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後台灣史研究彙編(十二)轉型正義

黎胖-avatar-img
發佈於黎胖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以出版時間排序

*2025.10.11更新

轉型正義

陳師孟等,《解構黨國資本主義》,台北:澄社,1991。

財團法人台灣研究基金會,《還財於民:國民黨黨產何去何從?》,臺北:商周出版,2000。

梁永煌等編著,《拍賣國民黨:黨產大淸算》,臺北:財訊,2000。

吳乃德,〈轉型正義和歷史記憶:台灣民主化的未竟之業〉,收於思想編輯委員會編《思想(2)歷史與現實》(臺北:聯經,2006),頁1-34。

吳乃德,〈服從權威是邪惡的根源嗎?〉,《思與言》第47卷第3期(2009,臺北),頁1-25。

劉金獅等口述,《白色跫音:政治受難者及相關人物口述歷史》,新北: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2011。

許雪姬編,《獄外之囚:白色恐怖受難者女性家屬訪問紀錄(三冊)》,新北: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2015。

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走過長夜(輯一):秋蟬的悲鳴》,新北: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2015。

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走過長夜(輯二):看到陽光的時候》,新北: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2015。

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走過長夜(輯三):喚不回的青春》,新北: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2015。

臺灣民間真相與和解促進會,《記憶與遺忘的鬥爭:臺灣轉型正義階段報告(三冊套書)》,新北:衛城,2015。

薛化元等著,《戰後臺灣人權發展史(1945-2000)》,新北:稻鄉,2015。

林孟皇,《轉型正義與司法改革》,臺北:元照出版,2015。

吳叡人,〈作為政治的轉型正義〉,《台灣人權學刊》第3卷第1期(2015,臺北),頁93-102。

向陽編,《打破暗暝見天光》,新北: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2016。

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走過長夜(輯四):在逆風中奮起》,新北: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2017。

陳俊宏,《人權、正義與差異政治》,臺北:松慧,2017。

顏世鴻,《綠島百事- 火燒島十一年》,新北:國家人權博物館,2018。

王泰升,〈論台灣的轉型正義:過去、現在與未來之間的對話〉,收於社團法人台灣法學會編《台灣法學新課題(十三)》(臺北:元照,2018),頁19-62。

林佳和,〈轉型正義與真相調查:不同角度的初步觀察〉,收於社團法人台灣法學會編《台灣法學新課題(十三)》(臺北:元照,2018),頁63-124。

陳信安,〈轉型正義與時效 ──以不當黨產處理條例之規定為中心〉,收於社團法人台灣法學會編《台灣法學新課題(十三)》(臺北:元照,2018),頁125-156。

陳瑤華主編,《多元博物館系列講座:尋找一株未命名的玫瑰:記憶、白色恐怖與酷刑》,新北:國家人權博物館,2019。

國家人權博物館編,《無論如何總得找條活路才行的:臺灣人權暗黑旅誌》新北:國家人權博物館,2020。

林建志等,《奉命釋法:大法官與轉型正義》,臺北: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2021。

陳儀深、薛化元主編,《二二八事件真相與轉型正義研究報告》,臺北:二二八基金會,2021。

陳進金,《空間‧記憶‧歷史:戰後東台灣的政治監獄》,新北:稻鄉,2021。

陳進金等,《政治檔案會說話:自由時代公民指南》,臺北:春山,2021。

周婉窈,《轉型正義之路:島嶼的過去與未來 二○二二年增訂版》,臺北:玉山社,2022。

王韶君等,《不義遺址:轉型正義的空間實踐》,臺北: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2022。

彭仁郁等,《聆聽與療癒之路: 政治暴力創傷療癒服務工作手冊》,臺北: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2022。

鄧慧恩等著,《黨產偵探旅行團》,臺北:前衛,2022。

羅承宗,《轉型正義與法制》,臺北:翰蘆,2022。

薛化元、許文堂編,《戰後「黑名單」問題之調查研究》,臺北:允晨,2022。

薛化元主編,《威權體制vs.宗教信仰: 新約教會錫安山案件之研究(1963-1986)》,新北:國家人權博物館,2022。

吳俊瑩,〈李登輝時代的轉型正義〉,收於歐素瑛等編,《李登輝與臺灣民主化學術討論會論文集》(台北:國史館,2022),頁301-344。

林傳凱,〈再思臺灣脈絡中「政治受害者」與「傷」的本地意涵〉,《本土心理學研究》第57期(2022,臺北),頁103-118。

孫世鐸等著,《永遠不再:臺灣威權體制下的壓迫與抵抗》,臺北:奇異果文創,2023。

許家馨編,《歷史記憶的倫理:從轉型正義到超克過去》,臺北:台大出版中心,2024。

王惟聖等著,《被消失的建築考:從日治到民國,那些藏在檔案裡的日產建築20帖》,臺北:裏路,2024。

林必修等著,《從銀座通到中正路:重返1945之前,老屋與檔案組成的非日常行旅路線》,臺北:裏路,2024。

行政院人權及轉型正義處,《給民主世代公務員的備忘錄:轉型正義教育手冊》,臺北:行政院人權及轉型正義處,2024。

不當黨產委員會出版,《黨產研究》期刊。

國家人權博物館出版,《向光》半年刊。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黎胖書房
110會員
106內容數
書評書介、史普文章、影評隨感、政治時評。
黎胖書房的其他內容
2025/10/12
*以出版時間排序 *2025.10.11更新
2025/10/12
*以出版時間排序 *2025.10.11更新
2025/10/12
2025/10/12
2025/10/12
2025/10/12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2024年5月31日,台灣大學政治學系舉辦石之瑜教授的新書討論會,活動由台灣大學政治學系系主任黃旻華教授開場、中山大學政治所榮譽退休教授廖達琪主持,並與政治學者施正鋒、台灣中研院人社中心研究員兼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蕭高彥、《風傳媒》總主筆夏珍、台灣中研院人社中心研究員曾國祥進行對談。
Thumbnail
2024年5月31日,台灣大學政治學系舉辦石之瑜教授的新書討論會,活動由台灣大學政治學系系主任黃旻華教授開場、中山大學政治所榮譽退休教授廖達琪主持,並與政治學者施正鋒、台灣中研院人社中心研究員兼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蕭高彥、《風傳媒》總主筆夏珍、台灣中研院人社中心研究員曾國祥進行對談。
Thumbnail
閱讀這本書到中間的時候,正巧碰上台灣的國會改革大事,讀著讀著特別有感,不禁心想,如果各黨派的人在發言前都可以保有「對話」的基本觀念,那國家一定會走向更好的未來。 啊,雖然我覺得生活即政治,但心得還是先不提台灣目前的問題。回到重點.....
Thumbnail
閱讀這本書到中間的時候,正巧碰上台灣的國會改革大事,讀著讀著特別有感,不禁心想,如果各黨派的人在發言前都可以保有「對話」的基本觀念,那國家一定會走向更好的未來。 啊,雖然我覺得生活即政治,但心得還是先不提台灣目前的問題。回到重點.....
Thumbnail
本書從歷史的縱軸,討論了從一九四五年至二零零零年臺灣獨立的運動歷史,其中包含了臺灣獨立的思考、戰後臺灣獨立運動、海外臺灣獨立運動、整合與轉型這些方式下去對「臺灣獨立」做出了精細的分析
Thumbnail
本書從歷史的縱軸,討論了從一九四五年至二零零零年臺灣獨立的運動歷史,其中包含了臺灣獨立的思考、戰後臺灣獨立運動、海外臺灣獨立運動、整合與轉型這些方式下去對「臺灣獨立」做出了精細的分析
Thumbnail
這本書講述的是台灣二戰之後到邁向民主化的過程,總共分成三部份,第一部份是國共內戰到韓戰爆發這段時間的歷史,第二部份是蔣介石政權,第三部份是蔣經國繼位以後台灣的政治變化。第一部份我最不熟悉,然而這段時期的國際形勢非常暗潮洶湧,台灣的命運也因此經歷了好幾回的變化。 韓戰改變了台灣的命運 1949
Thumbnail
這本書講述的是台灣二戰之後到邁向民主化的過程,總共分成三部份,第一部份是國共內戰到韓戰爆發這段時間的歷史,第二部份是蔣介石政權,第三部份是蔣經國繼位以後台灣的政治變化。第一部份我最不熟悉,然而這段時期的國際形勢非常暗潮洶湧,台灣的命運也因此經歷了好幾回的變化。 韓戰改變了台灣的命運 1949
Thumbnail
在日本統治之下,短短的五十年還構不成絕對的民族認同,書中的台灣本地人視日本人為侵略者,但同時又羨慕著能得到日本民族認同的人,矛盾的情緒在戰爭之下無處可逃,城市被轟炸、人們移往郊外,直到戰爭結束好似一切將歸向和平。
Thumbnail
在日本統治之下,短短的五十年還構不成絕對的民族認同,書中的台灣本地人視日本人為侵略者,但同時又羨慕著能得到日本民族認同的人,矛盾的情緒在戰爭之下無處可逃,城市被轟炸、人們移往郊外,直到戰爭結束好似一切將歸向和平。
Thumbnail
能夠在有生之年看到關於台灣國際定位之史料公開與論述整理,真的是太好了!為什麼閱讀這本台灣政治史會比小說還要精彩!可惜已經不是學生了,龜速閱讀,但字字入心,重點劃了好滿,連讀數日終於完食, 2023年書櫃一定要有的一本書。 過去台灣社會對於自身所處的國際處境理解太少,只能被動接受威權政府大肆宣傳有利
Thumbnail
能夠在有生之年看到關於台灣國際定位之史料公開與論述整理,真的是太好了!為什麼閱讀這本台灣政治史會比小說還要精彩!可惜已經不是學生了,龜速閱讀,但字字入心,重點劃了好滿,連讀數日終於完食, 2023年書櫃一定要有的一本書。 過去台灣社會對於自身所處的國際處境理解太少,只能被動接受威權政府大肆宣傳有利
Thumbnail
2005/11/27 參與優存給付等案的論戰各方,應該對理性掌握正義的能力保持謙虛,拒絕目的合理化手段的誘惑,從而嚴肅面對政策論述的責任。否則轉型不成,正義也為稀巴爛泥所吞沒,社會割裂成為對立的兩種正義,裁判台灣前途的,只剩下諸神的對抗而已。
Thumbnail
2005/11/27 參與優存給付等案的論戰各方,應該對理性掌握正義的能力保持謙虛,拒絕目的合理化手段的誘惑,從而嚴肅面對政策論述的責任。否則轉型不成,正義也為稀巴爛泥所吞沒,社會割裂成為對立的兩種正義,裁判台灣前途的,只剩下諸神的對抗而已。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