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認為保險只是一種在發生事故時提供金錢賠償的工具,但實際上,保險業作為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整個社會和經濟的運作產生了深遠的正面效益,遠超個體賠付的範疇。
這道來自「114年人身保險代理人、人身保險經紀人《保險學概要》」的測驗題(第5題),深入探討了保險對於社會的宏觀貢獻。
測驗題目與核心問題
類科:人身保險代理人、人身保險經紀人 科目:保險學概要 題號 5: 關於保險對社會效益的討論,下列何者正確? ①降低道德危險減少社會成本 ②提供超過預期損失的賠款金額減少社會成本 ③促進資本形成,刺激經濟發展 ④提供精神保障,產生社會效益(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試題分析與正確答案
本題旨在區分保險的真正社會效益與常見的錯誤認知。
正確選項為 (C) ③④。
以下將詳細解析各項敘述的正確性與邏輯:
四個選項的保險學概念解析
① 降低道德危險減少社會成本
- 概念解釋與分析: 此敘述不正確(若考量保險學基本原則)。保險的設計本身會引入「道德危險」(Moral Hazard),即由於有保險保障,人們可能會較不小心或疏於防範,甚至可能故意造成損失。雖然保險人會透過核保、理賠審查、設定自負額等機制來控制和防範道德危險,以減少社會損失,但不能說保險本身是「降低」道德危險的機制。
- 生活例子:
- 道德危險的產生: 一位車主為其舊車投保了高額車體險後,可能會因為知道車損有保險公司賠償,而不再像以前一樣仔細鎖車或停在安全位置,這種鬆懈心態就是道德危險的表現。
② 提供超過預期損失的賠款金額減少社會成本
- 概念解釋與分析: 此敘述不正確。保險公司是基於預期損失(純保費)來定價的。如果保險公司長期提供超過預期損失的賠款金額,這將導致保險機制無法持續,保費將會暴漲,或資本枯竭。這不僅不能減少社會成本,反而會導致資源浪費和保險市場的崩潰,增加社會成本。
- 生活例子:
- 若某人投保的保險,在理賠時總能拿到超過他實際損失的金額(例如,價值 50 萬的車禍,賠償 80 萬),這會鼓勵人們過度使用保險,導致整體社會資源浪費。
③ 促進資本形成,刺激經濟發展
- 概念解釋與分析: 此敘述正確。保險公司透過向大量保戶收取保險費,累積了龐大的資金(責任準備金、保單價值準備金等)。這些資金會被投入到資本市場和長期投資中,使保險業成為重要的資金提供者和金融中介者。這項功能將社會分散的小額儲蓄轉化為大規模的投資資本,對經濟發展有極大的助益。
- 生活例子:
- 你每月繳交的壽險保費,並非單純被存放,而是被保險公司用來購買公債、投資基礎建設或房地產。這使得這些資金得以流動,用於促進社會整體經濟發展。
④ 提供精神保障,產生社會效益
- 概念解釋與分析: 此敘述正確。保險的主要功能之一是減輕要保人與被保險人的憂慮和恐懼。通過將潛在的巨額損失轉移給保險人,個體獲得了財務上的穩定性,進而提升了生活品質和心理安全感。這種精神上的保障(即「減輕憂慮」)是保險最直接的社會效益之一。
- 生活例子:
- 一對年輕夫妻剛買了房子並有房貸,若家庭主要收入來源者投保了人壽保險。即使他們知道風險仍然存在,但有了保單,他們知道萬一發生不幸,家人仍能償還房貸並維持基本生活,這種「安心感」就是精神保障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