沒有走在一起,朋友們紛紛勸分,但女主就算經歷尷尬、不成功的求婚,卻還牢牢抓著這段缺乏新鮮感、連帶到性生活都幾乎停擺的關係,是因為習慣了而害怕變動?捨不得自己已投資下去、無法復返的青春時光?還是太過相信命定的真愛,而將對方曾經的好,掩蓋了如今的不適配?

海報便揭露的「睫毛融合」奇觀,是本片肉體變異至的高潮
往上追溯《永遠在一起》高概念的源頭,來自「柏拉圖《會飲篇》」——我很喜歡電影大膽扭曲這部哲學經典的惡趣味。
柏拉圖在《會飲篇》中援引四手四腳、雌雄同體的完美人類,被上帝劈成一半變為兩手兩腳男女的遠古神話,來解釋人類之所以內建「尋求另一半」的需求及衝動,皆因我們渴望回歸原始的完滿狀態。這本該無比浪漫的典故,被Michael Shanks刻意從物質層面詮釋,他硬是把互許終生的伴侶「合為一體」,以肉體奇觀汙染觀者的認知,看過的我們從此無法正視柏拉圖所言。
儘管電影最後揭露神秘引力謎底的方式有些粗糙,套路感滿滿,關鍵配角的安排也過於功能性,但這起因於愛情的聯想,走至結尾帶來的啟示居然是「反愛情」——至少是反對認定彼此就必須攜手走一輩子的盲目之愛——《永遠在一起》的核心意旨,可說比它天馬行空的張揚外觀來得更挑釁、更顛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