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蕭笑,是一位經營 IG 軍事版面三年的創作者。
在 IG,我分享軍事的多個面向——從單兵武器、戰術裝備、不同戰術/小隊隊形,到戰車、飛行器、水面與水下艦艇、無人機等,只要與軍事相關,我無所不談。
我選擇登入方格子,是希望能以更系統化、更深入的方式推廣軍事知識。
我的目標很單純:讓更多人能夠「聽懂軍事、理解戰爭」,因為這不只是士兵的事,而是全民的事。
為什麼我要這樣做?
因為我的目標是——讓軍事來到公共討論的場域,讓更多人懂得如何在戰爭的風險中保護自己與家人。
為什麼要讓軍事走進公共討論?
因為在台灣,「戰爭」仍被當成一種遙遠的可能,而不是一種現實的風險。
當新聞詢問民眾「若台灣開戰,你會不會保衛國家?」有人回答會參戰,有人說要逃。 但真實情況是——無論你選哪一邊,沒有準備的人都做不到。
作戰與逃生一樣,都是技能與判斷力的體現。
讓軍事知識成為公共討論,不是為了鼓勵打仗,而是為了讓人理解「風險存在時,該怎麼活下來」。
為什麼平民也該懂軍事?
很多人會說:「軍事是軍人的事,平民懂這些有什麼用?」
顯然,這些人沒意識到烏俄、以巴、蘇丹到南亞的衝突表明了戰爭從未遠離。
在地緣政治緊張的台灣,我們是沒有資格說「那不關我的事」這種話的。
台灣推行徵兵與後備制度,戰爭一旦爆發,沒有人能完全置身事外。
懂軍事,不代表要上戰場;它代表你能判斷局勢、識別威脅、懂得避難與求生。
在現代戰爭裡,資訊錯亂、敵我模糊、電力與通訊中斷的情況都可能發生。
能分辨誰是友軍、哪裡安全、何時該撤離——這就是軍事知識在現實生活的價值。
戰爭的勝負對國家而言是成敗,但對個人而言,是生或死。 活下來,才是真正的勝利。
面對,而不是逃避
有些人說:「我們打不贏,就投降吧。」
我尊重每個人的選擇,但現實是——戰爭不會因個人意志而消失。
邱吉爾說過:「在戰爭與屈辱之間,你選擇了屈辱;但屈辱過後,你仍得面對戰爭。」
逃避從來不是安全的辦法。
教育孩子要知道火能燒傷人、水能淹死人, 同樣地,了解軍事不是為了作戰,而是為了理解風險、減少錯誤判斷。 懂軍事,就是懂生存。
結語
軍事,不只是武器與戰爭的代名詞,
而是國家理性與人民生存意志的總和。 我希望透過這個平台, 讓更多人以理性理解戰爭,以知識珍惜和平。
因為,唯有理解威脅,我們才真正擁有選擇的自由。
我是蕭笑,在台灣專做軍事科普,追蹤(加入沙龍)看更多資訊,讓我們一起變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