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出版時間排序
*2025.10.11更新
轉型正義
陳師孟等,《解構黨國資本主義》,台北:澄社,1991。財團法人台灣研究基金會,《還財於民:國民黨黨產何去何從?》,臺北:商周出版,2000。
梁永煌等編著,《拍賣國民黨:黨產大淸算》,臺北:財訊,2000。
吳乃德,〈轉型正義和歷史記憶:台灣民主化的未竟之業〉,收於思想編輯委員會編《思想(2)歷史與現實》(臺北:聯經,2006),頁1-34。
吳乃德,〈服從權威是邪惡的根源嗎?〉,《思與言》第47卷第3期(2009,臺北),頁1-25。
劉金獅等口述,《白色跫音:政治受難者及相關人物口述歷史》,新北: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2011。
許雪姬編,《獄外之囚:白色恐怖受難者女性家屬訪問紀錄(三冊)》,新北: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2015。
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走過長夜(輯一):秋蟬的悲鳴》,新北: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2015。
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走過長夜(輯二):看到陽光的時候》,新北: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2015。
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走過長夜(輯三):喚不回的青春》,新北: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2015。
臺灣民間真相與和解促進會,《記憶與遺忘的鬥爭:臺灣轉型正義階段報告(三冊套書)》,新北:衛城,2015。
薛化元等著,《戰後臺灣人權發展史(1945-2000)》,新北:稻鄉,2015。
林孟皇,《轉型正義與司法改革》,臺北:元照出版,2015。
吳叡人,〈作為政治的轉型正義〉,《台灣人權學刊》第3卷第1期(2015,臺北),頁93-102。
向陽編,《打破暗暝見天光》,新北: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2016。
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走過長夜(輯四):在逆風中奮起》,新北: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2017。
陳俊宏,《人權、正義與差異政治》,臺北:松慧,2017。
顏世鴻,《綠島百事- 火燒島十一年》,新北:國家人權博物館,2018。
王泰升,〈論台灣的轉型正義:過去、現在與未來之間的對話〉,收於社團法人台灣法學會編《台灣法學新課題(十三)》(臺北:元照,2018),頁19-62。
林佳和,〈轉型正義與真相調查:不同角度的初步觀察〉,收於社團法人台灣法學會編《台灣法學新課題(十三)》(臺北:元照,2018),頁63-124。
陳信安,〈轉型正義與時效 ──以不當黨產處理條例之規定為中心〉,收於社團法人台灣法學會編《台灣法學新課題(十三)》(臺北:元照,2018),頁125-156。
陳瑤華主編,《多元博物館系列講座:尋找一株未命名的玫瑰:記憶、白色恐怖與酷刑》,新北:國家人權博物館,2019。
國家人權博物館編,《無論如何總得找條活路才行的:臺灣人權暗黑旅誌》新北:國家人權博物館,2020。
林建志等,《奉命釋法:大法官與轉型正義》,臺北: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2021。
陳儀深、薛化元主編,《二二八事件真相與轉型正義研究報告》,臺北:二二八基金會,2021。
陳進金,《空間‧記憶‧歷史:戰後東台灣的政治監獄》,新北:稻鄉,2021。
陳進金等,《政治檔案會說話:自由時代公民指南》,臺北:春山,2021。
周婉窈,《轉型正義之路:島嶼的過去與未來 二○二二年增訂版》,臺北:玉山社,2022。
王韶君等,《不義遺址:轉型正義的空間實踐》,臺北: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2022。
彭仁郁等,《聆聽與療癒之路: 政治暴力創傷療癒服務工作手冊》,臺北: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2022。
鄧慧恩等著,《黨產偵探旅行團》,臺北:前衛,2022。
羅承宗,《轉型正義與法制》,臺北:翰蘆,2022。
薛化元、許文堂編,《戰後「黑名單」問題之調查研究》,臺北:允晨,2022。
薛化元主編,《威權體制vs.宗教信仰: 新約教會錫安山案件之研究(1963-1986)》,新北:國家人權博物館,2022。
吳俊瑩,〈李登輝時代的轉型正義〉,收於歐素瑛等編,《李登輝與臺灣民主化學術討論會論文集》(台北:國史館,2022),頁301-344。
林傳凱,〈再思臺灣脈絡中「政治受害者」與「傷」的本地意涵〉,《本土心理學研究》第57期(2022,臺北),頁103-118。
孫世鐸等著,《永遠不再:臺灣威權體制下的壓迫與抵抗》,臺北:奇異果文創,2023。
許家馨編,《歷史記憶的倫理:從轉型正義到超克過去》,臺北:台大出版中心,2024。
王惟聖等著,《被消失的建築考:從日治到民國,那些藏在檔案裡的日產建築20帖》,臺北:裏路,2024。
林必修等著,《從銀座通到中正路:重返1945之前,老屋與檔案組成的非日常行旅路線》,臺北:裏路,2024。
行政院人權及轉型正義處,《給民主世代公務員的備忘錄:轉型正義教育手冊》,臺北:行政院人權及轉型正義處,2024。
不當黨產委員會出版,《黨產研究》期刊。
國家人權博物館出版,《向光》半年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